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及找正作业指导书样本

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及找正作业指导书样本

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总则
2、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
3、质量控制
4、试车与验收
1、总则
1.1主题内容: 本专业指导书规定了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的检修
内容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试车与验收。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XX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
1.3编写修订依据
《GB/T 21205- 旋转电机整修规范》
2、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
2.1.1 拆卸轴承应选用适宜的专用拉具, 当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
较紧时, 可用90°左右的机油浇于轴承内圈上。

2.1.2在轴承拆卸前, 应将轴承用清洗剂清洗干净, 检查它是否
损坏。

检查时, 用手旋转外套, 观察其转动是否灵活, 观察滚到、保持架及滚动体表面有无锈蚀、斑痕、变色, 保持架的铆钉是否松动, 检查轴承间隙是否超出规定值。

出现上列情况, 轴承必须更换。

2.2轴承组装
2.2.1 轴承组装前, 检查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孔的
配合关系, 不能出现跑内圈或跑外圈现象。

2.2.2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加热法, 且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00°。


意, 轴承润滑脂要在轴承装在轴上冷却后加注。

2.2.3 轴承安装后, 轴承内圈端面必须紧靠轴肩端面, 不应留有
任何空隙。

可在轴承冷却过程中, 用小锤经过垫子轻敲轴承内圈
使其靠紧。

安装过程中, 必须保证轴承的洁净。

轴承安装后, 用手转动轴承应轻快灵活无任何阻碍的旋转。

2.2.4轴承外圈安装时, 必须保证和电机端盖的内孔同心, 不得有任何轻微的歪扭现象。

可用卡尺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轴承孔外端面的各处高度差是否均匀。

2.2.5轴承安装外圈或者内圈时, 需要将轴承打入时, 不得经过滚动体传力。

2.2.6前后轴承安装完毕后, 电机盘车应该轻松自如。

2.2.7滚动轴承加入润滑脂应适量, 标准见表一, 同一轴承内部不得加入不同的润滑脂。

表1轴承脂加入量
2.3轴颈的测量
2.3.1测量前后主轴颈的轴颈尺寸。

2.3.2测量前后主轴颈的圆度, 圆度为轴颈的0.25‰, 最大值不超过0.025mm, 且轴颈表面应无伤痕。

2.3.3轴颈测量必须使用外经千分尺, 在同一轴颈处选取互成90°的两个方向测量, 两个测量数据的差值就是该轴颈的圆度。

2.4测量轴承内圈与主轴颈的配合关系应为H7/k6标准, 具体见表2。

必须使用量缸表( 内径百分表) 配合外经千分尺使用。

表2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关系
注: 正值表示间隙, 负值表示过盈
2.5测量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应为Js7/h6标准, 具体要求见表三。

必须使用量缸表( 内径百分表) 配合外经千分尺使用。

表3 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
注: 正值表示间隙, 负值表示过盈
2.6滚动轴承允许的径向游隙
2.6.1滚动轴承游隙的径向游隙见表四
表4 滚动轴承允许的径向游隙
2.6.2滚动轴承径向游隙测量方法
2.6.2.1压铅法: 铅丝直径应为轴承游隙的1.5-2.5倍, 当前最细的铅丝是0.30mm, 测量数值会比轴承实际游隙稍大一点。

2.6.2.2打表法: 轴承内圈安装完毕, 轴承冷却后, 把百分表装在磁力表底座上, 磁力表座吸附固定, 把百分表的表针垂直打在轴承外圈的最上方, 百分表调0, 把轴承外圈上下推动两侧, 百分表数值就是轴承的径向游隙。

然后转动外圈90度再测量一次。

见下图图示:
2.7滚动轴承允许轴向间隙0.3mm。

2.7.1测量方法: 电机另一端的轴承及内、外轴承压盖安装完毕。

这一端的轴承和内侧压盖安装完后, 内侧压盖上紧螺栓, 外侧压盖没有安装, 用铜棒敲击转子, 是这一端的轴承向里侧移动到最里端, 用卡尺或者深度尺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压盖凸台端面的间隙( 即下面各图中的测量间隙A) 。

可能存在间隙, 也可能存在过盈, 分别操作如下:
( 1) 存在间隙A, 如果大于0.3mm, 不必进行调整, 见图1、图2、图4。

需要主意的是, 如果间隙A比较大, 电机盘车又很紧, 需要注意此时电机轴承的位置是图1还是图3, 如果是图3, 因为后压盖存在间隙B, 把紧螺栓后, 对轴承有很大的过盈量, 需要加调整垫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