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1)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相关概念
•① 沿线流量:
• 分为集中流量Qn和沿线流量qn,为便于计算, 可用长度比流量qs表示沿程流量。
•式中:qs—长度比流量(L/s.m); • Q—管网供水总流量(L/s); • ∑Qn—大用水户集中流量总和(L/s); • ∑L—配水管网干管总长度(m)。
•Kd—城镇一般取1.2~2.0;农村一般取1.5~3.0。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2.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
把用水量最高日那天用水最多的一小时的用水量称为 最高时用水量,它与这一天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时 变化系数,以Kh表示。
•Kh—城镇一般取1.3~2.5;农村一般取5~6。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②水头损失—水在管中流动时,为克服水与管壁间摩 擦力而消耗的势能。
其值可用压力表测得的两点压力差来确定。
•水头损失
•沿程水头损失 •局部水头损失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a、沿程水头损失—当固体边界的形状和尺寸沿程不变 时发生的水头损失。
对于自给式给水方式:主要确定水泵所需扬程及水塔(或 高位水池)所需高度,以保证各用水点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 2、管网计算步骤
① 有关图纸、资料的搜集与研讨 从公园设计图纸、说明书等,了解原有或拟建的建筑物、
设施等的用途及用水要求、各用水点的高程等。 再根据公园所在地附近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情况,掌握其位
其它公共 设施用地
0.80-1.20
•注: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标/[万m3/(km2·d)]
用地代 用地
号 名称
W
仓储 用地
G
绿 地
D
特殊 用地
用水量指标 0.20-0.50 0.10-0.30 0.50-0.90
用地代 号
用地名称
T
对外交通用 地
置、管径、水压及引用的可能性。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②布置管网
在公园设计平面图上,定出给水干管的位置、走向、并对 节点进行编号,量出节点间的长度。 (遵循前述管网的布置要点)。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③ 求公园中各用水点的用水量及水压要求
A、求某一用水点的最高日用水量Qd •(l/d或m3/d)
•式中:
• a—阻力系数(s2/m6),由试验求得,与管道 材料、管壁的粗糙程度、管径、管内流动物质以及 温度等因素有关。
• l—管段长度(m)
• Q-流量(m³/s)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b、局部水头损失—水流因边界的改变而引起断面流速 分布发生急骤的变化而产生的阻力为局部阻力,为克服阻 力而引起的水头损失称为局部水头损失,通常用hj表示
•式中: •H—引水管处所需的总压力(mH2O) •H1—引水点和用水点之间的地面高程差(m); •H2—用水点与建筑进水管的高差(m); •H3—用水点所需的工作水头(mH2O); •H4—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之和(mH2O);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H2+H3值可依建筑不同层数按有关规定采用。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管段计算流量Q
•式中:Q—管段计算流量(L/s); • Qt—管段传输流量(L/s); • QL—管段沿线流量(L/s)。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4、经济流速
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 液体体积(m3/s或l/s) 。
根据各用水点所求得的设计秒流量q0及要求的 水压,可查表确定连接园内给水干管和用水点之间 的管段的管径,还可查得与该管径相应的流速和单 位长度的水头损失值。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⑤ 水头计算
•水头损失值 • 必须考虑 •用水点与引水点的高程差
•用水点建筑的高低及用水点的水压要求
• 一区包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 二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 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 • 三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 西的地区。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2020/12/1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上节回顾
•1
•园林给水的分类
•2 •园林用水特点及给水方 式
•3 •园林给水管网的布置形 式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 1.用水量标准
• 用水量标准亦称用水定额,它是对不同的用水对象, 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的相对合理的单位用水量的数值标准, • 是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生活水平、习 惯、气候、建筑卫生设备设施等不同情况而制定的。
•式中:q—用水量标准(最大日); • N—游人数(服务对象数目)或用水设施的数目。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B、求该用水点的最高时用水量Qh
•(l/d或m3/d) •式中:Kh—时变化系数(可取4—6)。
C、求设计秒流量q0
•(l/s或m3/s)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④ 各管段管径的确定
3—4—7—8,是指从泵站到水塔的一条管线。 v 环:起点和终点重合的管线,称为管网的环 如2—3—6—5—2,即图中的环I。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1)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相关概念 v 沿线流量:是指供给该管段两侧用户所需流量。 v 节点流量:是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
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
•表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
区域 一区 二区 三区
特大城市 0.8-1.2 0.6-1.0 0.5-0.8
大城市 0.7-1.1 0.5-0.8 0.4-0.7
中等城市 小城市 0.6-1.0 0.4-0.8 0.35-0.7 0.3-0.6 0.3-0.6 0.25-0.5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3、沿线流量、节点流量和管段计算流量

进行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须先求得各管段的沿 线流量和节点流量,并以此进一步求得各管段的 计算流量,根据计算流量确定相应的管径。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1)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相关概念 v 节点:如所示的干管网,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⑥ 干管的水力计算
完成各用水点用水量计算和确定各点引水管的管径之后, 应进一步计算干管各节点的总流量,据此确定干管各管段的 管径,并对整个管网的总水头要求进行复查。
复查方法:最不利点(地势高、距离引水点远、用水量大 或要求工作水头特别高的用水点)水压满足法。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为了计算方便,而假定用水量均匀的分布在全部 干管上,由此计算出单位管线长度的流量,即比流 量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②节点流量和管段计算流量
节点流量(Qj)—将管段的均匀沿线流量简化成两个相等的 集中流量,集中在计算管段的始、末端输入输出。
•式中:Q—流量(L/s或m3/s);

ω—管道断面积(cm2或m2);

v—流速(m/s)。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三)与管网布置计算有关的名词及水力学概念
因为:
•所以:
•式中:D—管径(mm) •从公式可知:当Q不变时,ω和v互相制约。故管径 的选择,应在流速和水头损失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后综 合考虑。可据经济流速选择经济管径。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例1:某公园大众餐厅(二层楼房,见图示),其设
计接待能力为1500人次/日,引水点A处的自由水头为 37.40mH2O,用水点①位置见图,标高为50.50m
试计算该餐厅①的用水量、 引水管管径、水头损失及其 水压线标高,并复核A点的自 由水头是否能满足餐厅的要 求。
•1•餐厅 •A
•城市 给水干 管
•引水点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解:
• 1、求①点的最高日用水量 • 2、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标有1、2、3、…、8的称为节点,包括:
A、水源节点,如泵站、水塔或高位水池等; B、不同管径或不同材质的管线交接点; C、两管段交点或集中向大用户供水的点。
v 管段:两节点之间的管线称为管段, v 如管段2—3, v 表示节点2和3之间的一段管线。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1)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相关概念 v 管线:管段顺序连接形成管线,如图中的管线1—2—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计算目的
•1、使管中的水流在经过消耗后到达用 水点仍有足够的自由水头以保证用水点 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2、校核城市自来水配水管的水压(或 水泵扬程)是否满足公园内最不利点配 水水压要求。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四)树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公园给水管段所需水压计算式:
•表2 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用地 代号
用地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