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教学文稿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教学文稿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内容摘要: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质是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变和量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关键词:质变、量变、辩证关系。

引言: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一个过程。

事物在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我们要适时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联系性的中断。

一实例举证
量与质是辩证统一的,没有量的积累,怎么会有质的转变,每个人都向往高层次的生活,这就相当于一种质变后的层次,如果我们不去努力的积累我们的知识,努力的去增加我们的财富,那我们如何才能质变,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努力的工作,我们才会引发质变,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不想要那种生活,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你会发现当量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你无法再继续增长,你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你不能一直处于量的积累,这时候质变就十分重要,只有在质变后,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去积累,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就着急的引发质变,必然会导致失败,所以,质变与量变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口说无凭,我们来看一些实例:
1 正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在三步走战略中,每一个战略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980-1989年这十年间,经过经济发展的变量累积,达到一个质变即温饱问题的解决,1989-1999这十年间,新的阶段再经过经济发展的新的阶段再经过经济发展的新的量变的累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又是一个质变。

而到21世纪的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又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变故。

2三步走战略中,“三步”中的前两步也可以看做是阶段性质变,而第三步可以看做是根本性质变,因为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当然从国家的无限发展来说,任何质变都是阶段性质变,只有国家的发展是无限的。

3 事物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要引起质的变化.然后又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例如一粒种子种在土壤里开始吸收水分,胚开始发育.这个阶段种子体积与重量有了变化但还是一粒种子(量变).到一定程度,种子开始发芽长出枝叶(质变).接着枝叶长大,从枝上的芽眼又长出新的枝叶(这是在质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在量变的积累下,种子吸收营养,厚积薄发,伸展枝叶,在不断的积累下,终于茁壮成长,成为一颗苍天大树。

二质变与量变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大家都知道这是物理性质的变化。

那么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原因是什么?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加热。

其实,加热是引起质变的外部条件(外因),水分子的热运动才是引起质变的根本原因(内因)。

随着水温的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渐趋激烈,水分子的扩散趋势最终超过了水分子的凝聚趋势而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液态的水就变成了气态
的水蒸气。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量变及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引起的,当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在力量上处于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态,矛盾双方的地位还没有根本变化时,事物还处于量变状态;当矛盾双方主次地发生根本变化时,事物的量变就引起了质变。

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一种性质的事物就变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正所谓厚积薄发,当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1]。

阐释“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爆发”到“灭亡”这是一种质变。

引起这种质变的就是沉默的量变。

“其实世界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成了路”这是质变,在此之前,则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的过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如果停止量变,哪怕只剩下最后一筐土,那也达不到“九仞山”这一质变。

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失败在接近成功的那一瞬。

譬如中国的足球,往往输在最后两分钟。

有人把这种失败怪罪于命运,以为是命运在捉弄人,而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在临近成功的时候便以为成功的质变已经发生了。

结果我们的心松懈了,改变甚至停止了量变,没有足够的量变,成功便与我们失之交臂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度中得到体现。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无论过,还是不及,事物都打不到最佳状态。

譬如:做饭水放多了饭就太稀,放少了饭又太干甚至夹生。

火候也是,太猛不行,太温也不行。

水适度,火候适度,饭做出来才能恰到好处。

儒家的中庸哲
学讲究不偏不倚,其实就是在寻找事物的一个度。

黑格尔曾说,凡一切人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利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限度,超越这限度,就会招致毁灭。

这话不可谓不深刻。

当然,不能超越限度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达到一个度。

不能左倾,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右倾,过犹不及。

禁欲与纵欲同样不好。

另外,我们寻求一个度,也不等于折中主义,不是两者相加除以二那么简单。

“笨人吃饼”和“愚人吃盐“这两则寓言笑话其中包含的哲理却永远给人以启迪。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翁都犯有同样一个错误,即形而上学。

具体地说,“愚人吃盐”是不懂人食用盐是要适量的,一定数量的盐会使食物味道有滋有味,但过了量,就会转变为又苦又涩了。

“笨人吃饼”虽然和“愚人”吃盐不同,但也是不懂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他吃饼吃饱了。

其本身就是一口一口吃饼的量的积累过程,吃饱了不仅是最后那半个饼子的作用,而是吃的全部饼子的作用,最后的那半个饼子只不过是由量变到质变发生转化关键节点。

他不懂得这一点,就像“愚人吃盐”一样,只是看到了质变和量变的某一方面,割裂了两者辩证关系。

他们一个只强调和看到了量变看不到质变;另一个只意识到了质变而没看到量变,都是割裂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

这种思维方法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危害是极大的。

三结语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要求。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累积过程,没有量变的累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2]。

参考文献
[1]:石云霞,刘建军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