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例析近年来全国高考政治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侧重于 " 出活题、考能力、重运用 ", 集中反映社会热点 , 密切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心理 ,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综观近年来的试卷 , 不难看出开放性试题命题的轨迹与走向:试题围绕着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 ," 题在书外 , 理在书内 ", 既考查了有关知识 ,又加强了学生主人翁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答案设置灵活性较大 ,可以由学生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和指令 ,或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 , 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 ,这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现实感和想象力。
本文试以 2002-2004 年高考政治上海单科试题为例 ,对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教学启示谈一点个人体会 ,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1. 对话提问型对话提问型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和践行了新课程理念 ,致力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化 ,重在考查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1.2004 年高考政治第 31 题第 2问 : 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 "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 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
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解析】这是一道 " 对话提问型 " 开放性试题 ,试题讨论的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一人才 , 就题目本身说 , 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而是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参与意识 ,考查学生提出 " 有价值 " 问题由能力。
通过 " 提问 " 让学生与试卷对话 ,促使学生作独立的个性思考。
要答好这类试题 , 关键在于唤起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 大胆说话 ,大胆思考 ,大胆提问。
答题时学生提问的内容 ,要目的明确 ,问得有分量 ,问到点子上 ,力戒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
参考答案 : 提问共计 3 分。
一般性提问给 2 分 , 有一定深度的提问给 3 分。
一般性提问如 : 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 ?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 有一定深度的提问如: 德与才孰重孰轻 ? 如何看待全才与专才 ? 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2. 谈话交流型谈话交流型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素质 ,考查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与价值取向 ,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
例 2.2003 年高考政治第 32 题第 2问 : 假设你的一位同学居住在该居民楼内。
他因不能到学校上课而对隔离产生了抵触情绪。
现在需要你通过电话说服他安心接受医学观察。
请写出你准备劝导他的通话内容要点。
【解析】这是一道 " 谈话交流型 " 开放性试题 , 试题要求学生写出劝导被隔离同学的通话要点。
解题的关键一是要服从试题的要求 , 不能随便聊聊。
由于通话的对象是因不能到学校上课而对隔离产生抵触情绪的同学 , 加之双方关系是平等的 , 所以要求晓之以理 , 动之以情。
这里的 " 理 " 应该运用 " 政治常识 " 从法律角度指出 , 接受隔离是法定义务 ; 从道德角度指出 , 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这里的 " 情 " 应该包括问候和心理关怀 ( 本要点作为 " 加分 " 要求 ) 。
二是要注意所写的是劝导被隔离同学的 " 通话要点 ", 因此不必也不能 " 滔滔不绝 " 。
参考答案:通话要点包括 : ①从法律角度指出 , 应履行接受隔离、防治 " 非典 " 的法定义务。
②从道德角度指出 , 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 注 : 学生如在谈话要点中 , 有询问同学近况、表达问候、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帮助等情感交流方面的内容 , 可给予加分 ; 建议同学做好心理调适 ,可给予加分。
〉3. 课题研究型课题研究型试题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 这在高考中具有开创性。
试题最具特色的是要求学生以某一事件为题材 ,进行课题研究 ,写出自己的选题及理由 ,简述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以及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
例 3.2003 年高考政治第 31 题第 2 问:“食人鱼”事件可以折射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
假定你以这一事件为题材,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请完整写出你的选题 :" 从食人鱼事件看-----",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解析】这是一道 " 课题研究型 " 开放性试题 , 该题要求学生结合 " 食人鱼事件 ", 从学过的知识中去提炼和发现 " 有价值 " 的问题 , 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选题的确定可结合第一问的分析与第二问中的提示 (" 食人鱼 " 事件可以折射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 ) 选取 , 也可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学的 " 三块 " 知识 ( 经济、政治、哲学 ) 的角度选取。
解题的关键在于 , 不论从哪个角度选题 , 都既要注意所选题目及选题理由是否与材料具有相关性 , 这种相关性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 ; 又要注意其是否具有针砭时弊的重要性 , 这种重要性要以其社会价值为标志。
参考答案 : 经济方面选题 , 如从 " 食人鱼 " 事件看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 ; 从 " 食人鱼 " 事件看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建设 ; 从 " 食人鱼 " 事件看我国生态安全问题等。
政治方面选题 , 如从 " 食人鱼 " 事件看我国法制建设 ; 从 " 食人鱼 " 事件看公民道德建设等。
[ 根据选题与事件是否具有相关性 , 以及选题本身的重要性 , 酌情给分。
例如 , 选题为 " 从食人鱼事件看公民道德建设 ", 理由是 " 食人鱼 " 事件的发生与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有着密切关系 ( 即选题的相关性 ), 而如何提高商业经营者以至公民整体的道德水平 ,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 即选题的重要性 )J4. 模拟角色型模拟角色型试题设置的材料 , 往往是对现实生活某个情节的模拟 ,在设问中巧妙地运用 " 转化 " 技巧 , 把本是被考查对象的学生 " 转化 " 成了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 把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 ,突出试题的体验性。
例 4.2002 年高考政治第 32 题第 2 问 : 假设你要参加《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 草案门的立法听证会 , 就其中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完全由该建筑所有者承担这一规定发表意见 ,你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资料 ?【解析】这是一道 " 模拟角色型 " 开放性试题 , 试题通过对情景材料的优化设置 ,巧妙地把似乎离学生非常 " 遥远 " 的大事 " 拉 " 到了学生身边 ,以供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探究 ,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大胆创新的人格。
答案要求从经济、法律、文献的角度进行分析 , 其中关于经济、法律意识的形成等知识 , 与政治教材内容密切相关。
学生在平时研究性学习实践中 , 要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 , 注意政治学科内的综合 ,注意政治学科与地理、历史、人文等其他知识的综合 ,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题的实际 ,进行大胆想象与创新, 其基本要点是可以答出来的。
参考答案 :( 材料准备 ) 优秀历史建筑的现状及其维修的费用 ; 该建筑所有者的收入状况 ; 相关法律的规定 ; 外省市及国外的有关经验 ; 专家学者的观点 ; 等等。
二、开放性试题的基本走向对教学的启示启示一 : 务实知识功底 , 注重知识整合 , 提高综合能力。
开放性试题突出能力目标 , 但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和基础。
因此 ,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 , 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可持续性的、在高等学府继续发展的能力。
并以此为基点 ,对内对外发散联系 ,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 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
只有这样 ,才能在作答时恰如其分地通过筛选知识来准确组织语言 , 从而使答案更完整 , 更具有针对性。
启示二 : 关注社会生活 , 开展研究性学习 , 培养实践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题干均运用 " 新情景 " 编制 , 那么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来自哪里 ? 只能是来自学生的实践。
我们的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之外 , 还需要给予学生一种 " 活的知识 " 。
这种 " 活的知识 " 不是被 " 教 " 会的 , 而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 悟 " 出来的。
教师在平时要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科技和生活方面的热点及前沿问题的相关资料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 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悟、自主研究 ;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掌握时事信息 , 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 着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启示三 : 学会独立思考 , 掌握解题技能 , 提高人文素养。
学会独立思考 , 不仅是应付开放性试题的需要 , 也是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教学与复习中 , 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类开放性试题 , 唤起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 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表个人的见解 , 训练学生求新、求异、逆向、横向等思维能力 , 在求同中着力求异 , 在质疑中得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
要加强审美教育 , 将学生有意识地引向审美领域 , 提高学生的赏美、审美、评美标准 , 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述中着力体现语言美、社会美、实践美等 , 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 , 设置开放性试题 , 鼓励创造性思维已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 , 高考的 " 亮点", 命题人的兴奋点。
我们要认真探究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的命题趋势和规律 , 进而用来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 , 并按其规律办事 , 力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