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的说课稿讲解

《地震》的说课稿讲解

《地震》的教学设计
龙城初级中学吴旭玲
一、课标要求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认识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了解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难。

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特别是知道遇到地震时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通过了解世界地震带的分布,为下一节探讨板块学说和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打下伏笔。

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自主探索地震的成因和遇到地震时的保护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震会改变地形;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的形成。

2、知道地震的危害。

3、了解地震的预报。

4、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归
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1、通过地震中的质量的重要,培养科学的质量意识。

2、通过侯风地动仪的接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唐山地区的重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一)由于上节课学习了火山这种自然现象。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联系上节课内容提问。

上课前播放的影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在上课
时,可以联系最新最近的地震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我利用一个木板的小实验让学生体验地震时候的能量,让没有经历过
地震的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展示地震带地图的时候,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身处地震带的时候,他们有意识觉得自己需要有关
地震的知识,这就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动机,真正的做到“我要学”而
不是“要我学”。

(四)地震演习的活动就是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进行活动探究,这个是很必要的。

对于班额比较大的班机,可以用一个FLASH游戏代替,也能起
到比较好的作用。

(五)在最后的小结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让学生体会了是自己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老师告诉了自己什么。

六、点评
1、探索活动使学生“从做中学”,通过操作活动、尝试、体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探索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和体验,培养积极的情感,增进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去主动学习。

2、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最后一个地震演习的活动中,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让学生能够很好地3、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充分展示科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体现了科学这门新的综合学科的实效性。

同时,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