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期末检测.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期末检测.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卷一、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

下列材料体现他的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B.老聃C.朱熹D.王阳明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7.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B.古代散文的发展C.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D.明清小说的繁荣8.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1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A.变法有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于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节制资本”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3.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C.新民主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理论1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5.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6.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7.下列不是发生在“文革”中的是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教育革命C.全国高校停止招生D.恢复高考18.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A.科学技术一政治制度一思想文化B.政治制度一科学技术一思想文化C.科学技术一思想文化一政治制度D.思想文化一政治制度一科学技术19.“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这里“他们”应该是指A.智者学派B.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者 D.启蒙思想家20.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A.民主和科学的思想B.文学革命思想C,宣传维新变法 D.马克思主义传播2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主张的相同之处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22.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①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②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③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④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A.①(2)0B.⑵③④C.①G)④D.①②③④23.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下列思想家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普罗塔戈拉一一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苏格拉底一一道德(美德)就是知识③马丁-路德一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伏尔泰一一“社会契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一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B.牛顿一一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C.爱因斯坦一一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D.普朗克一一量子论诞生25.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上帝创造万物②适者生存③自然选择④物种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6.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①火车②马车③磁悬浮列车④汽车27.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②《蒙娜丽莎》③《口出•印象》 ④《格尔尼卡》28. 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名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石工》A.②①④③B. Q)④①③C.④②G)(DD.②①。

④29.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

德国在拥有“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①拜伦创作《西风颂》②薄伽丘写出《十口谈》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30.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

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A.资讯传播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D.艺术鉴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

清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2分)修身:()齐家:()%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12分)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6分)主要原因(6分)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32. (13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图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1977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1960美国激光器出现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分别是指什么国家?(4分)这些科技成果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5分)33.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

《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材料一:《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一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城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R和社会的认同。

进入鬼喊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七彩教育网材料二:《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一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

(2分)(2)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2分)(3)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在东西方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请指出这种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9分)高二级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二、非选择题(40分)31、答案:(13分)(1)修身:(③⑤)(1分)(评分说明:选错一条,该项不得分)(2)(12 分)32、答案:(14分)(1)古代中国(中国)与英国(4分)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