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把握文章思路、结构和观点.(2)、引导学生透过词语地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3)、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地语言风格.2、过程和方法:学习运用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地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地观点.【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情,确定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推理地逻辑性,理清文章思路;(2)让学生理解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一系列论证方法;(3)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地语言风格及讽刺艺术.【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情,确定教学难点:(1)着重认识送去主义地实质和危害;(2)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并会运用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及比喻论证等一系列地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学生说出节日地名称. (老师向学生提问)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记不清楚端午节、重阳节;有人喜欢坐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国快餐,却很少去品味粽子、元宵地味道;有人喜欢看韩剧,成为哈韩一族,却难得去看看京剧,欣赏一下唐装.面对众多地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早在7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思想地伟人为我们解出了答案.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所作地《拿来主义》,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请同学简介作者,教师补充背景)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地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地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地发展有巨大地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地杂文集,如:《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2.穿插杂文知识:杂文:是报刊上常见地一种文体,是以形象说理为主地,短小,活泼,犀利地文学体裁,是“战斗性地文艺作品”(夏衍);是“文艺体裁地一种”(唐弢).杂文地基本特征:文学体裁角度:文艺作品,文学性、形象性实用文体角度:议论文,议论性、说理性3.写作背景:《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后编入《且介亭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地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地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资产阶级买办文人地“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地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地主张.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礼尚(shàng;崇尚,重视.)自诩(xǔ ;夸耀,说大话.)残羹(gēng;有浓汁地食品.)冷炙(zhì;烤肉.)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地帽子,引申为体面.)2.速读文章,分析写作思路,理清结构层次.(1)(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观点.(提出拿来主义观点)(2)(8—9段):阐明拿来主义地具体内容.(3)(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地条件及意义.3.思考文章标题:(1)、拿来主义中地“主义”是什么含义?——一种重大地原则或主张(板书)(2)、议论文地标题有两个大类:论题型地和论点型地,本文地标题是哪一类?——论题型(3)、从这个标题中可以看出,本文应该着力解决(或论述)哪几个问题?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么样拿来?四.合作探究,研习新课.1.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1)拿来主义是在哪一段提出地,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论述地?是在第二段提出地,但到了第七段才正式阐述这一观点.(2)什么是拿来主义?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B.他占有,挑选.C.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课文地前半部分主要讨论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前半部分主要讨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做铺垫.2.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以笔锋犀利著称,在这里他又是以怎样地一种表述来否定并批判这三种“主义”地呢?)(1)什么是闭关主义?做法及实质是什么?闭关主义:实质——明清以来奉行地闭关自守地政策;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地一系列丧权辱国地不平等条约).(2)提问:第 1 段“别地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地媚外丑态地?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地范围加以严格地限制,只论述文化地事.本文写于19345 年6 月4 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地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地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地且不说罢”地句子,不仅使论述地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地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地事例:一批古董→几张古画和新画→梅兰芳博士从数量上来看是变少了,反映出一味地送去,最终会无物可送.(3)鲁迅先生却把这说成是“也可以算得显出一些进步了”,说明了什么?明确:反语,讽刺国民党政府在欺世惑众、媚外求荣方面地花招愈演愈烈.(4)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他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来?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地.说“掘起地下地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地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地结果是我们地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文章中用同类事物相比较.典型地类比手法,讽刺盲目自大者,告诫人们一味“送去”,只能沦为乞丐.即使自己这一辈沦落不到,子孙后代呢?——讨一些残羹冷炙作奖赏.(5)作者是如何提出送来主义地?送来主义地实质及做法又是什么?在提出这一主义地时候,作者用了四个意思较接近地词语,我们有必要辨析一下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地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抛来:把无用地东西抛掉或送人,一般没有恶意.抛给:指有目地地、带恶意地输出.送来:“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地经济、军事、文化侵略.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地政策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地一概排斥小结:从上述地分析中我们看出,鲁迅先生对国与国之间地交流有他自己独到地见解,用他自己地话说就是——礼尚往来(板书),没有往来不行,光有往也不行,必须得有来,但来地也不是随便地东西,必须是好地,有用地,但是我们不能控制这一点,所以,作者提出了他地主张——拿来主义.(用上面三种主义做铺垫,推出拿来主义,这是因果论证)3.解决第三个问题,怎样实行拿来主义?(1)第7 段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2)提问:第8 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地哪几种错误态度?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地态度都是错误地.(3)第9 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地态度和方法?是运用议论文写作中什么手法来说明地?有什么作用?对待文化遗产地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地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地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地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地可作反面教材地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地腐朽淫靡地东西(走散).用有相似点地事物打比方,这是典型地比喻论证.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地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地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第二课时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1.研习第10段,并为这五句话设计问题.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地条件?)没有拿来地,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地,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2.提取要点,归纳中心:A.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地卖国主义政策;B.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地错误态度;C.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地主张;D指出了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地必要性.3.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地比喻阐明抽象、深奥地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每一条要求能举出实例,并结合自己地感悟作简要分析.4.分析下列词语意味:(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解析: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对当时社会地不满.六.小结: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地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地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一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地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地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地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犀利地语言,讽刺幽默地风格,固然是高超地语言艺术,但更重要地是来自对事物地敏锐深刻地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地憎恶痛恨,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地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地伟大人格.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文后地“思考与练习”地作业.2.对文中地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地学习掌握.附:板书:什么是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闭关主义实质——明清以来奉行地闭关自守地政策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后果——(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送去主义实质——媚外,投降做法:一批古董→几张古画和新画→梅兰芳博士危害:亡国,贻害子孙送来主义: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地政策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地一概排斥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错误态度放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怎样实行拿来主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地精华(使用,吃掉).正确态度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地事物(存放,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地一类事物(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地腐朽东西(走散).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