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
2012年是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之年,159万新老昆山人携手并进,以必胜的信念、坚毅的姿态、高昂的气势,共同为昆山这座古老与现代并存的江南小城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昆山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远离家乡到昆山工作的新昆山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为昆山的发展贡献着光和热。
2010年7月,我大学毕业,到昆山瑞芳电子做法务助理,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才20岁,中专毕业就来了昆山,如今在昆山打工已经将近4个年头了。
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小姑娘,有着农村女孩特有的质朴与纯洁,平时她认真工作,闲暇时间就报自考课程,像一块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霖,通过自己的努力,她熟练掌握了办公自动化的操作,从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员工,成长为一名管理整个公司进出货系统的专业人才。
她是瑞芳电子的ERP 专员,张丽娜。
这个朝气蓬勃的女孩让我钦佩。
2010年10月,我从瑞芳电子辞职,进入社区工作。
在社区的窗口上,我结识了一位老太太。
老太太来自东北,儿子媳妇在昆山工作,于是在社区买了房子,在昆山定居下来。
老太太60多岁,是个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退休在家闲不住,于是加入了小区业主委员会。
为了更好地为业主服务,她以60多岁的年纪学起了电脑,还创建了业主QQ群,一家一户的宣传,让大部分业主加入进来。
她经常来社区了解最新的社保资讯、社区的工作动态等信息,整理以后发布到QQ群里,畅通业主的信息渠道。
小区闲置已久的宣传栏也被老太太利用起来,贴上了健康教育知识和计生宣传资料,既美观又实用。
老太太以一份热忱之心,在小小的天地里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她是金澄花园业主委员会委员,刘先芃。
这位热情善良的老太太让我感动。
2011年底,社区进行人大换届选举登记工作,我认识了一位先生。
气质儒雅、谈吐得体是我对这位先生的第一印象,在之后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这位先生来到昆山已经有20多年了,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到如今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他感慨万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和昆山一起成长起来的!”确实如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昆山经济迅速腾飞,这位先生抓住了商机,进入了餐饮行业,自此开启了事业的第一步。
如今,他的店经营得不错,每年为昆山的税收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他是逸圆鱼翅的总经理,史廷红。
这位踏实稳重的先生让我敬仰。
在昆山,像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他们是昆山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犹如火把一样,点燃了昆山腾飞的激情。
在这决胜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回首他们的足迹,昆山,请告诉自己,不忘那些人、那些事!
巴城镇仁和社区
顾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