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材整理1 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依据(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2)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
3.内容(1)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奉行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95“学习思考”,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之间的关系?【提示】 从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经验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关起门来是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外交政策必须适应中国国内工作的需要,两者相互促进,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深度点拨] 不结盟政策的内涵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是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深化。
不是搞“等距离外交”,不是无原则中立,而是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教材整理2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前提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成果(1)2000年9月,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导举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2)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3.意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作用。
误区警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是为了应付世界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错误。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不是单纯为了应付客观形势的变化,而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政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主动调整。
这种调整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我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教材整理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背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展多边外交。
2.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组建上海合作组织(1)成立①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并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②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意义①丰富了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③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7“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提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首创了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它所培育出来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究点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史料一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重要变化?【提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2.根据史料二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示】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在中国主导下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史论拓展】新时期的三大外交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重视维和工作),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例如,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解题模板】1.“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对别国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
”这段材料直接反映了( )【导学号:17080100】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解析】A、B、C、D四项都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但其中A项是任何时期都不变的根本原则,C、D两项是具体方针,与材料不符。
【答案】 B2.1989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2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20 000多人次。
其中,有3名军事观察员和6名维和士兵在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
这说明当前我国( )A.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B.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一极【解析】中国执行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士兵,均体现了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 C3.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6年10月8日,第四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在印度斋普尔举行,讨论通过了2016至2017年金砖国家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导学号:17080101】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解析】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
俄罗斯不是发展中国家,A项错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排除C项;这两次活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次数少,不能得出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 B4.中国倡导建立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不结盟运动C.东南亚国家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解析】结伴而不结盟、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7080102】材料一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并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和江孜等交通要地驻有印度军队。
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
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二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
……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
……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
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历史,正视现实,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做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的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正确阐明了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
——戴秉国《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开拓》(1)为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的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根据材料三说明原因。
(3)新时期中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展的外交活动具有哪些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准则的基本认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
……暂允许其保留”可以得出部分措施,再根据所学知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解答。
第(2)问“新思维”可提取材料信息“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得出答案;“原因”从材料三中可直接找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进而由此联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3)问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
第(4)问新中国外交准则首先在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由此出发还要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1)对于印度在西藏的特权原则上反对,具体做法上允许保留部分,适当让步;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思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原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特点及举例: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
③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4)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