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文人画”,顾名思义就是文人画的画。

《辞海》中对文人画的解释是:“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文人画”的特点不是追求“再现”客观对象,而是追求“表现”客观对象。

在表现形式上奉行的是一种“意象化”原则。

所谓“意象”,指的是介于“物象”与“心象”之间,以“物象”充实“心象”,以“心象”升华“物象”,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中国绘画是大文化的产物,是与哲学、文学、书法、历史以及画家人品、修养等因素紧密相关的艺术。

我国文人画的萌芽始于唐宋,发展于元,兴盛于明清。

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不仅开启了水墨画的先河,还以诗入画,后世尊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宋朝时期,苏轼、米芾等在王维水墨画的基础上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画技巧,苏轼提出的“士人画”概念使文人画进一步成熟。

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大量文人通过绘画遣兴与自我发泄胸臆,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

这一时期诗文印信也逐步进入画面,不但形成画面结构上的布局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地抒发作者的心声。

诗书画相连,诗中有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情贯注于画作之中,相辅相成,这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和完善。

明代大家董其昌在苏轼的“士人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区分南北宗和文人画的理论。

清代是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大家,有“四僧”,其中最出名的是石涛和“八大山人”,他们是明末遗民,在画面上营造出了一种萧瑟惨淡的艺术意境,以此来寄托自己悲愤的感情,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寄寓国破家亡之痛。

中国传统哲学对文人画的影响很大。

传统哲学是一种教人修炼心性、提升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哲学,因而对古代文人的思想、人格、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文人画理论崇尚道德人格的完善与超越尘俗的精神追求,注重绘画的人文精神与主体精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画家的道德人格修养是文人画的理论基石,是儒家思想影响文人画主体的反映。

陈师曾在谈到文入画之要素时,将人品列在第一。

书法中也有“字如其人”之说。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这种把作家的人格包容在对作品的审美过程之中,把作家的道德人格作为作品的基础,也是一切文人艺术的审美标准。

注重画家的道德和人格修养,表现在文人画的实践中,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是儒家思想对文人画的本体的影响。

比兴既以物喻人,缘物寄情,借物来表达作者主体的人格与精神。

因此,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石、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

他们眼中的自然景物是君子的化身,如文人画家喜欢画的荷花和梅、兰、竹、菊。

无非言志抒怀,把它们视为自身思想与人格的化身。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主廉洁,梅花象征坚贞主清高,兰花恬静幽香主纯洁,竹子刚劲不屈主气节,菊花示高傲脱俗显性格。

通过人格化手法的运用,使其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远远超过了自然形象本身,蕴涵着高尚的人文精神。

崇尚精神自由与超越尘俗的境界是文人画的内在特征,是释道思想对文人画
本体的影响。

优秀的绘画作品既是画家对自身心灵的摹写和再现,也是对现实客观世界的超越。

文人画家们受释道思想的影响,主张出世、主张归隐,崇尚淡泊、自由,在精神上超脱世俗,安于恬淡,在对“道”的体悟中获得自我解脱和心灵的慰藉。

作画“因心造境”,刻意追求旷远绝尘的“风烟无人之境”,表达无人间烟火的萧疏脱俗之气,因而逐步确立了文人画萧条淡泊、萧散简远的审美趣向,将文人画推向了一个超乎想象、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

文人画的这一特质表现在实践中,是舍形求意,得意忘形,追求意境:刻意追求表现画家的自我心性与思想情感,把绘画视为寄托胸臆的手段。

正如“元四家”的代表人物倪瓒所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又说:“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

”文人画家们主张绘画不受形似的束缚,强调写意写心,抒发胸中逸气,是文人画的本质特点,也是释道思想促进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焕发文人画主体精神的反映。

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伍蠡甫先生归纳了文人画的审美范畴:一是简,文入画尚简,例如,南宋马远将结构简化为“一角”。

赵孟頫也提出“古”与“简”的统一。

二是雅,指书卷气和笔墨的高度结合,而笔墨又需继承一定的传统,这就是文人画的雅正风格与传统的问题。

三是拙,文人画家看来,生拙、古拙意味着不逞才、不使气,它贵在敛约,而敛约更合乎儒家“中和”之道。

四是淡,文人画标榜超越自然、不囿于物,形成一套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

米芾和倪云林的绘画中就体现了淡的风格。

五是偶然,文人画有时进入物我为一,心手相忘之境,似乎毫不经意,偶然得之,这个“偶然”、“自然”意味着平淡天真,毫无做作,没有斧凿痕迹,也称得天趣。

六是纵姿、奇崛。

梁楷、石涛、徐渭、扬州八怪等人的绘画风格以纵姿、奇崛为特色。

文人画家以重神韵,取其意气所到,追求诗情画意,借物抒情,以平淡天真与狂怪奇险形成了绘画的形式美,以画家的修养作为评画或创作的标准,形成了文人画的独特审美特征。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特殊画种。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各朝各代的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知识结构、审美取向、生活情趣都有着不同追求。

在绘画中他们注入文人所特有的审美理念,融通诗词、书法,张扬“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意趣,折射儒释道的传统哲学精神,使文人画突显了传统东方绘画的美学观和民族气质,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永远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将在今后人类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继承发扬光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