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一)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一)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一)月夜忆舍弟(杜甫)●记忆性默写(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参考答案』(1)月是故乡明●理解性默写(2)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写出诗中情景交融,抒写思念之情的诗句,。

『参考答案』(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歌赏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2019年日照市)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6分)(2019年恩施州)月夜忆舍弟①杜甫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句(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试题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试题解答】1、本题考查意象内涵。

“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是代表着思念(思乡)。

第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月”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

其余表达的都是亲人、友人等是思念,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一致。

2、本题考查描写角度分析。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以“戍鼓”写战争背景,以“雁声”写亲人离散,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点明“月夜”的背景。

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从而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

这样的结尾含蓄蕴藉,具有无限深情。

『参考答案』1、③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作铺垫。

3、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

【参考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试题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

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8分)(2020年内江市)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4分)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打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4分)【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意思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国诗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

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

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答案:『参考答案』1、(4分)视觉、听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空1分)2、(4分)这两句诗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1分),国人阳全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1分)。

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1分)。

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1分)。

(意近即可)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记忆性默写(1)三年谪宦此栖迟,_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3)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寂寂江山摇落处,_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参考答案』(1)万古惟留楚客悲(2)寒林空见日斜时(3)湘水无情吊岂知(4)怜君何事到天涯●理解性默写(1)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借贾谊遭贬暗喻自己悲苦命运的诗句是“,”。

(2)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描写斜阳衰草、寒林空寂,渲染出一片萧条景象的诗句是“,”。

(3)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用曲折的笔触暗讽皇帝昏聩无能的诗句是“,”。

(4)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象征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诗篇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3)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4)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歌赏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4分)(2019年临沂市)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释]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停留,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⑤吊:凭吊。

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1、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 分)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商山早行(温庭筠)●记忆性默写(1),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参考答案】(1)鸡声茅店月(2)枳花照驿墙●理解性默写(3)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描写月清霜冷的诗句“,”,隐含羁旅之思。

(4)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2017年温州市)(5)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联系起来,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6)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描写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3)(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诗歌赏析(一)古诗鉴赏(4分)(2017年广安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鸡呜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1分)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1分)(共2分)2、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2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记忆性默写(1)云横秦岭家何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