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常见题型总结(二轮)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 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 晰完整。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 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 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 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因此又叫做分叙。特点是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3. 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 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 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3.烘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 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 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 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 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 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 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 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 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 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 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 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 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 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 法类型 是哪种叙述手法。
(2)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①首先点出所用的情节手法,② 结合文本所用此情节手法的内容 具体分析,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 手法的作用(效果)。
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结构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 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叙述手法,还会 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 灵活多样。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 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 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 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 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 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 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 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 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 手,据情节论人。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 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文章的 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2.故事情节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 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
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 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提问方式 (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 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3)就开头来说: 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的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 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 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7.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8.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 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小说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考点综合复习
一、环境描写考点及作答规律
1. 环境特点概括 解答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即分清是自然
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此类题干中常有显示环境 类型的关键词。如“景物描写”显示是自然环境,“古 城”显示是社会环境,据此类关键词,可快速确定题目 的环境特点。 第二步:抓景物类别,依类概括特点。 (1)社会环境: ①人物活动的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分析 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②弄清楚在此场所中的人际关 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③要注意人物的生活、工 作状态和心境特点,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2)自然环境:分析写的景物的“形、声、色”,这些 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三步:抓景物修饰词,提炼景物特点。 小说描写环境, 往往要对景物进行修饰性的描述,抓住这些修饰性的词 语,即可提炼出景物特点。
2. 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题思考角度
从描写技巧角度思考:
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 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 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③借助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从描写角度(主要是写景角度)思考: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 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6.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 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 动的场所,还能孕育人的气质,涵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 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小说的主题。
二、人物形象
1.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 五个方面思考: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 突出、深化主题;
2、次要人物作用①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 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 鲜明。②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 的陡转。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
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 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 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 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 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 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 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
3.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3.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 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 紧凑
5.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 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回答方法
1.叙述人称
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便于抒发感情。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 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 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 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 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 质。社会环境描写,又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5.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 写。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 去。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 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去掉插叙的内容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 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 实。
三、故事情节
1.梳理概括情节
答题方法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 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 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 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线索, 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提问方式
(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2)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手法内容
1.悬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 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 引人入胜。
2.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 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 读性。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 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 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 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 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