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刑法》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C )有期徒刑。
A、三年以上B、七年以下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2、( A )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安全第一C、以人为本安全第一D、科学发展安全发展3、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 B )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A、社会保险B、工伤社会保险C、人身意外伤害保险3、在上下班途中,受到( C )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认定为工伤。
A、本人主要原因B、本人次要原因C、非本人主要责任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件上签章。
( B )A、原件B、复印件C、原件和复印件5、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 A )报告。
A、本单位负责人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 A )承担。
A、用人单位B、个人C、用人单位和个人7、《刑法》规定,强令他人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B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A、七年B、五年C、三年8、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 B )。
A、用人单位B、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C、个人9、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个人违章作业受到事故伤害的,( B )。
A、不能认定为工伤B、应当认定为工伤C、单位和个人协商处理10、以下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说法有错误的是( C )。
A、由生产经营单位提供B、要符合国家标准C、可以发放等价的货币11、呼吸性粉尘。
指粒径小于( B )的粉尘,这种粉尘能够长时间地悬浮于静止的空气中不沉降,或者非常缓慢地沉降。
A、20µmB、10µmC、30µm12、使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控制在( A )以下,基本上可以预防尘肺的发生。
A、职业卫生标准B、安全卫生标准C、健康卫生标准13、职业病患者中最大的群体为( B )患者A、职业中毒B、尘肺病C、癌症14、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 C ),并在肺内储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A、大量粉尘B、有毒气体C、生产性粉尘15、具有从事苯作业的职业( A )者,如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器质性病变者,都不宜从事接触苯的工作。
A、禁忌症B、职业病C、不适应16、电焊工在作业时,会产生大量极细微的电焊烟尘,长期吸人这种粉尘也易得( B )。
A、肺气肿B、电焊工尘肺C、肺结核17、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有效的( A )措施,在允许湿式工作的生产工艺中都应采用它。
A、防尘B、防毒C、降温18、采用( C )不仅比较经济而且能立即奏效。
A、工程措施B、管理措施C、个体防护19、苯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在( A )的作业场所,吸入大量苯蒸气而引起。
A、通风不良B、温度较高C、照明较差20、( B )对人体的危害之一是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下降、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等。
A、气温B、高温C、天气21. 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C )。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 安全第一、综合治理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2.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B )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A 三百人以上B 一百人以下C二百人以上23.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不包括(C)A 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B 知情权C 本单位各项事务的决策权24.主要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织物等的初起火灾的灭火器类型为(A )。
A 卤代烷灭火器B 干粉灭火器C 水型灭火器25.( A )是生产经营单位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
A 安全生产责任制B 安全检查制度C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6.火灾发生的条件是(C )。
A 有可燃物质、火源B有助燃物质、火源C可燃物、助燃物、火源27.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直接原因最危险的要素是(C )。
A 可燃物B 助燃物C火源28.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分为(B )级。
A 三B 二C 五29.常用的灭火方法包括(C )。
①冷却发灭火②窒息法灭火③隔离法灭火④抑制灭火法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30.扑救油品火灾常使用的灭火器类型为(B )A 水型灭火器B 化学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31.《安全生产法》自(A)起施行。
A、2002年11月1日B、2003年11月1日C、2005年11月1日32.对于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的,将处以(C)以上有期徒刑。
A2年B3年C5年33.对于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的人员,情节严重的,处(A)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3年B5年C7年34.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发生工伤的,由(C)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A社保局B地方政府C该用人单位35.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的,给于警告,并处(B)以下的罚款。
A2万元B1万元C3万元36.安全第一原则属于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的(A)原理。
A强制B人本C系统37.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B)A.2年 B 3年 C 5年38.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A)申报变更。
A 原申报机关B 县(区)级安监局C 市级安监局39.(A)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A 事故隐患B 危险源C 事故40.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的灭火器是(A)。
A 二氧化碳灭火器B 水型灭火器C 化学泡沫灭火器二、判断题1、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小于19%,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须选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dB分贝,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
(√)4、加强职业卫生健康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知识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5、矽肺病防治工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6、粉尘、中毒、高温、噪音等不是钢铁企业主要职业危害。
(×)7、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8、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尘肺病、全身中毒和癌症。
(√)9、水对绝大多数粉尘有良好的“亲和力”,故湿式作业能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
(√)10、矽肺是最主要的一种尘肺病,它的危险性与呼吸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百分含量无关。
(×)11、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由听觉适应到听觉疲劳,最后导致职业性爆震聋。
(×)12、采用通风除尘,可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含量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以下。
(√)13、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本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14、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个人承担。
(×)15、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16、我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
(√)17、生产经营单位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事故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中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合同”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18、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9、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20、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1.从业人员有要求用人单位保障其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权利。
(∨)2.有些电气火灾事故是因线路故障引起的,也有些事故是因电气使用不当或电器质量低劣引起的。
(∨)3.遇到伤害事故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4.触电急救时,救护人员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
(×)5.干粉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横卧或颠倒使用。
(×)6.卤代烷灭火剂有一定毒性,在狭小空间内灭火时,灭火后应迅速撤离。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8.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9.安全生产设施或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10.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当地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
(×)11.企业不得转让、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12.生产经营单位编造安全培训记录、档案或者骗取安全资格证书的,将被吊销安全资格证书,并处最高5万元罚款。
(×)13.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4.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15.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三违”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