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编 人权的基本内容

第二编 人权的基本内容

人权法学
43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一)含义和保障
宗教信仰自由包括:选择信仰或不信仰某种宗教 的自由;礼拜自由;传教自由。
为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政 教分离”和“各宗教平等”原则。
人权法学
44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
法律所规定的以及为保障公共安全、秩序、卫 生或道德、或他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所必须的 限制。(《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 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不 允许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受到外国势力的支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张海超“开胸验肺”
人权法学
21
第四节 人身自由权
含义 内容
两若爱生 者为情命 皆自价诚 可由更可 抛故高贵 。,。,
人权法学
22
一、人身自由权的含义
广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身体、人格和身份 不受非法侵犯。 狭义的人身自由,即身体活动的自由,是指公 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 内作为和不作为的权利以及人身不受他人约束 、妨碍、强迫和控制的权利。
14
人权法学
具体而言,人身安全包括两项内容,即人的身 体不受非法侵犯和人的健康不受非法侵犯。 人身安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不仅是一项独 立存在的人权,而且是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
人权法学
15
二、人身安全权的内容
(一)人身不受侵犯权利(身体权)
1.身体权的含义和性质
法律意义上的身体,专指自然人的身体,是指 自然人的生理组织的整体,即人的躯体。 身体权是指公民维护其身体完全并支配其躯体 、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的具体人格权: 首先,身体权是以公民的身体及其利益为客体
住所不受侵犯是指一个人的住所不受他人非法 侵入或者非法限制的权利。 内容:住所不受非法侵入 住所不受非法限制 对非法侵入住宅者的抵抗权 说明:“住所”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所住或所 做事的地方,不仅是严格意义上的居所,还包 括各种类型的房子。
人权法学
26
(三)通信自由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享有以信件、电报、电话、 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通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不 受侵犯。 内容:通信完整权(传达信息权和获得信息权 ) 通信秘密权
我国宪法中,生命权属于隐含权利,即没有明文规定 ,但从其他条文中可以推导出来的权利。 《民法通则》、《刑法》、《劳动法》、《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国家赔偿法》等。
《世界人权宣言》及人权两公约、《危害人类和平及 安全治罪法草案》、《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等。
人权法学
13
一、人身安全权的含义
人身安全权 ,是指人人享有生命、健康和身体完整性 不受侵犯的权利。 某些国际人权文件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和区域性人权立法如《欧洲人权公约》将人身自由 与人身安全作为同一个概念加以规定。 我们认为,人身自由权是指人不受非法拘禁和逮捕的 权利,而人身安全权却是指人的身体组织的完整性与 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人权法学
5
三、生存权的内容
(一)体面地生存的权利,即生命权和尊严权
(二)获得必要生活资料的权利
(三)享有劳动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四)提高生存质量的权利,即发展的权利
人权法学
6
四、关于生存权的不同观点
西方生存权理论认为,生存权是建立在财产权 的基础之上的,保障财产权实质上就是保障人 的生存权。一般情况下,自由权比生存权更加 重要,因为对个人生存的威胁主要来自国家而 不是个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消灭私有制,从而实现 全面的社会平等,有效地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存 权。
第二编 人权的基本内容
人身人格权 自由权 平等权 民主权 劳动权 社会保障权 受教育权 环境权 人道权
人权法学
1
第四章 人身人格权
人身人格权
生存权
生命权
人身安全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人权法学
2
第一节 生存权
生存权的提出 生存权的含义 生存权的内容 对生存权的不同观点
人权法学
3
一、生存权的提出
人权法学
38
(二)宪法保障财产权之目的
首先,限制政府的专横意志,促进经济繁荣。
其次,财产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的主要工 具。 再次,财产权是人类文明的推进器。
最后,有助于维护社会正义。
人权法学
39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的磨坊
(三)财产权的限制
任何财产都负有一定的社会义务,即公民应忍 受因为公共利益而对其财产所施加的限制。 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包括:纳税;罚款、没 收、罚金等制裁性措施;公益征收与征用;国 有化。
人权法学
29
二、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一)姓名权、肖像权
(二)名誉权、荣誉权
(三)隐私权
人权法学
30
(一)姓名权、肖像权
姓名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 姓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或非法使用的权利。 内容:姓名的决定权 姓名的使用权
姓名的变更权
限制:不得滥用姓名权
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经济自由
(一)含义与保障
经济自由的含义十分广泛,不仅意味着经济人 的偏好自由、价值自由、使用自己的资源的自 由,还包括交易自由和自由定价等。
较广义的经济自由权包括职业选择自由、契约 自由、经济体结成协会的自由,竞争自由及兼 职自由等。
人权法学
41
(二)经济自由的限制
经济人的偏好不得为公认的不 良偏好,且其行为不得损害他 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基于人权保障上弱者优先原理 ,不宜在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 主张平等的经济自由。
人权法学
42
第二节 思想良心和宗教信仰自由
一、思想、良心自由 广义的思想自由,也称为精神自由,是指公民进行精 神活动的自由。 狭义的思想自由是人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专指表达 自由。 良心是指人在内心分辨是非善恶的意识。良心自由是 指每个人选择、接受、持有何种分辨善恶的标准或观 念不受政府拘束和干预以及这种内心分辨是非善恶的 意识不被强迫公开的权利。
三、死刑的限制
联合国在其人权文件中,对于死刑的态度,基 本上经历了一个由肯定、限制直至最终废除的 发展历程。 保留死刑而又严格限制死刑,坚持少杀,严禁 错杀和滥杀,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刑事政策 。目前,限制并理性地适用 死刑仍然是我国刑事政策 的基本目标。
人权法学
12
第三节 人身安全权
含义 内容
人权法学
7
第二节 生命权
生命权的含义
生命权的法律保障
死刑的限制
人权法学
8
一、生命权的含义
生命权是以公民的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 利,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生命权的构成:
主体 客体 内容
生命安全维护权
公民
生命 占有、利用和维持自己的生命
防止生命危害发生
改变生命危险环境的权利
人权法学
9
二、生命权的法律保障
人权法学
35
第五章 自由权
自由权
财产权与经济
活动的自由
思想良心和
宗教信仰自由
人权法学
表达自由
36
第一节 财产权与经济活动的自由
本节内容
财产权
含义
宪法意义
限制
经济活动的自由
人权法学
37
一、财产权 (一)含义及保障 财产权也称为财产自由,是指公民对其财产可自由拥 有、使用、收益或处分,不受政府或其他人非法干涉 或侵犯。 内容:公民有权自由使用、收益、处分其财产,排除 他人的干涉;国家征收、征用公民财产须为公共利益 ,且给予公平补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犯 公民财产权的,应负赔偿责任;私人不得非法侵犯他 人财产权,否则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45
人权法学
第三节 表达自由
表达自由 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结社自由
人权法学
46
一、言论自由
(一)含义和保障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公开或不 公开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包括四层含义: 1.说错误言论甚至违反主流言论或与宪法与法律不一 致的言论的自由; 2.对违法或有害的言论,除事关国家安全或军事秘密 者外,应实行事后追惩制,不作事先的约束和禁止; 3.沉默的自由; 4.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自由传播信息的自由。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对于行为人一般情况下的自伤行 为,如果不违背社会整体的利益 ,不给他人的生命、身体以及健 康造成损害,就不应当追究这种 自伤行为的责任。 如果自伤行为是为了逃避某些社会义务或自己 应负的某种特定义务,法律就应该对这种自伤 行为进行谴责,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权法学
19
生存权作为明确的法律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具 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法学家门格尔在《全部 劳动权史论》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在人的所 有欲望中,生存的欲望具有优先地位。
生存权作为明确的法律规范最早见于1919年德 国《魏玛宪法》。
二战后,生存权的概念被各国普遍接受。
人权法学
4
二、生存权的含义
生存权,不仅指一个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犯的 权利,而且还指一个人要求社会创造条件以使 其生命得以延续的权利。这说明: 首先,生存权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 其次,生存权是生命权和生命延续权的统一。
人权法学
23
二、人身自由权的内容
(一)不受非法拘禁
(二)住所不受侵犯
(三)通信自由
人权法学
24
(一)不受非法拘禁
不受非法拘禁是一项基本人权,历史非常久远 。 内容:不受非法逮捕权 不受非法拘禁权 其他一切形式的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 说明:“非法”的含义
人权法学
25
(二)住所不受侵犯
“Every man’s house is his castl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