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定位】1.阐述减数分裂的概念,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2.比较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阐述受精作用过程。
3.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教材回归】一、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分裂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二)与减数分裂有关的概念2.联会和四分体 (1)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叫做一个四分体。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 和a´、b 和b´、c 和c´、d 和d´。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 和d 、b 和c 等。
4.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相同区段的相互交换。
绵阳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备课组5.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彼此分离,分别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
6.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四)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往往是比较多的。
例如,在人的体细胞中就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人体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可产生223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
如果再考虑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就更多了。
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受精作用(一)受精作用的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二)受精作用的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后,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三)受精作用的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2-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四)受精作用的意义1.由于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又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可见,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突破】二、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几点说明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一般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并且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2.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就不是同源染色体。
3.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如X 与Y 两条性染色体就是一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
4.一条来自父方和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5.同源染色体既可存在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存在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但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没有四分体的形成,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三、减数分裂的过程 1.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2.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特别提示:①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减半的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②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不均等分裂是指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染色体复制分裂分裂变形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复制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绵阳外国语学校高中生物备课组特别提示:①精(卵)原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
四、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的判定1.判断方法首先根据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判定分裂时期,然后根据该时期不同分裂方式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有无同源染色体以及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判定分裂方式。
特别提示: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只能看细胞的一极),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2-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五、多倍体和单倍体细胞分裂方式的判定1.多倍体生物(如四倍体)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减半判定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
四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图像与二倍体生物或四倍体的单倍体生物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类似,如右图既可表示二倍体或四倍体的单倍体有丝分裂后期图,也可表示四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
2.单倍体生物进行有丝分裂时,子细胞中也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判定是否为有丝分裂。
综上所述,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信息,如果题干中有以下信息均可认为表示二倍体生物:“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假定体细胞中只含N 对同源染色体”。
如果没有作特殊说明,则应考虑多倍体生物或单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像的可能。
六、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变化2.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的变化曲线及每条染色体上DNA 数量的变化曲线234绵阳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物备课组八、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都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其上的基因随之规律性变化的结果。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随之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九、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的关系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 分子进行复制时可能出现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均可导致基因重组;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还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十、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种类1.不考虑交叉互换,1个精原细胞产生2种精子,1个卵原细胞产生1种卵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1种精子,1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1种卵细胞。
2.一个生物体产生2n 种精子(n 为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一个生物体产生2n 种卵细胞(n 为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十一、受精作用1.精子与卵细胞识别的机理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2.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结合基础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受精作用的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4.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由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知,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由父母双方分别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即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是平均来自父母双方的;而受精卵的质遗传物质几乎全部由母方提供,因为精子变形时会丢失大部分的细胞质,受精时精子又只是含细胞核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可见,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并非平均来自父母双方。
〖达标自测〗1.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D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着丝点分裂 ③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纺锤体的出现 ⑤同源染色体联会 ⑥同源染色体分离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③⑤⑥D .①②④ 2. 下列所示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 D )3. 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 分子数分别是 ( A )A .23、46、92、92B .23、46、0、46C .46、23、46、46D .46、92、92、92D .B .C .A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2-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细胞中染色体数4. 右下图甲、乙所示为两个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甲、乙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B .甲、乙中均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 .细胞甲能够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 .细胞乙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5. 已知右下图所示为某哺乳动物(2N =20)的精子在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AB 段和EF 段染色体数相等,均包含10对同源染色体 B .AB 段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F 段细胞的名称 是次级精母细胞,FG 段细胞的名称是精子C .BC 段和FG 段均表示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原因不同D .CD 段细胞内有10个DNA ,EF 段细胞内有20个DNA 6.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B .所有生物体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 .减数分裂产生的是有性生殖细胞D .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7. 下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一组是( C )A .①和②B .①和④C .①和③D .②和④【自我校对】一、(一)有性 成熟 减半 一次 两次 一半 (二)1.父方 母方 相同 X 和Y 不相同 前能够 前不能 同源 非同源 不是 不是 相同 2.(1)一 前 两两配对 (2)一 前 每对 一个 3.同一 不同 4.一 前 非姐妹 相同区段 5.一 后 配对 6.一 后分离 (三)染色体 初级 一 数量 一倍 没有 很短 不再 分散 联会 非姐妹 交叉互换 无 散乱 赤道板上 纺锤丝 着丝点 分离 自由组合 着丝点 染色体 次级 一半 两 变形 精子 (四)多样性二、(一)受精卵 (二)头部 尾部 细胞膜 细胞核 染色体 (三)染色体 精子 卵细胞 (四)1.有性生殖 2.减半 体细胞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乙甲图乙: ①②③④绵阳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物备课组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定位】1.简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类比推理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