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专业技术细则
4、采矿方法选择:常用采矿方法简述选择理由即可,新采矿方法
要进行全面对比与论证;
5、采场构成要素
(1)矿块:长度 m、最大宽度 m、高度 m、最大面积
m2
(2)矿房:长度 m、最大宽度 m、高度 m、最大暴露面
积 m2
(3)间柱宽度 m;底柱高度 m;顶柱高度 m
6、主要工程的布置及施工顺序
(1)主要工程的布置:着重简述出矿底部结构,拉底层的形式和
(2)空区处理:说明空区处理方法。需充填的采空区要考虑充填
所需通道,并根据附近矿体开采的需要对充填质量提出要求。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矿块矿量分布表
矿块矿量 矿房矿量 间柱矿量 底柱矿量 顶柱矿量 点柱矿量 工班效
(t)
(t)
(t)
(t)
(t)
(t) 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矿房矿量 (t)
出矿品位 Au(g/t) Cu(%)
(5)矿体(脉)揭露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5、工程布置概况及施工顺序:
说明主要工程的布置形式、概况及主要原因,工程的施工顺序、施
工组织。
6、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技术规程及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7、开拓工程量表(一般情况下将工程量分表填写在设计平面图
上,设计说明书中填写工程汇总量):
工程名称
1. 采准工程验收后,地质测量部门必须提出坑道实测图和重 新圈定矿体的地质资料,对形态变化大的矿体根据具体情 况,需补工程标明继续补工程。
2. 采准工程合格后,做出回采设计,回采设计应把顶底间柱 考虑详细。
3. 根据矿体条件合理选用浅孔,中深孔落矿方式及布置形 式,凿岩时爆破参数的选择,应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 善,以达到较好的爆破效果,降低大块产出率。
上、下盘围岩状况,主要断裂带及断层的变化情况。
b.回采工艺:回采工艺的确定,回采的先后顺序,凿岩器具的选 择,炮眼排布情况及各种参数的选择,起爆方法,出矿方式。
c.回采工程量,工班效率,回采品位,设计损失率,贫化率循环周 期,列表格标出。
d.回采顺序:详细叙述回采过程中施工顺序,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 顺序与施工方案相冲突的事宜,施工过程中通风方式。
(1)采矿技术措施:阐述需采取得重大和特殊的技术措施和施工
措施;采准、回采过程中损失、贫化管理的措施。
(2)人行通风线路;
(3)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安全注意事项(本矿房所须强调
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8、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
(1)矿柱回采:简述矿柱回采方案,并在矿房回采中为矿柱回采
创造条件,采切工程设计中考虑兼顾矿柱回采(需可节省工程量)。
1. 设计说明书内容 依据地质资料说明,包括本中段及上中段地质平面图
(1:10000)勘探线剖面图(1:1000),矿山地质所圈定的地质平面 图(1:1000)据采矿的总体要求,选择开拓方式,并做出比较说 明,包括脉内脉外,万吨采掘比等,据开拓方式设计出中段可采矿 量,金属量,品位,服务年限,及设计坡度,说明变化情况,最小 曲率的半径选择,通风方式选择,施工顺序,施工组织及作业规 程,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规程。 2.设计附图 a.中段开拓,地质平面图(1:1000)包括运输巷及探矿巷,井巷工程 量、座标、标高、每个弯道的基础数据、列统一表格附在图上。 b.各种巷道、硐室、井底车场、井筒等施工图(1:200)(1:50)。
e.回采过程中损失、贫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及措施,包括顶柱、底 柱及间柱。
f.安全技术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g.采空区处理方案。 2.回采设计附图 a.切割层平面图(1:200)(内附矿体品位、界线) b.电耙道实测图(1:200)(内附矿体界线) c.矿房回采纵投影图(1:200)(包括炮孔布置及联线图1:50) d.天井剖面图(1:200) e.表示不清的地方要做剖面图(1:200) f.矿块上、下中段和所有设计工程与原有工程平面关系复合图 (1:200),不上地质界线。 (三)局剖设计及附图
位置,出矿平巷、溜井、人行道(回风)井巷等工程的位置,并列出采
切工程量汇总表。
(2)施工顺序:详细叙述本矿房采准施工顺序、组织安排和施工
过程中与施工顺序相冲突的事易
(3)回采工艺:回采工艺的确定,回采的先后顺序,凿岩器具的
选择,炮眼排布情况及各种参数的选择,起爆方法,出矿方式。
7、采矿技术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程,操作规程。
2采准设计附图 a.上、下中段局部平面地质图(1:200) b.矿块天井地质剖面图(1:200) c.矿块地质纵投影图(1:200) d.切割层、电耙道、凿岩巷道平面图(1:200) e.表示不清的工程要做剖面图(1:200) f.采准、切割布置图(1:200) g.矿体上、下中段和所设计工程与原有工程平面关系复制图 (1:200),不上地质界线 Ⅱ.回采设计 a.地质概况:在采准工程的基础上,对矿块地质情况做补充说明、 包括切割层矿体赋存状态的变化情况,矿体品位、厚度、切割层
(3)采准工程耙巷施工时应每隔三个斗穿布置一个长斗穿揭露矿 体顶底板,以利于以后采准切割工程顺利按设计施工。 (4)采矿、地质和测量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现场,掌握施工质量,进 行技术指导,当矿体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部门应及时修改设 计。 (5)不合格的采准切割工程不得验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的需有补 充设计或生产技术指令,确保工程质量。 (6)各开拓巷道、采准工程及采场应配有专用施工记录本,每次应 在该记录本内记录采矿场及采准工程原始设计差别。 (7)各井巷、采准工程及采场的实际施工情况应在当日内体现在有 关设计图纸上。 (8)采矿人员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当日内及时下发生产技 术指令,通知施工单位进行纠正。 (9).井巷工程支护须按设计施工与验收。 (10).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累总结施工中的经验, 提高设计及施工水平,但每个单体设计结束后,立即进行设计施 工的总结工作并在三日内完成。 Ⅱ落矿:
每个采场每月下发采幅通知书,原则上不少于四份,采场 内留设点柱时必须下发生产技术指令, 7. 采场内岩工在施工过程中,若没有按照地质及采矿人员圈 定的矿体界线上采,造成采矿工程中的损失与贫化,不听 从地采人员的指挥,每采下一吨废石及损失一吨矿石处罚 30元/吨,屡教不改的可令其停止施工。责令施工单位撤换 岩工。 8. 回采一个循环结束后,测场、取样、圈定矿体的工作应及 时进行。 Ⅲ出矿: 1. 加强采场出矿管理,配备必要的出矿管理人员,制订相
比、采掘功效、采场生产能力,主要材料消耗和作业成本。 4.采用新的采矿方法应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并报请上级主管 部门批准。 5.采矿设计应由技术处召集,生产经理、总工、技术处、安环处、 施工单位和有关技术人员会审,施工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时,须 由原设计部门修改设计,重大设计修改须按原审批程序批准。 (6)、施工单位新的工程开工时,需经审核后的正式施工图,方 可施工。如未经批准擅自施工,将不予验收,并处罚施工单位 1000到5000元。 (7)、采矿设计的原始数据与实际施工数据原始误差不得超欠正 负5% 。 三.施工中技术管理标准 Ⅰ.采准切割: 1)采准切割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采准单体设计和采掘作业计 划进行。 (2)采矿设计人员将以批准的设计和设计说明书内容向施工单位负 责人及队长、岩工等进行讲解做技术交底,使施工单位掌握设计 意图和设计要求。使各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采矿技术工作细则
鑫达公司采矿技术管理标准是依据《有色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管理 规定》和《黄金矿山采矿技术管理规定》及有关鑫达公司具体实际制订 的。它是加强采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采场技术管理水平,降低矿石损 失和贫化,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矿山的生产发展的基本原则。
采矿场是矿山组织的基本单元。采矿场技术管理是矿山技术管理的 基础,要在经理和生产经理及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的领导下,以 生产部门为主,充分发挥其他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 管理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做到各级人员责任明确,有职、 有责、有权。
局剖设计所在位置及功能,工程所在的地质情况,并附图加以说
明。
采场采矿设计说明书格式
1、采场名称:
采场采矿设计
2、采场位置:
中段 ~ 勘探线
3、矿块主要开采技术条件
(1)矿脉(体)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宽度或厚度、形状
等;
(2)矿石性质、围岩性质;
(3)主要构造概述;
(4)矿块地质矿量及品位;
(5)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4. 凿岩爆破应按采切工程后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和施工,在 施工中,要确保炮孔的角度,深度和方位三要素的质量和 要求,浅孔爆破技术人员要经常检查爆破三要素与设计是 否相符,浅孔落矿时,要严格控制采场周边的炮孔,防止 破坏上、下盘、矿柱(或填充体),中深孔一般12-15m为 好,上向孔20m以内。
5. 采场采幅小于1米时采场的采幅控制在1.2米以内 6. 采矿人员应及时深入采场现场检查圈定矿体顶底板界线,
3. 中段开拓工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1、设计工程名称:
开拓工程设计
2、设计工程位置:
中段
矿体
3、设计工程的目的(原因)
4、矿体(脉)地质概述:
(1)矿体(脉)位置和形态:矿体(脉)位置、走向、走向长
度、倾向、倾角、倾向延伸深度、矿体(脉)宽度或厚度等;
(2)矿体(脉)、围岩性质;
(3)主要构造;
(4)矿体(脉)地质储量及品位;
采切工程 量(m)
设计损失 率(%)
设计贫化 率(%)
千吨采切 比(m/Kt)
二.采矿设计原则及审批 1.采矿人员应按照采掘计划或采掘顺序提前一个月将施工地
点及矿块所需地质资料通知地测人员,地测人员应在设计开始前 三天将所提供的资料经审核后送交采矿技术人员,采矿设计人员 收到资料后,应到现场实际对照,发现资料有出入时,要及时向 地测人员提出,由编制者进行修改,然后交采矿设计人员。采矿 设计人员一周内完成设计任务。 2.采矿设计应根据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包括矿体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数字说明和图件)进行,采场单体设计的 地质储量要求达到B级,对于复杂Ⅳ勘探类型矿体和边远分散的小 矿体,可根据具体情况降低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