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3、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

5、教学模式指的是。

6、谈话法是指。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 ;(2);(3);(4)。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等。

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1);(2);(3)。

10、为教学的重点。

11、所谓秧田式是指。

12、所谓“教育”,应当是。

1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等诸多方面。

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三大类。

16、教学方法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7、练习法是指。

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19、《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和。

其中,、、属于认知领域。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1);(3);(4);(5)。

23、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个方面:其一,;其二,;其三,;其四,。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29、教学方法是指。

30、演示法是指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33、案例的主题是指。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2);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的广泛的概念。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

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41、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

4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

43、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

44、刺激学生学习义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

45、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是的基础。

46、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情境中、情境中以及的情境中。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3、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4、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5、《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6、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7、“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水平。

()8、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这就是教学目标。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10、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11、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

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13、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14、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15、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16、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17、《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18、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9、“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20、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21、课型以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22、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23、提供给小组合作研讨的问题,其难易程度为每一个同学都能独立解决。

()2 4、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相反,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5、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相同的。

()26、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27、问题探究法”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28、在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全班交流评价不那么重要。

()29、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30、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31、“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32、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活动。

()三、简答题1、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2、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3、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4、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哪几个方面的特征?5、举例说明数学课程目标各维度间的区别。

6、教学设计的特写有哪些方法?备课时你常运用的特写方法有哪些?7、使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什么?8、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9、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10、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11、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12、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13、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15、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16、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17、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18、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19、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20、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21、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22、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23、简述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

24、难点的形成一般有几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25、举一个例子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26、强调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原因有哪些?27、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28、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29、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30、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31、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32、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33、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

34、简述活动建构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5、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四、论述题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2、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3、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4、论述“探究”与“讲授”。

5、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6、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7、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8、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9、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10、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五、案例分析1、案例描述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

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思考题:(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

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2、案例描述: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

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

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案例分析3、案例描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派车”的教学片断:(1)出示问题:假期里,我们班将组织25名优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夏令营,学校安排面包车、小轿车两种车接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