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银行保函诉讼案件的法律风险提示
来源:风险动态观察发布人:李军时间:
2014-06-17 点击:103
(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法工委办公室《银行业法律风险提
示》)
关于银行保函诉讼案件的法律风险提示
近期,各家银行因为对外出具保函而引发诉讼的案例不断发生,这些诉讼案件在起因、当事人的诉求、可资抗辩的理由等方面存在类同之处。
准确把握保函诉讼的法律要旨,及早制定应诉方案并有效落实,是妥善解决纠纷、维护银行权益的关键。
一、典型案例
2008 年 6 月,某工程公司与某外国机械公司在北京签订了工程安装项目承包合同,合同总金额为5000万美元,根据约定,合同生效后发包人机械公司将向承包方工程公司支付15%的工程预付款,但工程公司需提供银行开立的见索
即付保函。
8 月,某银行根据客户工程公司的申请,向机械公司出具了一份预付款保函,金额为750万美元,生效条件为预付款汇入工程公司在该行所开立的账中,到期日为2011年10月31日,见索即付。
2008 年 8月末,预付款到账,保函正式生效。
合同履行期间,工程公司投入了巨大成本,后又垫付了数额较大的工程款。
但发包方因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未能如期支付后续工程款,且称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意图延期和转让工程,最终导致承包人撤回施工人员,工程半途而废。
2011年9月15日,银行收到机械公司的正式索赔文件,要求无条件支付保函金额。
同时,工程公司向当地中级法院提出保函止付申请,法院据此向银行发出止付令,禁止支付保函项下款项。
随即,工程公司又以工程承包项目存在欺诈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外国公司赔偿损失且宣告保函无效,该银行被列为共同被告。
机械公司因向银行索赔未果,在其所在国法院另案起诉,要求其本国法院判决该银行无条件履行保函付款义务并且赔偿损失。
二、保函诉讼案件中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上述案例中,国外的机械公司之所以惘顾事实,在发生纠纷时直接向银行索赔,甚至在境外起诉,是因保函的特性使然。
我国银行对外开具的保函基本上属于见索即付保函,在发生纠纷时适用国际商会《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及相关国家的法律。
此类保函的特点有三:一是一经开出即不可撤销;二是保函具有独立效力,不受基础交易关系的影响;三是适用单据化原则,也即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在表面上符合保函的规定,无论其是否存在实质缺陷,担保银行都应履行担保义务。
保函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保函受益人对银行拥有绝对的索赔权,一旦在交易过程中面临违约或其他风险,受益人首当其冲的选择就是简单地根据保函行使索赔权,而不会选择与商业对手进行谈判或明确责任。
该银行客户工程公司之所以申请法院发出止付令,则是依据保函规则中的“例外原则”而为。
为了防止当事人从事欺诈行为以及过度滥用索赔权,保函国际通行规则中存在一个“例外原则”,即在基础交易存在欺诈或受益人滥用权利的情况下,允许保函申请人或银行申请法院止付保函。
《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第19条规定:如果单据是伪造的,或者索赔要求明显缺乏根据,以及有证据证明受益人的权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满足、受益人明显不诚信等情形下,止付保函是合法的。
我国法律对于见索即付保函的止付问题并无专门规定,但前述《公约》通常被视为国际惯例从而成为中国法院审理保函纠纷的依据。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6 年颁行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可以对信用证进行止付的几种情形,包括:受益人伪造单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受益人恶意不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货物无价值;受益人和开证(保函)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等。
见索即付保函的法律结构与信用证极为类似,国内
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可以参照有关信用证的这些规定来止付
保函和审理涉及保函的诉讼案件。
实践中,当基础交易发生纠纷时,国内客户为减少损失,无论是否符合条件,都更倾向于以欺诈为由向法院申请止付保函。
所以,在多数见索即付保函诉讼中,银行通常会处于来自境内客户和境外受益人双重夹击、左支右绌的境地。
而且,如果境内和境外法院对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出现分歧,银行将面临一方面对外被迫付款;另一方面向国内客户的追偿权又被否定的局面,甚至可能成为最终损失的承担者。
三、诉讼应对策略及启示建议
银行在所开具的保函被国内法院止付后,首先必须遵守国内法院的止付禁令,否则必将遭受声誉和财产上的双重损失。
但根据我国程序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此类禁令,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或申请复议,所以,如果银行认为法院止付不当,应当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积极向上级法院寻求救济。
其次,保函申请人以欺诈为由提起诉讼后,无论申请人是否将银行列为被告,银行都应积极地向法院进行申辩,并
根据自身利益需求选择诉讼立场。
原因在于:申请人以欺诈为由提出的诉讼请求无论明示与否,都包含了要求法院确认保函无效的内容,申请人如果胜诉,则欺诈成立,保函随之无效。
而保函被确认无效后,银行就丧失了向申请人追偿损失的权利。
再次,无论受益人是否已经在境外提起诉讼,银行都应要求国内诉讼的原告或自行申请追加受益人、转开银行等各方当事人参加国内诉讼,请求法院将基础交易关系和保函法律关系一并审理,以尽力避免出现境内、境外裁判机关分别做出相互矛盾的判决的情况。
一旦一家法院先行做出判决,银行还应立即将先诉判决作为主要证据在后诉中进行抗辩。
最后,督促当事人在基础交易诉讼中达成和解,或者事先获取申请人无条件满足银行追偿权的承诺书等手段,也十分有助于解决各类保函止付纠纷。
总之,国际商会在《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 URDG758号文件中进一步强化了保函严格单据化的特点,这虽然有利于提高保函的广适性和促进银行保函业务的扩展,但受益人
索赔权利过于绝对化,也无可避免地催生了权利滥用现象的出现,并且在事实上导致了纠纷和诉讼案件的增加。
再加上当前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保函业务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各行在保函业务谈判和合同条款设置过程中,应当坚持国内裁判机构为约定管辖方、中国法律为准据法的原则,以确保发生纠纷后银行能够处在主动地位。
他们继续往前走。
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过来了。
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到:
“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任何风都抹不去的。
”
朋友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也会因为这些摩擦产生误会,以至于成为陌路。
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朋友对你的才能钦佩到什么程度,更在于他对你的弱点容忍到什么程度。
学会将伤害丢在风里,将感动铭记心底,才可以让我们的友谊历久弥新!
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时的舒解剂;
是我们压力时的流泻口,是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