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人物表教育学:1、教育起源:①朱熹——神话起源②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③孟禄——心理起源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3、孔子——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②强调教育社会作用③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④教学原则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4、孟子——①性善论②教育目的明人伦③教育活动体现理性,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5、荀子1——①性恶论②教育作用化性起伪③教育目标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④人才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⑤学习过程闻-见-知-行6、墨翟——①以兼爱非攻为教②教育的作用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③强力而行④教育内容强调科学技术⑤依靠类推和明故方法获得知识即“说之”7、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分为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8、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9、亚里士多德1——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①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应受同样的教育②首创“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③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教育10、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②《雄辩原理》古代西方第一步教学法著作11、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①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永生做准备,现世目的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②泛智教育③班级授课制④教育适应自然⑤学制系统⑥教学原理:直观性、量力性、系统性、巩固性、自觉性12、卢梭1——《爱弥儿》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教育培养忠诚的爱国者13、康德1——《康德论教育》①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就是对人的本性控制②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结合③道德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自由14、裴斯泰诺齐1——“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15、洛克1——“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16、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伦理学 ②教育性教学 $③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④教学四阶段论17、杜威1——新三中心论①教育即生活、生长、学校及社会 ②教育无目的论 ③从做中学18、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1——实验教育学19、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 20、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 21、凯诺夫1——《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3、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2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25、布鲁纳1——结构教学论26、瓦根舍因——范例教学27、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额墙壁也说话”28、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9、弗洛伊德1——人的性本能30、威尔逊——基因复制 31、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32、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33、—34、霍尔——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35、荀子2、洛克2、华生、康德2、爱尔维修——外铄论36、皮亚杰1、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37、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的差异38、孟子2、卢梭2、裴斯泰洛齐2、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1、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教育目的39、荀子3、赫尔巴特2、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1——社会本位40、斯宾塞1——生活本位论41、斯宾塞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最早出现42、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43、布鲁纳2——结构主义课程论①螺旋式上升方式编制课程②课程实施倡导发现学习法 44、- 45、巴格莱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20世纪教育学多元化发展[ 当代教育学新发展内发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①课程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46、赫钦斯2——“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课程的核心是永恒学科47、杜威2——学生中心课程论①经验论②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③主动作业论④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48、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49、车里霍尔姆斯、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①课程目标灵活性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课程是师生进行结构和建构的文本50、泰勒1——课程设计目标模式①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为有效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51、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和纠正52、泰勒2——课程目标评价模式53、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54、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55、古巴、林肯——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56、赫尔巴特3——“统觉理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57、凯诺夫2——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58、洛克3、裴斯泰洛齐3—-形式教育论p14759、赫尔巴特4、斯宾塞3——实质教育论60、}61、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愉快教学法62、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情景教学法63、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尝试教学法64、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成功教学法65、布鲁纳3——发现法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的货币须解决的问题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资料和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假设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66、斯金纳1——程序教学法①确定在特定实践里计划教学的内容 ②考虑可利用的强化物 ③如何有效安排强化 &编写遵循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67、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实施阶段:按教材讲解、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68、凯诺夫3——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体系69、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 70、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自学) 71、杜威3——设计教学法 72、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 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73、皮亚杰2——认知模式 74、` 75、彼得麦克菲尔——体谅模式76、班杜拉1——社会模仿模式77、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78、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班级平行管理心理学:1、亚里士多德2——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论灵魂》2、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脱离哲学,独立发展3、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①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 ②研究方法:实验内心法4、詹姆士、杜威3、安吉尔——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意识流 ②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5、华生2——行为主义心理学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6、韦特海默、苛勒1、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 ①反对将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是整体 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 各元素之和 ③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④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部分7、弗洛伊德2——精神分析心理学 重视对异常行为、无意识现象、动机研究8、马斯诺1、罗杰斯1——人本主义心理学9、皮亚杰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加工心理学):以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德育模式 西方心理学流派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11、马斯诺2——需要层次理论12、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早的智力测验13、.14、推梦教授——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IQ=智龄/实龄15、韦克斯勒——韦氏智力量表 IQ=100+15Z Z=(X-X )/SD16、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17、瑟斯顿——群因素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学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 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 18、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高低)、成果 19、卡特尔1——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20、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21、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22、【23、弗洛伊德3——人格三我结构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24、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分为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25、卡特尔2——特质因素分析论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26、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 五个人格因素:求新型、尽责性、外向维度、随和维度、神经维度 27、盖伦——提出四中气质类型 巴甫洛夫——用高级精神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28、荣格——内外向人格29、霍兰德——人格在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 /型、企业型、常规型30、斯普兰格——不同性格类型有不同价值观成分,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 权利型、社会型明尼苏达多想人格测验MMPI智力理论 特质理论 类型理论 人格理论 自陈式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 主题统觉测验TAT句子完成测验SCT教育心理学:1、裴斯泰洛齐4——教育教学心理学化2、赫尔巴特5——首次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这一科学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5、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6、罗杰斯2——“以学生为中心”“方便学习的人”7、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 为心理学成熟8、加涅2——对人类学习进行系统分类 奠定基础9、布鲁纳4——总结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 ②反思性研究 ③合作性研究 ④社会文化研究:10、劳伦兹——关键期11、皮亚杰4——认知发展阶段论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叫图式;人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的平 衡, 适应分为内化和顺应。
人的认知发展分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客体永久性” ②前运算阶段(2~7)“万物有灵论” 人格测验 投射式 初创时期 20c20s 以前成熟 时期20c20S ~50S 完善时期 心理发展的理论③具体运算阶段(7~11)主要特征是守恒概念的出现“经验型抽象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理论型抽象思维”1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13、~1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P36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一般学习理论32、布卢姆1——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3、加涅4——将学习结果和教育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34、布卢姆2——掌握学习P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