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重排方法(Regeneration,又称再生法)就是MRP系统的传统做法,它是建立在计划日程全面重排想法之上的。
根据这种做法,系统要将整个生产计划进行分解,求出每一项物料按时间分段的需求数据。
在使用全重排法时,主生产计划所列的每一个最终项目需求都要加以分解,每一个BOM文件都要被访问到,每一个库存状态记录都要经过重新处理,最后系统输出大量的报告。
在全重排法MRP系统中,由于主生产计划是定期重建的,所以每次所有的需求分解都是通过一次批处理作业完成的。
在每次批处理作业中每项物料的毛需求量都要重新加以计算,每一项计划下达订单的日程也要重新安排。
由于采用批量处理方式,这种作业也就只能按一定时间间隔定期进行。
在两次批处理之间发生的所有变化,如主生产计划的变化,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计划因素的变化等都要累计起来,等到下一次批处理作业中一起处理。
重排计划的时间间隔,通常要从经济上考虑其合理性。
就制造业已安装的MRP系统来说,全面重排的时间间隔通常为一到两周,又由于全面重排计划的数据处理量很大,所以计划重排结果报告的生成常有时间延迟,这就使得系统反映的状态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现实状态。
由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在MRP系统使用中,重排计划的时间间隔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
想要以小于一周的时间间隔来运行全重排式系统是不切实际的。
为了能以更小的时间间隔重排计划,必须找出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考虑到数据处理的经济性(重排计划的范围,时间区段和输出量),又能避免批处理作业中时间滞后的弊端。
于是,净改变式MRP系统便应运而生。
净改变系统只对主生产计划中因改变而受到影响的那些物料需求进行分解处理。
在运行MRP系统时,需求分解的作业是最基本的作业,它既不能被省掉,也无捷径可走,但是可以将分解的工作分散进行。
净改变式MRP系统就是从这一点出发,采用频繁地甚至连续地进行局部分解的作业方式,这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取代了以较长间隔定期进行全面分解的作业方式。
局部分解是使得净改变法系统具有实用价值的关键,因为局部分解缩小了每次做需求计划运算的范围,从而可以提高重排计划的频次,由于分解只是局部的,自然输出数据结果也就少了。
在净改变式系统中,所谓局部分解主要是体现在,首先,每次运行系统时,都只需要分解主生产计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次,由库存事物处理引起的分解只局限在所分解那个项目的下属层次上。
净改变只对当前状态与以往状态的差异进行处理,这一原理使得净改变式系统能够对库存状态的变化迅速地作出反应,净改变式系统的实施可以采用较频繁的重排方式或者连续的重排计划。
从净改变的角度看,主生产计划是一个连续存在的计划,而不是一份一份间断
产生的计划。
主生产计划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去各种需求的净改变量而不断得到更新。
定期发布的新计划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事实上是一种计划更新的特殊形式,同全重排法方式相比较,净改变方式使得系统能够减少每次发布主生产计划后进行需求计划运算的工作量,能够在两次发布主生产计划的间隔期间也可以对计划中的变化进行处理,能够连续地更新,及时地产生输出报告,从而可以尽早地通知管理者采取措施。
从系统使用人员的角度看,净改变式系统最突出的优点是它能对状态变化迅速做出反映。
净改变式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系统的自清理能力较差,因为需要对使用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专门训练,数据处理的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系统对变化过于敏感。
第一种方式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效率比较高。
但是由于每次更新要间隔一定周期,通常至少也要一周,所以不能随时反映出系统的变化。
第二种方式可以对系统进行频繁的,甚至是连续的更新,但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效率不高。
以上两种方式的主要输出是一样的,因为不论以何种形式执行MRP系统,对同一问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两种方式的输入也是基本上相同的,只是在物料库存状态的维护上有些不同。
两种方式最主要的不同在于计划更新的频繁程度以及引起计划更新的原因。
第一种方式中的更新计划通常是由主生产计划的变化引起的,而第2种方式中的计划更新则主要由库存事务处理引起
从理论上讲,一个标准的MRP系统之所以采用以上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很难分出两种形式的界限。
一个全重排式系统可能会渗入一些净改变系统的特点,反之亦然。
实际上,一般MRPⅡ软件系统都提供两种运行方式可供选择。
在国外应用系统中,多数采用再生式MRP系统,其原因主要是净改变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环境要求太高。
对管理人员素质和训练也要求甚高,频繁地调整计划失去了生产的相对稳定性,使生产组织者难以适应。
通常的做法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延迟对某些变化作出反应,而不需要对个别的变化连续不断地作出调整,而是把这些变化累积起来,定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