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一、课标解读1.能根据语境和要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即根据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加以扩展,以丰富、完善其表达内容。

中考对扩展语句的考查,一般都限定字数,同时要求合理展开想象、语言生动、运用修辞。

另外扩展语句的考查会越来越贴近生活,实用性很强,根据古诗句意境扩展也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新趋势。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2.能根据要求仿句、选用或者变换句式。

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

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单句、复句等。

句子的仿写已经成为中考热点,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也就是侧重于整句。

二、考点突破(一)考点梳理考点一:组词成句1.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温馨提示】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一般有字数要求。

【归纳总结】扩写三法考点二:扩展诗句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温馨提示】这类扩展题就是列出古诗文中的佳句,主要是写景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意境,用散文语言展开,使之更具体、动人。

【归纳总结】扩展诗句三法考点三:概念定义3.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丰子恺《竹影》中有这样一段话: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这里说的是作者与弟弟及弟弟的同学傍晚时分在自家庭院的水泥地面上用木炭笔勾画的竹影。

后来月亮升高,竹影移动,原先勾画的竹影轮廓与现在的竹影相分离。

你能理解这里所说的“脱了版的印刷”么?用文字解释“脱了版的印刷”:【温馨提示】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完成这种工作,做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概括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

考点四:概括要点4.用几个动宾短语概括“2015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活动的主要内容。

定于6月10日至16日举办的“2015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规模空前。

活动将集中展示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大千美食节也将是“龙舟会”的重要内容,届时将举办“大千杯”四川省第二届川菜创新大赛、国际美食节展销、大千美食风味宴等活动。

活动中的张大千精品书画展,将展出近30幅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彰显“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特色。

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内江”为主题,诚邀各地游客到甜城一游。

【温馨提示】关键词,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

提取关键词,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提取关键词,这是一种最实用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功能。

先整体把握材料,用压缩语段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压缩,提取出一句话;然后再对这句话进行压缩,提取关键词。

即:两压缩,两提取。

【归纳总结】压缩语段三部曲考点五:概括内容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本报讯多年来,交通拥堵一直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记者从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兰州将加快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交通拥堵现象也有望得到改观。

今年兰州将全面推进城市中心区、三滩地区以及安宁新城区、榆中东城区、西固石化城道路的改扩建与新建。

同时,有计划地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整治改造,加快东西向交通主干道建设,抓好欣月湖路、烈士陵园路、南城根、雁园路、T605#规划路、T603#路延伸工程,实施中山桥、七里河黄河大桥、中立桥的维修加固工作。

加快通渭路、中心滩、深安、雁青黄河大桥的建设步伐。

【温馨提示】本题所选材料包括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导语,第二个段落为主体,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只需将导语部分的文字加以压缩,提炼出主干即可。

因为新闻的导语其作用就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做题时,我们可以从认真阅读导语入手,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阅读时间。

从而,此种类型的题也就算最简单。

【归纳总结】一句话新闻解题三法考点六:仿写续写6.《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栏目。

这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喜爱。

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

其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

[专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其二: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

[嘲讽自吹自擂的人]我的创作:── []【温馨提示】续写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之一,这类考题不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去“仿”去“续”,而是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系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把文中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续写此题时,除了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结构外,还要注意三点:(1)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2)要使用拟人修辞方法;(3)续写的句子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有哲理性。

考点七:拟写补写7.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请依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2分)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下联:,。

【温馨提示】这首题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过的课文为基础,前半部分为作品特点,后半部分为作者特点,有效达到考一反三的作用。

考点八:标识解说8.右图是中国环境标识,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温馨提示】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要求,紧扣“环境”这一主题,认真观察,看懂标识的构成要素与造型特点。

由中心标识看这其中有太阳、山、水,代表着整个自然,外围环环相扣,寓意环境;其次是从标识整体形式,准确提取图标的有效信息,展开联想,思考与环境的关联,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

从十环相扣,我们就可以想到同心同德保护环境之意;再者是紧扣“环境”这一话题,表述做到简明而连贯。

考点九:新词理解9.“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

【给力】①▲【例】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②▲【例】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③▲【例】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温馨提示】这道题以新生词汇为内容来考查考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认识,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又有针对性与现实意义,极具创意。

本题以“新词卡片”形式来考查一词多义非常新颖,完成此题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句意,然后可用“词语替换法”来判定其词义,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十:应用写作10.下面是九(1)班的“暑期防火公约”,请你用“为了……特制定本公约”的格式,为“公约”写一个说明制定公约的目的、意义的引言。

暑期防火公约暑假就要开始了,1.不得携带火种,不准玩火。

2.小心、安全使用锅灶和液化气灶具。

3.不能乱拉、乱扯电线,不能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座。

4.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5.发现火灾及时拨打119,不得逞能上前扑火。

以上几条,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

九(1)班班委会2015年9月11日【温馨提示】这道试题联系生活实际,意在考查应用文写作能力。

解答这道题应对公约的写法了如指掌,才能从容应对。

完成此题,对公约目的与意义的表述要紧扣“安全”这一核心,表达力求准确简明。

(二)要点梳理1.方法与技巧方法一:简明简明就是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其具体内容要点包括:①准确把握事物的主要之点,尽量去掉多余的话。

②语言清晰、明白,无歧义(就是不要让对方误解 ),易理解。

③简明扼要不完全是语言修养问题,还包括对事物的认识、了解等问题。

对复杂事物如果不了解得很清楚,就很难掌握要点,就很难说得清楚。

当然,提高语言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即使心里明白,也未必说得明白。

方法二:连贯连贯的要求包括:①各句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保持统一的话题。

如果东扯西拉,话题突然转换,就会导致语言不连贯。

②句序合理。

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不仅要围绕一个核心,还要做到“言之有序”,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

句子组织得不合理,即使有着共同的话题,中心明确,也还是不能连贯。

③语言要连贯,还要注意过渡、衔接自然,前后呼应。

一段话常常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出现了脱节现象,上下文就不连贯了。

方法三:得体得体的主要内容有:①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注意场合。

不同的场合对语言的使用各有不同的要求:a.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一般用典范的书面语;b.工作场合,要求用语准确、扼要,经常使用某些专门的术语和行话;c.日常场合,要求用语自然、亲切、灵活,一般多用口语;d.娱乐场合,要求用语有趣、生动,有时还要求有点幽默。

②用语要注意对象,要处理好与对象的关系。

关系的亲近与疏远,是对长辈还是平辈、小辈,都会引起用语的变化。

③用语要注意文明礼貌,它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2.失误与防范失误一:该删不删简明,首先是“简”,这就要删除句子中多余的词语,保持用语“尽可能少”。

但在实际答题中,很多考生对这类题却是该删不删,不该删却删了。

因此,做此类题,要抱着每一词语都是怀疑对象,逐词咀嚼,反复比较,将多余的词语统统删除。

失误二:表达有歧义语言表达需要简明,“明”就是要求用语准确,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

但实际上,很多考生在语言表达中不注意这一点,写出的文字表意不明确有歧义或者使人费解。

因此,语言运用中,要注意多重定语的位置是否恰当,状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和”、“跟”、“同”等类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是否固定;省略句是否产生歧义,等等。

三、考点典题(一)扩展语句题型一:联词组句型1.用“想象”“雾”“倾听”表现两种情境,各写一段话,一段要表现欢快,一段要表现忧愁。

①欢快:②忧愁:【思路点拨】联词组句型,即用联想的方法,把所给的几个词语串联起来,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

本题是定向连缀,所给词语中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为中心,其余词为背景。

这类题目往往让人在两个背景条件中扩展同一话题,要同中有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