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 X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实施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目录一技术方案 (1)7.1 实施方案编制的原则 (1)7.2 项目概况及重难点分析 (1)7.3 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 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2)7.7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0)7.8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3)7.9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5)2.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重难点本项目隧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瓦斯、岩溶、构造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地下水发育区及构造带富水等问题。
本项目监控量测的重点为:洞口浅埋段、岩溶发育带、滑坡、断层破碎带、节理发育带及其影响带。
3(3)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4)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丰富设计人员和专家对类似工程的经验,以利专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工程难题。
(3)监控量测包括选测和必测项目,断面布置及其它要求按《公路隧道施工规范》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执行。
3.2 监测内容根据隧道的特点,围岩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1)选测项目则是对一些有特殊意义和代表性的区段进行补充测试,以求更深入地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与锚喷支护的效果,更好地指导未开挖区段的设计与施工。
一般隧道段选测项目包括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围岩压力、钢支撑应力、两层支护间压力、支护、衬砌内应力等项目;选择项目的内容根据设计及业主的要求施工。
②当周边位移或拱顶下沉速率大于1.0mm/d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观测;③当周边位移或拱顶下沉速率大于5.0mm/d时,应报警,进行加固。
(3)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判别:①当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表明围岩趋于稳定状态;②当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 =0),表明围岩不稳定,应考虑加强支护;③当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表示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加强支护。
◆监测管理等级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考相关规范,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讨论确定管理位移最大允许值U n(U o为实测值)。
监测管理制度如下表:(2)XX隧道左线量测断面桩号(2)复杂地质构造部位,加强施工组织,完善施工方案,加强隧道常规监控项目及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有必要时开展选测项目,更深入地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与锚喷支护效果,准确地获取复杂构造地质条件下围岩和支护变形和受力特征,以便为施工组织和动态设计提供依据。
(3)洞身块体状围岩段,及时支护非常重要,有必要时委托科研单位采用块体理论计算该段围岩失稳部位,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支护,确保安全施工。
3.6 监测方法监控测点均有监测单位按照合同要求购买和埋设。
同时业主应要求土建承包人配合监测单位的现场工作(包含测点埋设和测读工作)。
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
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的结果为主,以现场观测检查为辅。
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监测要求。
各监测项目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
主要监测项目测点埋设要求:观级VII级I1~2当掌子面开挖至拟定埋设监测断面对应的里程桩号时,应做好测点埋设工作,喷射混凝土施作完毕后(24小时内),及时在隧道左边墙和右边墙部位分别埋设周边位移测点(测点为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并加工,与SWJ-IV型收敛计配套使用,测点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测点设置保护罩);在该断面拱顶部位和左、右拱腰部位埋设3个拱顶下沉测点(带挂钩,测点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并进行初始读数。
周边位移量测仪器采用隧道收敛计,量测方法采用精度较高的水平基线法,并进行温度修正;拱顶下沉量测仪器采用水准仪和高精度全站仪,量测方法采用水准抄平法,基准点分别设置在洞内(用于量测后视点)和洞外(用于校核洞内后视点),视线长度一般不超过30m,量测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高程误差0.7mm),必要时采用冗余观测方法来提高监测精度。
(3)地表沉降当隧道洞口具备地表沉降观测的空间条件时,自隧道中心线向两侧按2~4m间距布3.8 监测成果报告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按要求以预警报告(含隧道工程监控信息卡)、月报的形式送达有关各参建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必须保证及时性。
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及电子文档。
(1)预警报告(含隧道工程监控信息卡)的主要内容:①施工进度和施工概况;②对数据临近预警值的测点,进行分析,提出预警和启动预案的建议性意见。
(2)月报的内容包括:①监测项目,测点布置;②施工进度;③监测变量的时态曲线;④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监测项目的综合分析并提出施工建议。
(3)总报告内容包括:;次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
进行隧道洞内地质素描和非重点预报段常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代现场负责人签署超前预报简报(根据询价要求报告的编制及审核必须持有工程检测资格证);当隧道施工进入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时,HSP和地质雷达操作人员、项目负责人应随设备进场并及时开展工作。
(2)根据隧道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制定工程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向各参建单位提交隧道长期、中期、短期地质预报报告,必要时及时提交临兆预报;出现变形较大或者地质异常情况,应24小时内提交工程险情预警报告,以便各参建单位科学的决策。
(4)24小时内提交当次地质超前预报报告,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
(5)根据监控量测成果,为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评价意见和建议措施,尤其要对隧道施工安全性及时做出评价;根据计划和开挖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地质预报和提出防治措施建议;4各小组长检查监督的管理系统,形成项目部质量管理网络。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5)实施严格的管理控制。
进场前,根据项目经理部总进度计划编制各小组进度计划,各小组长参加项目经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生产例会,把每天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协调的问题落实解决。
(6)严控监控质量,确保合格,工作中建立一系列现场制度,诸如安全制度、仪器维护使用制度、报告审查制度、文件收发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7)建立例会制度,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由项目部组织召开所有员工参加的工作例会,在例会上检查已开挖段预报内容,并与实际开挖结果相比对,找出预报偏差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措施;及时解决、协调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不定期邀请专家来进行专题会,及时解决影响进度的重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进度计划的有效实施。
3、内业控制(1)档案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活动记录,工程日志,技术交底记录,设计文件审查记录,设计变更签证记录,定位复测及各项测试记录,地质素描记纳、存档。
4.2 质量管理承诺根据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切实保证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的工作质量,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特承诺如下:1、确保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及时提交报告。
2、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预报及监控成果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确保预报工作的可靠性。
3、在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项目部承诺预报流程均接受ISO 质量管理体系的严格监控,依据作业指导书实施。
4、报告提交前,经过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严禁弄虚作假,承诺报告结果真实有效。
5、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通知技术负责人解决,需要做出变更的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审查后报请业主协商解决。
5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组织日常检查。
5、安全生产检查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季节性与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相结合。
6、隐患整改安全管理隐患登记与分析、整改、复查、销案。
7、安全奖罚措施项目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明确相关奖罚规定。
5.2 安全管理承诺根据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为切实防范和杜绝项目建设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本投标人特作如下承诺:1、保证在预报和监控现场醒目处设立安全(警示)规则。
2、制定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项目专职6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
环境保护目标: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超前地质预报项目与预报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使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贯穿宜叙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员环保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2、环境保证措施开工前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增强环保意识,保证环保工程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使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强化环保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使环保意识全面深入人心,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作用。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期间,不影响当地道路和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干扰群工作,配合业主完成环境保护目标。
5、环境保护整改对本项目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配合监理和施工单位,按照监理要求,积极整改,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
6.2 环境管理承诺根据我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为切实保证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环境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特承诺如下:1、构筑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谋求技术、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全体员工要彻底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推进环境保护活动。
3、在使用资源、环境负荷物质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73、规程由项目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药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4、在施工现场、预报流程、预报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项目经理必须组织各技术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5、对危险源识别之后通过直接判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评价,并作出相应的预报风险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