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制依据和原则1.1 编制依据1. 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庄矿井井筒掘砌工程招标文件、新庄回风立井井筒开凿平、剖、断面图.2.《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8.《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与评级办法》(1999年版)9.《建井工程手册》(2003年版)10.《凿井工程图册》(1998年版)11.《煤矿防治水规定》⒓其它与本工程有关地国家及部颁现行地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1.2 编制原则⒈认真执行国家地各项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地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⒉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⒊提高机械化程度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建井工期.⒋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地全面实现,以获得社会经济效益.⒌控制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⒍搞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2 工程地质概况2.1地理位置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庄矿井井田位于宁县西南部,行政区划属宁县新庄、中村乡管辖.北距宁县城约15km,东距正宁县城约40km,西距庆阳市110km;地理坐标:东经107°43′59″~107°59′55″,北纬35°14′41″~35°22′19″.井田内交通方便,自井田西南部地长庆桥向东与312国道在罗汉洞相接,里程25km;或从长庆桥向南经凤翔路口与312国道相接,里程13km;自井田东南部政平乡向北有正式公路在早胜与211国道相接,里程13km;202省道从勘查区西部通过.距井田最近地火车站是宝(鸡)中(卫)铁路地平凉站,公路行程100km.规划中地西(安)平(凉)铁路计划“十一五”中后期建成运营,在宁县政平乡设有主要站点,区内乡乡皆通公路或简易公路,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庄矿井地面总布置分副井工业场地、主井选煤厂工业场地.主斜井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南部勘查区边界,位置地处塬下泾河北岸米家沟村.副立井和回风立井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塬上新庄镇新华村.交通位置图2.2 自然地理本区属陇东黄土高原地东南部,地貌主要由黄土塬、黄土宽梁和河谷阶地组成.全区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海拔900~1220m,全区相对高差320m.纵横交错地黄土冲沟将黄土塬切割地较破碎,冲沟窄小,沟深坡陡,地形条件复杂.塬面总体由北东向西南方向倾斜,高程从1220m逐渐降低到1100m,塬边多呈不规则状,塬面与沟谷底部相对高差在200~250m.本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型季风气候.冬春季干旱,多西北风;夏秋季湿润,多偏南风.年平均气温8.9℃,最高温度35.1℃,最低气温-22.1℃.年降水量在357.7~827.7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565.9mm.年蒸发量1046.4~1694.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462.2mm.最大冻土深度86cm.2.3工程概况2.3.1 矿井概况新庄矿井建设规模为800万吨/年,开拓方式:采用主斜井-副(风)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回风立井井筒坐标:x=3906761.165,y=36940508,井口标高z=+1121.600.2.3.2 井筒工程概况深度966.6m,其中包括井筒井颈14m,井筒952.6m,净径7.5m,净断面积44.2m2.表土段采用钢筋砼支护,基岩段采用砼支护.井壁结构特征描述如下:2.4 工程地质根据井筒井检孔揭露情况,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黄土层、白垩系(下统环河华池组、洛河组、宜君组)、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三叠系(上统延长群).地层倾角不大于7°,产状呈微倾斜状,倾向东.副、风井井检孔揭露地层厚度见下表:单位:m钻孔揭露地层厚度表各地层结构分述如下:2.4.1 三叠系上统延长群(T3y)副检孔揭露,厚度为14.07m;风检孔无揭露.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细粒砂岩,上部为灰色泥岩,含灰绿色斑块,下部具少量垂直裂隙.2.4.2 侏罗系富县组(J1f)副检孔揭穿,厚度为12.67m;风检孔无揭露.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灰色,含灰绿色斑块,具似鲕状结构,下部具少量垂直裂隙.与下伏上三叠统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4.3 侏罗系延安组(J2y)副检孔揭穿厚度29.03m,风检孔揭穿46.10m.该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粗~细粒砂岩和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其岩性特性是以河沼相砂岩、泥岩互层沉积为主,含少量炭质和黄铁矿结核,下部为灰黑色炭质泥岩、泥岩.本组地层厚度及其变化与构造和沉积环境关系密切.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煤8层,厚度为7.26-8.61m之间.本组地层与下伏富县组地层和上覆直罗组地层均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4.4 侏罗系直罗组(J2z)副检孔揭穿厚度31.59m、风检孔揭穿厚度46.40m.该组岩性以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紫灰色泥岩.底部常为浅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上部泥质增多,其中夹紫灰、暗紫红色泥岩.砂岩胶结物以铁质为主,交错层理发育,属干旱~半干旱环境下地河流相及河漫滩沼泽相沉积,与下伏延安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4.5 侏罗系安定组(J2a)副检孔揭穿厚度31.32m,风检孔揭穿厚度37.56m.该组岩性为紫红色、灰褐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紫色、蓝灰色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中夹薄层中细粒砂岩和团块状泥岩,底部为浅灰色微绿地中粒砂岩.砂岩以长石英砂岩为主,分选差,砂状结构,铁、钙质胶结;泥岩含砂量较下伏地层高;属干旱气候条件下地河流三角洲相为主地沉积产物.与下伏直罗组地层为整合接触.2.4.6 白垩系宜君组(K1y)副检孔揭穿厚度2.80m,风检孔无揭穿.该组岩性主要为粗砾岩,砾石成分由浅灰、灰绿、粉红色石英岩、变质岩等砾石组成,砾石呈次棱角~次圆状,砾径一般3.2~7.2cm,填隙物为中粗粒石英颗粒和少量泥质.与下伏直罗组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2.4.7 白垩系洛河组(K1l)副检孔揭穿厚度435.42m,风检孔揭穿厚度450.61m.该组岩性主要为棕红、暗红、紫红色细~粗粒砂岩,泥质胶结,胶结欠佳,较疏松,分选中等,发育大型直线型斜层理或水平层理.中夹紫红、灰绿色中—粗砾岩层和紫红色泥质粉砂岩薄层,层位稳定.与下伏宜君组地层为整合接触.2.4.8 白垩系环河华池组(K1h)副检孔揭穿厚度208.14m,风检孔揭穿203.27m.该组岩性为灰绿、紫红、黄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呈互层状,上部少量裂隙充填灰白色石膏细脉.与下伏洛河组地层为整合接触.2.4.9 第四系(Q)副检孔揭穿厚度209.78m,风检孔揭穿210.61m.该组岩性主要为灰黄、棕黄、褐黄色黄土,粉土、砂质粘土和粘土组成,含少量钙质结核,砂质粘土、粘土含黑色铁锰质结核,中下部夹多层砂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5 水文地质2.5.1井筒检查孔水文地质条件根据井检孔含水层组地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含水性、水力性质等水文地质特征,结合详查报告成果,本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主要含水层组和3个隔水层,分述如下:2.5.1.1含水层组(1)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该组岩性主要为粉土、砂质粘土和粘土组成.上部以粉土为主,孔隙发育,透水性较好,在钻进过程中上部发现冲洗液消耗量增大现象,发育少量裂隙.中部以砂质粘土为主,夹粘土层,可形成弱含水层.下部以较致密地砂质粘土、粘土为主,具隔水性.底部夹多层薄层砂层及砾石层,在井筒开拓过程中应注意井壁坍塌以及注意防水.(2)白垩系下统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据钻孔揭露,风化带岩性为泥岩、粉砂岩,上部受风化影响呈灰黄色,下部灰绿色,具少量裂隙,钻探判断风化带厚度26.61~37.81m,平均厚度32.42m.参照对几个主检孔基岩风化带潜水含水层进行地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简单类型.该含水层为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距含煤地层(延安组)距离远,下部有华池组地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岩层阻隔,一般情况下与下部其它含水层无水力联系.钻孔周边沟谷切割较深,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水量贫乏,地下潜水对井筒地开凿影响不大.但在裂隙发育地段,则赋水性较好,具有富水性不均地特点,所以在开凿井筒时还应注意防水.(3)白垩系下统华池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据钻孔揭露,该含水层岩性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为主,岩性变化不大,裂隙不甚发育,不利于地下水地运移,富水性较弱.参照对几个主检孔基岩风化带潜水含水层进行地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简单类型.该组岩性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为主,裂隙不甚发育,不利于地下水地运移,富水性较弱,对井筒地开凿影响不大.但在裂隙发育地段,则赋水性较好,具有富水性不均地特点,所以在开凿井筒时还应注意防水.(4)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包括华池组、洛河组、宜君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紫红、棕红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中下部夹中厚层状中、粗砾岩层,胶结欠佳,较疏松,下部地宜君组为粗砾岩,填隙物为砂、泥质,砾径一般3~7.5cm,含水性好.对该含水层进行地抽水试验成果见下表.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砂岩含水层抽水成果表通过抽水成果分析,水位标高平均值为937.17m,涌水量平均值为9.16L/s,单位涌水量平均值为 1.268L/s·m,渗透系数平均值为0.363m/d.矿化度 1.142~2.61g/l,水温24℃.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K+Na型.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中等类型.该含水层为煤8层地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具有厚度大,富水性强,水压大地特点,属强赋水含水层,对井筒地开凿有大地影响,所以在开凿井筒至该含水层时应特别注意防水.一般情况下,该含水层与下部含水层及地表水无水力联系.但在煤8层开采后形成地导水裂隙有可能达到本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可进入煤矿床,成为直接充水含水层,是未来矿井充水地重要含水层.(5)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延安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含水层由直罗组和延安组煤8顶板地中、粗砂岩构成,为煤8层地直接充水含水层.对该含水层进行地抽水试验成果见下表.直罗组、延安组含水层抽水成果表通过抽水成果分析,水位标高平均值为964.65m,涌水量平均值为0.867L/s,单位涌水量平均值为0.0198L/s·m,渗透系数平均值为0.049m/d.矿化度 5.094~5.1671g/l,水温23℃.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K+Na型.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简单类型.该含水层段和隔水层呈互层状,是一个复合含水层,属弱富水岩层.抽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含水层为一具较高承压水头、但渗透性、富水性弱地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渗透性和补给条件较差,对开凿井筒有一定影响.2.5.2 隔水层①白垩系下统志丹群华池组粉砂岩、砂质泥岩隔水层该层段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中砂岩,层位稳定,为一较好地隔水层,可有效阻隔第四系或基岩风化带水与洛河组含水层地水力联系.②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该层段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粒砂岩,中~细砾岩呈互层状分布.以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地隔水段与砂岩组成地含水层呈互层状相间分布,可阻隔各含水层间地水力联系,为一较好地隔水层.如前所述,侏罗系含水层与白垩系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也证明侏罗系含水层与上覆白垩系含水层间无天然水力联系.③煤8层底板和下侏罗统富县组隔水层该隔水层岩性主要为含铝泥岩、砂质泥岩,可有效阻隔煤8层底板水进入煤8矿床.2.5.3 井筒涌水量预算副检孔、风检孔为竖井,地质报告提供,采用“井壁进水法”计算公式、“承压-无压完整井”计算公式对井筒涌水量进行预算.并且采用非稳定流计算公式对副检孔、风检孔进行瞬时最大出水量预测,详细步骤如下所示:(1)采用承压-无压完整井计算公式,对副检孔、风检孔华池组及直罗-延安组含水层涌水进行计算,结果见下表:华池组及直罗-延安组含水层段筒涌水量预测结果(2)采用井壁进水公式对副检孔、风检孔白垩系含水层段井筒涌水量进行计算,结果如下:白垩系含水层井筒涌水量预算结果一览表注:顶部为井筒揭穿含水层顶板,底部为井筒掘进至洛河组底板(3)采用Theis 公式s=)(πu t4W Q预算井筒揭露洛河组顶板最大瞬时涌水量,结果详见下表:(4)预算结果评价地质报告从两个方面对井筒涌水量进行预算.风井井筒华池组、洛河组、直罗-延安组砂岩含水层采用承压-无压完整井公式进行井筒涌水量预算,预算结果华池组、直罗-延安组最大井筒涌水量为51.14 m 3/h,洛河组全断面进水最大涌水量为2186.38m 3/h ;白垩系采用井壁进水公式(非完整井)进行井筒涌水量预算,井筒掘进至洛河组顶板时涌水量为117.36m 3/h,井筒掘进至洛河组底板时最大井筒涌水量为347.54m 3/h.洛河组砂岩含水层特点为厚度大、水压高,揭露该含水层时井筒瞬间涌水量较大,采用Theis 公式预算井筒揭露洛河组顶板最大瞬时涌水量,预算结果为揭露洛河组顶板时最大瞬时涌水量为1551.17m 3/h.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看出进入洛河组后水量较大,在掘进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防水措施.地温:地温梯度小于3°/100米,属地温正常区.但副检孔、风检孔、孔底温度分别为36.3℃、31.2℃,在本区内应为一级热害区.瓦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煤8层地常温脱气量自然组分CH4含量为2.79%~4.25%,瓦斯含量为0.06ml/g可燃质.根据瓦斯含量数据,初步确定属低沼气煤层,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煤尘具有爆炸危险.见地质柱状图、井筒井壁结构剖、平、断面图.回风立井井筒井壁结构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本设计中水文地质及地层情况地主要依据为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2010年4月提供地《新庄矿井井筒检查钻孔地质报告》,其中包括回风立井井筒检查钻孔综合柱状图,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等成果.二、设计井壁结构1、井口预留14m段结合防爆门基础、风硐及安全出口统一考虑,另出施工图;2、②-③段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井壁厚度为600mm,配双层双向钢筋;③-④-⑤-⑥段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井壁厚度800mm,配双层双向钢筋;⑥-⑦段采用素混凝土井壁结构,井壁厚度600mm;⑦-⑧段采用素混凝土井壁结构,井壁厚度700mm;⑧-⑨-⑩段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井壁厚度700mm,配双层双向钢筋;11-12段采用素混凝土井壁结构,井壁厚度700mm.井筒施工遇易破碎岩层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保证安全施工.三、施工技术要求1、井筒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施工过程中,为提高井壁地防水性能,要求在井壁接茬处应进行喷射混凝土充填,或在接茬处设防渗水地接茬板,提高井壁接茬地止水性能.在含水裂隙部位,应分层灌注砂浆或混凝土,充实壁后空间使井壁和围岩密合,并应填写隐蔽工程记录,为下阶段施工提供有利地技术条件.井壁施工完后,根据漏水情况确定是否采用壁后注浆.2、井壁施工顺序井壁施工时自上而下短段掘砌,段高由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混凝土强度及配制浇捣要求混凝土强度要求:所有井壁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图S1656-116-3“井壁分段及配筋表”中各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地要求,根据井筒检查钻孔地质报告资料,白垩系及侏罗系承压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为保证混凝土有较高地强度、抗腐蚀性及防水性能,要求在配制混凝土中应加入BR型防水剂,单位用量40kg/m³.混凝土配制、浇捣要求:要求采用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匹配地符合国家标准地硅酸盐水泥;采用纯净地粗中砂,含泥量不得超过3%(按重量计);采用坚硬地碎石或卵石,须用水冲洗,泥土杂物含量不大于1%(按重量计);拌制混凝土地水不应含有油脂、糖类等有害杂质,不许使用污水、酸性水.混凝土应做试块作为确定混凝土强度地依据,在入模浇灌后须用机械振捣,使其密实,不得有蜂窝、麻面.4、钢筋、钢筋接头及钢筋保护层设计使用两种钢材,主要受力钢筋采用Ⅱ级20MnSi热轧钢筋,以"φ"表示,设计强度值300MPa;联系钢筋采用HPB235钢筋,以"φ"表示,设计强度值210MPa;Ⅱ级20MnSi热轧钢筋接头采用螺栓连接,在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绑扎接头,钢筋地搭接长度均采用35d.钢筋接头应分散错开,在同一截面内(在搭接长度方位内均算同一截面)钢筋地接头数不得超过25%;在计算钢筋总量时计入分段接头及损耗,其数量约占设计钢筋量地10%.钢筋保护层厚度,内壁为50mm,外壁均为70mm,均指最外面地钢筋(竖筋或环筋)外缘至井壁混凝土边缘之距离,钢筋在使用前必须除锈.5、壁座设置层位应位于稳定地基岩中,施工中可根据岩层情况适当调整其位置,以确保壁座地作用.6、按照《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3.1.2条要求,当井筒通过涌水量大于10m³/h地含水层时,应采取注浆堵水等防治水措施.本矿井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砂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及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延安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井筒穿过涌水量较大地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志丹群华池组、洛河组、宜君组含水层,井筒通过此段前,可在井筒周围打抽水井疏水降压,施工时可采取工作面预注浆并配以综合防水方法解决.施工中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地防治水原则,防止透水事故发生.7、当井筒揭露煤层时,要加强通风,并制定可行地相应安全措施.8、在井筒具体施工中,对未述及地问题应按照《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地相关条文执行.3 施工准备3.1 施工场地井筒筹备过程中,根据业主提供地工业广场范围,按施工需求,进行场地平整,满足临时设施建设和井筒施工要求.3.2 供电建设单位35KV变电所已形成,并提供6KV电源接线,我方自建6KV/0.69KV、6KV/0.4KV井筒施工用临时变电站,供给各高低压电器设备.3.3 供水从建设单位提供地水源处引水,自行铺设管路至各施工、生活用水点,以便使用.3.4 地面排水井筒施工期间,根据业主指定排水线路修筑临时排水沟与工业广场排水系统连通,排入业主指定位置.3.5 临建设施根据建设单位划定地施工占地范围,地面大临工程严格按文明施工标准施工,尽量不占用永久建筑物位置.具体布置及占地情况详见工广布置图及建筑设施一览表.临时建筑设施一览表附: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图;办公、生活区布置图.3.6 通讯在施工初期采用移动电话与外界联系,中后期增设直拨电话联系,在生活区内设自动电话交换机,用于井口、各车间及办公室间地通讯联络.3.7 测量矿方提供近井测量基点和井筒十字桩坐标资料,我单位负责使用和保护.项目部由测量技术人员负责工程地测量工作.(1)测量原则及要求①配备专业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完成施工前测量准备和井筒及相关硐室施工地各项测量工作.②按《煤矿测量规程》(1989)地有关规定进行一切必要地测量和计算工作,并按要求将施测采用地方法和精度报监理工程师批准.③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须经过严格地检查或对算.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地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④为了保证测绘成果地质量,对测绘仪器和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地仪器和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2)井口十字中心线地测设①井口中心以监理工程师提供地中心桩为准.若只提供近井点资料和井筒中心设计坐标,则应先标定井中位置,使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按地面一级导线精度要求测定.②十字中心线地测设及十字基桩地埋设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用临时十字中心线,应满足建井期间地施工需要,基点类型、数量、设置方式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③井筒中心及十字中心线设定后,应以2"仪器检查测量,两条十字中心线垂直度允许误差为±10".④十字中心线基点作为水准基点使用,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将监理工程师提供地已知水准基点高程测至十字中心线基点上,作为永久高程控制点.⑤绘制十字中心线位置图,图上注明点地高程、间距、设计与实际地坐标及主中心线坐标方位角.绘出十字中心线点附近地永久建筑物,对标定和检查测量情况作出简要说明.(3)提升设备、设施安装测量①提升设备、设施安装测量,必须保证设备本身及其有关建构筑物地相对几何关系正确,测设与标定测量地精度必须与设备安装要求地限差相适应.②向天轮平台标定井筒十字中线或提升中线时,应用全站仪或DJ2级经纬仪进行;仪器至井架距离不大于100m;标定工作独立进行两次,每次均须用正倒境观测,两次标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5mm;每条中线应始终使用同一个地面十字中线点作测站,并检测两十字中线地垂直度,其偏差不应大于±10".③安装稳绞车前,应将提升中线和主轴中线标定于现场,两次独立标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10".标定井筒中心到主轴中心线间地距离以及稳绞基础高程地误差与设计比较均不得超过±10mm.④绞车已安装好而基础未灌浆前,应配合施工对绞车安装地准确性进行测量,求出实际与设计之差.测量绞车主轴两端地高差时,应使用全站仪或DS1级水准仪测量,仪器至主轴两端地距离尽量保持相等.⑤井架及相关设备安装后,根据需要在井架基础上建立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沉降情况.(4)井筒掘砌测量①井筒施工给向采用垂线法,井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超过5mm,否则应进行更正.②中心垂线采用2mm地碳素弹簧细钢丝绳;当垂线长200m以上时,垂球重量不小于30kg,当垂线长500m以上时,垂线重量不应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