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体快繁

离体快繁

第三章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技术和脱毒培养技术
第一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一、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概念及其意义
1 概念
离体无性繁殖:指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又称“离体繁殖,快速无性繁殖、微型繁殖”。

试管苗:由离体无性繁殖获得的植株称试管苗。

无性系:指有同一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一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

2 应用
(1)用来加速难繁殖和繁殖速度慢的植物的繁殖。

(2)无病毒苗木的繁殖。

(3)用于某些杂合园艺植物的繁殖。

(4)用于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

二、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特点
1 优点
(1)首先体现在一个“快”字上。

(2)可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大自然的干扰
(3)快速培养脱毒苗。

2局限性
(1)一些植物快速无性繁殖技术的某些环节还没有突破。

(2)要对其成本、技术等进行估算。

(3)随继代次数增多,培养材料的分化能力下降。

三、离体无性繁殖中器官的发生形式
1 不定芽型
2器官型
3器官发生型
4类胚体发生型
5原球茎型
四、离体无性繁殖的程序
•无菌母株的制备
•茎芽的增殖
•诱导生根
•炼苗
•再生植株的鉴定
五、植物组织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褐变
(1)褐变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2)克服褐变的方法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幼嫩材料、春季取材)
改善营养条件(连续培养)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附加物
2污染
(1)特点:
细菌污染的特点
在培养材料附近出现黏液状菌斑,一般接种1-2天一5可发现。

特别应注意一种呈乳白色的细菌污染,这种细菌为芽孢杆菌,外被荚膜,耐高温,一般灭菌剂难以杀死,可随培养材料、用具传播,可出现在培养基表面,也可呈滴形云雾状存在于培养基内,发现及时淘汰,并对用过的器具严格高温灭菌。

真菌污染的特点
培养基上长霉,一般接种3-5天就可先,霉的颜色有黑、白、黄等,真菌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部分有不同颜色的霉菌,接种3天,有时多达10天才能表现。

(2)克服方法:
•外植体灭菌不彻底
•培养基及各种器具清洁灭菌不彻底
•人为因素
•超净工作区被污染
•环境不清洁
3玻璃化
(1)玻璃化
玻璃化: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茎、叶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2)克服方法
•增加固体琼脂浓度,使细胞吸水受到阻碍。

•提高培养基中的C、N比。

•控制温度,增加自然光照。

•附加一些物质
第二节、植物的脱毒技术
一、病毒的特性及其侵染
1病毒的特性
2植物病毒的侵染途径
3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1)分生组织中无微管系统,病毒不易移动。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很强,有竞争状态,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3)在分生组织中存在高水平的内源激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二、脱毒的方法
1物理方法
(1)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
(2)热处理
2化学方法
嘧啶、嘌呤类似物、抗生素等3生物学方法
(1)茎尖脱毒
茎尖脱毒的原理:病毒的传播:微管系统和细胞的胞间连丝传播,以微管组织为主。

茎尖脱毒的技术关键:
•同一种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部位不同。

•不同种类病毒在同一植物中分布位置不同。

•茎尖越小,对培养基要求越高,成功率低。

•茎尖越小,剥离技术要求高。

(2)愈伤组织脱毒
(3)微体嫁接脱毒
原理:把极小的茎尖〈0.2mm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然后连同砧木一起在培养基上培养,由砧木吸收培养基中的营养,接穗在砧木的哺育下很容易成活。

技术关键
•微体嫁接要求剥离技术高。

•筛选培养基时要考虑到砧木与接穗对培养基营养组成的不同要求。

•取材季节,春季容易成功,嫁接率高。

(4)珠心组织脱毒
珠心胚与微管组织无关
三、茎尖培养脱除病毒的程序
1取材和灭菌
(1)材料的大小
(2)取材时间
(3)优良种质
(4)生长健壮
(5)年龄
2茎尖剥离
(1)防止茎尖被损伤。

(2)注意保湿
(3)避免污染
3.初代培养
注意GA的应用
4.分化培养
可以先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诱导分化形成苗。

茎尖培养可以与热处理和化学脱毒相结合。

5无病毒植株的鉴定
(1)血清鉴定法
(2)生物学鉴定法
(3)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6无病毒种苗的保存与利用
保存:隔离种植保存
离体保存
利用:建立良种繁育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