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Y TZ 0021—2014代替 Q/SY TZ 0021—2012石油钻具管理与使用规范钻杆Management and use specifications for drilling tools Drill Pipe2014 - 08 –20 发布2014 –09 –20 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发布Q/SY TZ0021—2014目 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及定义 (1)4钻杆管理 (1)5钻杆分级技术要求 (5)6钻杆判废 (6)附录A(资料性附录)单井钻具跟踪卡 (14)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钻杆扭转圈数 (16)IQ/SY TZ0021—2014II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 TZ0021-2012《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规范钻杆》。
本标准与Q/SY TZ0021-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二级(不含二级)以下的钻杆管理要求(见4.1.3);——增加了不应在钻杆外表面刷油漆的要求(见4.5.2.3);——修改了标准名称,去掉“的”;——修改了钻杆管理一般要求的内容(见4.1.2);——修改了一级钻杆的现场探伤旋转时间(见4.5.4.3);——修改了钻杆分级数据及工作参数的内容(见5.1.2);——修改了表1钻杆管体和接头分级数据及工作参数;——修改了表2钻杆检查结果代号;——修改了表5钻杆管体腐蚀坑分级数据;——修改了表6钻杆管体机械损伤分级数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归口单位:质量安全环保处。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程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家磊、王中胜、葛保胜、谢居良、杨献忠。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Y TZ0021-2012。
Q/SY TZ0021—2014石油钻具管理与使用规范钻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塔里木油田石油钻杆的管理、检查、使用及判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塔里木油田石油、天然气钻井、试油、修井等作业使用的钻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074钻井和修井动力钳、吊钳SY/T5198钻具螺纹脂SY/T5369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方钻杆、钻杆、钻铤SY/T5824钻杆分级检验方法Q/SY TZ0214石油新钻具验收规范Q/SY TZ0284钻具判修和螺纹接头修复规范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分级管理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按钻杆检测分级标准对每根钻杆进行检验分级后,再将同一级别的钻杆按钻井工程设计或钻井工艺要求批量配备给井队使用。
3.2错扣起钻make up and break out at different connection as round trip起下钻时从不同螺纹接头处上扣和卸扣。
3.3特殊钻具special drilling tools材料、结构、螺纹接头或新工艺等不同于常规钻具的钻具。
4钻杆管理4.1一般要求4.1.1钻杆按资产进行管理。
4.1.2钻杆采用单根分级管理。
4.1.3二级(不含二级)以下的钻杆应报废。
1Q/SY TZ0021—20144.1.4建立单根钻杆档案,在检验、维修、送井、回收等相关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应录入钻具管理数据库,形成在钻杆寿命期内的整套使用档案。
4.2新钻杆验收4.2.1新钻杆到货后应对钻杆进行逐根检验。
4.2.2验收标准按照Q/SY TZ0214执行。
4.3钻杆失效分析4.3.1钻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刺漏、断裂等失效后,钻具使用方应及时向钻具管理部门通报,并配合钻具管理部门收集失效钻杆的使用及失效时现场情况等原始资料。
4.3.2钻具管理部门对失效钻杆进行初步失效分析,并采取相应失效预防措施。
4.3.3钻杆发生早期失效,应送国家认可的失效分析单位进行失效分析研究。
4.4钻杆送井4.4.1新、旧钻杆出库前一律按规定打钢印,钢印打在钻杆公接头螺纹大端圆锥面处。
4.4.2经检验并有合格标记的钻杆才能送井,并随带检测报告。
对于特殊钻杆,应同时配送特殊钻杆现场使用说明书。
如果是新开钻井,还应随带单井钻具跟踪卡,跟踪卡格式参见附录A。
4.4.3钻杆出库装车时,应按要求戴好螺纹保护器,按内、外螺纹接头分别排序。
4.5钻杆现场使用管理4.5.1钻杆现场验收4.5.1.1送达井场的钻杆,钻具使用方应对钻杆的规格、钢级、数量及外观进行检查验收,验收按钻井工程设计及本标准执行。
4.5.1.2钻杆外观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如下内容:a)管体部分:硬伤、挤扁、严重腐蚀、刺漏、断裂、焊接、切割、弯曲、堵水眼、外壁清洁状况等;b)接头部分:咬伤、裂纹、胀大、刺漏、断裂、焊接、切割、偏磨以及与其它工具上扣连接等。
4.5.2钻杆现场存放4.5.2.1钻杆应摆放在管架上,每根钻杆至少要有两个支撑点,两端伸出长度2.0m±0.5m,叠放层数不超过5层。
管架基础应牢固、平整,垫杠应上下对齐。
4.5.2.2按内螺纹接头朝钻台方向整齐排列,不应将钻杆打捆、堆压。
钻杆螺纹接头应清洗干净,必要时宜对螺纹进行包裹保护。
4.5.2.3不应在钻杆上进行以下任何一种操作:a)放置重物及酸、碱性化学药品;b)电、气焊作业;c)把钻杆作为电焊搭接线;d)钻杆外表面刷油漆作防喷单根标识等;e)焊接标记等。
4.5.2.4需要暂时存放在井场的使用过的钻杆,应及时清洗管体外壁粘附的泥浆或原油,并及时卸掉使钻杆上装配的胶皮护箍。
4.5.3钻杆现场使用2Q/SY TZ 0021—201434.5.3.1钻杆在井场装卸、搬运、上下钻台过程中,应戴紧螺纹保护器,平稳操作,避免碰撞。
4.5.3.2钻杆入井前,钻具使用方应核查登记钻杆规格、钢级、数量及螺纹接头型号,对钻杆进行场地编号,同时与场地号对应抄写钻杆钢印号,丈量、记录每根钻杆的长度。
4.5.3.3钻杆入井前,应将钻杆螺纹接头清洗干净并干燥。
清洗剂宜使用柴油,不应使用沙土或带腐蚀性的溶剂。
4.5.3.4钻杆盒内应平铺厚木板或胶皮,不应铺设链条、波纹钢等尖锐硬物,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钻杆盒清洁。
4.5.3.5在上扣前,钻杆内、外螺纹和台肩面应均匀涂敷符合SY/T 5198的规定的螺纹脂。
4.5.3.6对扣时应将钻杆外螺纹接头平稳地对正放入内螺纹接头内,不应借助外力将钻具外螺纹接头撞入内螺纹接头内,防止碰伤螺纹和密封面。
待内、外螺纹对正后开始上扣,以免造成错扣损坏螺纹。
4.5.3.7螺纹脂要加盖存放,避免落进沙粒、泥浆等杂物。
不应向螺纹脂内添加稀释剂,不应添加硫化物作为润滑剂。
冬季应对螺纹脂保温。
4.5.3.8上卸扣时应用液气大钳或B 型钳紧扣和卸扣,不应使用转盘配合B 型钳紧扣和卸扣,大钳不应夹持在钻杆管体上。
4.5.3.9上扣扭矩按照表1执行,液气大钳压力表数值应如实反映大钳输出扭矩。
钻具使用方应定期对大钳进行检测,其扭矩表精度、钳牙应满足SY/T 5074的要求。
4.5.3.10上卸扣过程应平稳操作,防止损伤螺纹接头。
立柱上卸扣时应上提与悬挂立柱重量相当的载荷,保证上卸扣的螺纹接头不受压力。
4.5.3.11使用31/2in(88.9mm)及以下规格的钻杆钻进时,指重表误差不超过1t。
4.5.3.12钻具使用方应严格执行工程设计的钻具组合和钻井工艺参数。
正常钻进时,控制钻进扭矩不超过上扣扭矩的70%。
卸扣扭矩达到上扣扭矩的120%以上时,应该逐根卸扣释放应力。
4.5.3.13在处理遇阻、卡钻等复杂情况时,应按照所使用的钻杆级别,合理制订工艺参数。
钻杆提拉、扭转载荷不应超过表1中相应级别钻杆的抗拉、抗扭强度,不应同时进行提拉和扭转。
钻杆扭转圈数参见附录B。
4.5.3.14井深超过2500m 后,每次起钻作业应错扣起钻,起钻时对立柱进行编号,并检查钻杆是否弯曲、接头是否磨损、内外螺纹接头及管体有无损伤、缩径和刺漏等,发现超标钻杆应做好记录并更换。
4.5.3.15井深超过4000m 后不应使用三片卡瓦起下钻杆。
对于特殊作业必须使用三片卡瓦起下钻时应使用微牙痕卡瓦,使用三片卡瓦后的钻杆应停止使用,并做上标记单独存放。
4.5.3.16使用气动卡瓦起下钻时应配置微牙痕卡瓦,并在起下钻时仔细检查钻杆表面的卡瓦牙痕,若牙痕深度达到0.5mm 时,应停止使用气动卡瓦。
4.5.3.17钻杆在单井最后一次使用时,起钻前应充分循环钻井液两周以上。
每趟起钻过程中使用刮泥器清除钻杆外表面的泥浆、原油等粘附物。
4.5.3.18对经历酸化、泡酸或盐水泥浆作业的钻杆,在作业结束后,钻具使用方应及时用清水将钻杆冲洗干净,并在单井钻具跟踪卡上填写清楚使用时间和pH 值。
4.5.3.19若钻井过程中发现有H 2S 和CO 2等有害介质,钻具使用方应及时在钻井液中添加除硫剂、缓蚀剂等,并在单井钻具跟踪卡上填写清楚。
4.5.3.20在钻进过程中发现泵压下降,在检查地面管路无刺漏后,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具。
4.5.3.21钻杆下钻台前应卸成单根,不应带有打捞工具、配合接头或其它工具。
4.5.3.22钻具使用方发现有缺陷的钻杆,应做出明显标识,并单独存放。
4.5.3.23在钻杆使用过程中,钻具使用方应如实填写单井钻具跟踪卡。
4.5.4钻杆现场探伤4.5.4.1钻杆现场探伤应在起钻过程中探伤,或在场地管架上探伤,不应在下钻过程中探伤。
Q/SY TZ0021—20144.5.4.2钻杆现场探伤项目为钻杆焊缝和加厚过渡带超声波探伤。
4.5.4.3钻杆正常作业过程中,现场探伤周期规定为:a)新钻杆旋转时间为2500h±100h;b)一级钻杆旋转时间为1000h±100h;c)二级钻杆旋转时间为500h±100h。
4.5.4.4钻杆在钻遇跳钻严重的地层过程中,现场探伤周期规定如下:a)新钻杆旋转时间为2400h±100h;b)一级钻杆旋转时间为800h±100h;c)二级钻杆旋转时间为400h±100h。
4.5.4.5钻杆经历过事故处理、井下复杂等超强度作业后需继续使用的,应进行现场探伤。
4.5.4.6钻遇含硫化氢地层,地面监测硫化氢浓度超过50ppm时应及时进行现场探伤。
4.5.4.7下步须进行特殊作业(如需进行强拉、强扭、高压等)时,可适时安排现场探伤。
4.6钻杆回收4.6.1钻杆使用完毕应及时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