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解读.ppt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解读.ppt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政事不分。
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政府 对事业单位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行业发展规划、 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落实不够, 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二是管办不分。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 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又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 的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 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服务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机构126万个、人员3100万+900万 财政支出超30%、第二大社会法人
分类:
功能分类法:行政执法类(6-7%);社会公益类 (80%);生产经营类(13-14%)。 经费分类法:全额拨款类(65%);差额拨款类 (20%);自收自支类(15%)。 行业分类法:教育;卫生;农业;城市公用;文化; 交通;科研;机关后勤;其他。 隶属分类法:中央所属;省市所属;地市所属;县市 所属;乡镇所属。 性质分类法:国有事业单位;非国有事业单位(民 非)。 岗位和级别分类法:管理岗位(从正部到副股共10 级)、专技岗位(1至13级)、工勤技能岗位5级。
(五)事业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要与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要衔 接起来,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管,实现政事 分开,管办分离。
2、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人事制度方面的,仍然要按照 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来推进。 例如:干部管理权限的下放等。
事业单位: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 服务组织(1998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 行条例》) 。现在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 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 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特征:
服务性 公益性 公有性 实体性 文化性
4、监管有力
即明确由谁来监管事业单位、如何监管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家的,资金出自公共财政,服务 对象是公众。因此,政府和公众对事业单位要进行有 效监管。
(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促进公益事业为目的
通过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促 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 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 甩包袱。
2、以科学分类为基础
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3、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应着力在管理方式、人事制度、收 入分配、社会保险、财政保障等五个环节进行积极探索。
4、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 步实施的工作方针
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的改 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 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各行业事业单位 改革要继续在改革部署和领导机制下推进。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解读
中共荆门市委党校 李眉荣
主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问题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路 三、事业单位的分配保障改革 四、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
五、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管理
2011年3月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1年7月24日国办发[2011]37号配套9个相关意见, 如: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有关政策的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 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
(一)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的意见》中事业单位分类的规定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 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 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 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 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 政政策。”
3、科教文卫事业体制改革
各个事业单位的改革要结合其行业特点、自身规 律来整体推进。
4、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以公共性为取向,以均等化 为主线,以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和事项需求为重点 的财政支出改革。这是涉及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问题、 预算改革问题和绩效管理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路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 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 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 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 体系。
(三)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目标
1、使命清晰。
公益事业单位的使命和战略定位既要符合经 济社会发展的外部需求,又要符合所在事业领域 的内在科学规律,体现的内容和方向要清晰、具 体和明确,对组织内外各相关人员要有实质性的 约束力。
三是投入不均衡。
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 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存在地区和城乡分布不均衡,同时, 对投入效益监督不够,难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 管理不规范。
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税收优惠、贷款融资、职 称评聘等方面不能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不利于鼓 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事业。
2、治理完善
指要完善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 “终极所பைடு நூலகம்者(政府)”对“实际控制者”的 激励和约束;完善事业单位利益相关方的问责 机制,建立领导人的市场或民主的选拔机制、 政府监管机制,员工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机制。
3、运作高效
这是指要建立适合社会文化历史传承、经济运行 模式要求、公共服务领域特点的运行管理模式,包括 人事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等,通过高效配置资 源和有效运行不断实现组织的创新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