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概述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朱洁清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概念(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概念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由多人组成、具有一定层级结构,主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群体,或者该组织具有形式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仍是以有组织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基本行为方式,欺压、残害群众的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五款之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概念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受刑罚的行为。
结合本罪的处罚标准可以看出,本罪包括组织、领导行为、积极参加行为与其他参加行为。
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构成(一)客体方面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侵犯的直接客体系社会管理秩序。
由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后必然会实施一系列诸如抢劫、敲诈勒索、伤害、杀人等传统型犯罪甚至走私、贩卖军火、贩毒等现代型犯罪,这些犯罪行为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后续犯罪行为,故其所侵犯的客体(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等)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后续犯罪客体。
(二)客观方面本罪包含了三个犯罪行为,即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以及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此三种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各有所差异。
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为促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而实施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倡导、发起、纠集、组织人员建立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如创立、组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确定该组织的目的、宗旨;确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机构、人员安排、行为规范、活动方式;发展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等。
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以后,行为人利用其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制定犯罪计划,指挥实施犯罪的行为。
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接受黑社会性质组织领导和管理。
参加的行为分为积极参加和一般参加。
有以下三种表现行为之一的,一般应认定为积极参加者:一是多次积极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参与较严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且作用突出及其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起重要作用的参加者;二是与组织、领导者关系密切,在组织中地位、作用突出的参加者;三是所获报酬数额较大的参加者。
(三)主体方面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归入单位犯罪的范畴,故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这一年龄段的人不成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责任主体。
(四)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但除了直接故意之外,本罪的行为人有无可能出于间接故意,应根据本罪的三个行为具体区分。
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人追求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的目的,并为此作积极的准备,因此只能出于直接故意。
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人利用其在组织中的主导、支配地位而作出指挥、领导的行为,主观上既有明知又有积极追求的因素,因此属于直接故意。
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般要求行为人具有加入意图。
行为人明知该组织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亦或是明知或应知其所参加的组织是一个主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犯罪组织,仍然希望加入其中,即使所追求的是高薪职位或其他利益,仍可以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论处。
因此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主观方面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
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司法认定(一)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产生混淆的一般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行为人确实组织、领导、参加了非法组织,但是该组织属于一般的犯罪集团或一些松散的犯罪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五款之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同时具备“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和“危害性特征”,否则该组织成员不构成本罪。
二是行为人单纯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须行为人具有加入该组织的意图,否则因缺乏主观要件而不构成本罪。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1.本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界限首先,二者侵犯的客体有所不同。
前者侵犯的客体为社会管理秩序,后者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其次,二者的犯罪目的有所不同。
前者由于具有“经济特性”,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后者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而实施的犯罪。
2.本罪与一般集团犯罪的界限二者除在客体方面有所不同之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定特征也导致本罪跟一般集团犯罪有根本上的区别。
首先,二者组织程度不同。
黑社会性质组织相对普通犯罪集团而言,等级划分更为严格,组织更具稳固性。
其次,二者行为表现不同。
前者“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后者犯罪手段通常较为固定,形成诸如“盗窃集团”、“敲诈勒索集团”、“抢劫集团”、“走私集团”等之后,以单一的形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最后,二者在非法控制特性上有所区别。
前者形成相对稳定的实力范围,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而普通犯罪集团具有隐蔽性、流动性。
(三)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本罪符合行为犯的特征。
即一旦行为人已经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实施完毕,组织、领导、参加行为达到“法定完成形态”,无论损害结果是否发生,均达到既遂状态。
关于参加行为的完成形态,应以行为人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就加入该组织问题达成意思一致作为判断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完成了参加行为:一是就加入犯罪组织问题有明确的约定;二是行为人履行了加入组织的仪式;三是行为人要求加入,并经该组织或组织头目的批准或默许;四是虽未履行手续,但已在该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下实际参加了该组织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五是行为人开始不知道加入的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了解真相后没有退出,并在该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下参与了该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一罪与数罪的认定根据刑法的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本身便是犯罪行为,因此,如果行为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又实施了其他犯罪的,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但是,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实施任何违法犯罪活动,不可将其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五)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组织成员个人犯罪的界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五款之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之一为组织性,即“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而组织性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组织成员个人犯罪的根本区别所在。
界分组织犯罪和个人犯罪,主要标准为:1.是否由组织者、领导者直接组织、策划、指挥、参与实施。
若是,则为组织犯罪;2.是否基于组织意志实施。
组织犯罪应体现组织意志,受组织意志的制约;3.是否为了组织利益实施。
组织犯罪的目的是为犯罪组织谋取利益,而非追求个人利益或其他个人目的。
在实践中,由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认定哪些行为是组织犯罪,哪些行为是个人犯罪,除参考上述标准外,还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四、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经典案例评析(一)陈金豹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案例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4集[第618号])陈金豹通过纠集、组织人员建立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并直接授意、指使组织成员进行敲诈勒索、开设赌场、故意伤害、故意杀害等犯罪活动。
2005年11月陈金豹为报复他人故意伤害组织成员,联系刘应平为报复行动提供打手。
刘应平遂安排王清华等人与陈金豹联系。
2005年11月10日,包括王清华在内的5人从该组织成员处取得枪支,并故意杀害郭某,随即由陈金豹安排躲避抓捕。
然而,事实上刘应平、王清华等人并不知道自己参与了黑社会性质组织,虽然知道陈金豹是“老大”,事成之后可以投奔,但之前并未参与该组织活动,未受该组织纪律约束,且未从该组织领取报酬,只是临时受指使参与故意杀人的行为。
刘应平、王清华等人虽然参与了陈金豹所组织的犯罪活动,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加入该组织的愿望,缺乏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观要件。
此外,从他们未参与该组织的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未在该组织中担任职务和谋取利益,未受该组织的管理和纪律约束,不受该组织的控制的行为表现来看,也不符合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客观要件,因此,不能认为其行为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二)李军等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案例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4集[第621号])1997年张成义纠集人员,先后有组织地策划、实施了故意杀害、绑架等一系列恶性案件,逐步形成了以张成义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2003年,李军被吸纳为该组织骨干成员,李军又网罗了孙军等一批新成员。
新成员在李军等人的组织、策划下,实施了购买枪支、故意杀害等行为,形成了以李军等人为骨干,孙军等新成员为组织成员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新班子”。
本案中,李军等“骨干成员”提出其与张成义是雇佣关系,而“新班子”提出其不知道张成义领导的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未参加张成义领导的犯罪活动,与李军是雇佣关系,不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但根据其行为表现,李军等“骨干成员”和“新班子”均认识到该组织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并具有一定等级划分的组织。
因此法院认定其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由此可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不以明知其所参加的组织具有黑社会性质为要件;但以明知或应当知道其所参加的组织是一个主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犯罪组织为要件。
五、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第四款规定,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六、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相关立法、司法解释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法(2009)382号 2009.12.15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04.28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2号 2000.12.10(欢迎转载,但需注明作者和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