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麻将”的非严肃考证

关于“麻将”的非严肃考证

关于“麻将”的非严肃考证麻将起源于什么时候?不知道从谁开始传:说是公元前500年孔子云游四方传播学说时顺便发明传授的。

(这么看来孔子真的太忙了)而且“中、发、白”分别代表着三种美德:仁爱、真诚、孝心,或者是:忠、孝、义。

(真的是这样的吗?)更靠谱的考证应该是从明代的“叶子戏”演变而来。

相传麻将的原型来自于“叶子戏”(一种原始的纸牌游戏)但究竟是谁发明的呢?有两种传说:一说是郑和在下西洋的时候怕船员太闲闷不干好事,于是改造了当时的“叶子牌”游戏规则,成为麻将雏形,教授船员们玩(这么看来郑和也很忙)因此“东、西、南、北”是指方向;另一说则称麻将起源于江苏太仓,当时太仓是皇家粮仓。

粮仓容易招来麻雀,有看仓的兵丁开始用火枪打麻雀。

参加的兵丁越来越多,打麻雀渐渐地成为他们的一个“乐子”,守仓兵丁以捕雀取乐,仓官变鼓励为奖励,发给竹制筹牌记数酬劳。

这筹牌上刻有字,可用来作游戏的工具;这牌子又是赏钱,有证券价值,於是便可以用来作输赢。

这种游戏流传下来,演变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将。

其玩法,术语等都与捕捉麻雀有关。

后来麻将的“中”意思是打中前来觅食的麻雀,“白”就是没打着白费力,“发”就是打中麻雀后领赏发财。

星爷:世世代代一直致力于偷米的“麻雀”竟无意中成为“麻将”的先驱麻将为什么有108张呢?有人传说麻将本名应是「抹将」,抹的是水浒传的108个好汉。

因为相传麻将是明代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发明,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将水浒英雄融入这个游戏中。

麻将以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汉。

如牌中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一饼喻为「黑旋风」李逵。

水浒麻将牌之所以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谐音。

每类从一到九各有四张牌,刚好108张。

108条又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梁山,所以加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为各掭四张牌计20张。

这些好汉有富贵贫穷各阶层,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富有及穷白,加上八张牌,整副牌共计136张。

后来又加上各种花牌,整副牌共计144张。

那么“东西南北”是怎么来的呢?来自打麻将用的四方桌。

既是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张牌,因为一季有十三个星期。

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赢了时的那一张,代表一年最后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年。

民国烟台福源烟行广告由画家丁云画的《八仙打麻将》画中传神的表情流传至今“麻将”这种神功已经发展出很多流派,包括广东麻将、四川麻将、台湾麻将、杭州麻将、南昌麻将、合肥麻将、贵州麻将、三峡麻将、内蒙麻将、河北麻将、温州麻将、天津麻将、武汉麻将、济南麻将、泰州麻将、福建麻将、南京麻将、云南麻将……当然还发扬光大到了世界各国。

民国香烟广告里打麻将的美女末代皇帝溥仪用的麻将流传到日本的古董麻将1925年,俄罗斯的亚历山德罗王子和保罗公主在伦敦的别墅中打麻将《星你》中的韩国都教授也是个玩麻将的高手当然,我们今天重点讲四川麻将。

麻将从中国东南方传到四川,生活在富庶安逸盆地里的四川人发现麻将真的太适合自己了!沿用东南一带简单的算番打法不久,聪明又不服输的四川人就忍不住开始对规则进行改造:四川麻将的核心精神一是:“打缺”!四川麻将里没有风牌、箭牌、花牌,只有筒条万三色。

庄家扔骰子,摸牌14张,先出;闲家13张。

四川麻将可碰可杠不能吃,且必须牌局开始就选择一门“打缺”,打缺后方能“下叫”(听牌)、“割牌”(胡牌)。

民国竹背骨面老麻将核心精神二是:“血战到底”这是四川麻将最大的特色,即一人胡牌后退出观战,其余三家继续打,直到最后一人胡牌或牌被摸完,如果最后有人没听牌,还给等价赔偿其他有“叫”的人。

这大大增加了麻将的不确定性,加上刮风下雨的规则,先胡牌的人说不定还会输钱,点了炮打至最后没胡牌的人,甚至还会赢钱。

四川城镇大街小巷都可以摆开就打四川麻将自带“血气”,从“刮风下雨”开始。

四川麻将中,自己碰了的牌,再摸起来一张,然后杠,就叫刮风,这时还没有胡的每家就要给你固定的钱;下雨即除“刮风”以外的杠牌也有钱收,自己杠和他人打来杠的算钱方式各异。

一直以来四川麻将和茶馆是在一起的而“血流成河”这个规则是“血战到底”的加强版。

一家胡牌了,得到相应的筹码,但并不停下来观战,而是继续战斗,还可以再胡牌,可以胡很多次,别人也一样,直到把最后一张牌摸起来,打出来,战斗才宣告结束。

这比血战到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更大。

成都的规矩是:太阳出来要打哈麻将四川麻将- 牌型术语及番数四川麻将中基础牌型和杠一起计费。

最后输赢为两项之和。

平胡:普通的四个搭子一对将。

如:123 345 789万234 66筒(1倍)大对子(对子胡):四个搭子均为三张一样的牌。

如:111 333 444万222 66筒(2倍)清一色:胡牌时只有一色牌。

如:111 234 345 666 88万(4倍)清大对(清对):清一色大对子(8倍)暗七对:特殊胡牌类型,不遵循四个搭子一对将,胡牌时为7个对子。

如1133446677万5588筒(4倍)龙七对:暗七对的改进,七对中有两对(或更多)相同,可视作带根的暗七对。

注意:四张相同的牌不能杠出。

如1133446666万5588筒(8倍,每多一根翻倍)清七对:清一色暗七对(16倍)清龙七对:清一色龙七对(32倍,每多一根翻倍)(另外:由于四川麻将需要缺门,所以天胡、地胡的几率极小,若遇到,可以按满格处理)特殊算法:以下基础牌型在部分地区计算,游戏前需商议好是否计算。

钓金钩(大单钓):指所有其余牌均已碰(或杠),只留有一张手牌的大对子单钓。

如111 333 444万222 6筒。

(4倍)带幺:所有牌都带1或9。

如123 123 99万123 789条。

(4倍)清带幺:清一色带幺(16倍)将对:全由258组成的大对子。

如222 555 88万222 888筒。

(16倍)额外倍数:杠上花:开杠后补的牌胡牌(2倍)杠上炮:开杠后补的牌放炮(2倍)抢杠胡(抢杠炮):碰牌后摸到第四张相同的牌,杠出时,他人可以胡这张牌,此时不成杠(2倍)带根:杠或四张未杠出的相同的牌,每一根翻倍(2倍)(以下额外倍数在部分地区计算,游戏前需商议好是否计算。

)海底:海底胡牌,牌墙最后一张牌自摸或放炮。

(2倍)绝张:所胡的牌是所有可以胡的牌里最后一张并且其他均已现出(堂子里和碰的牌里面现出)。

如3万已被碰,胡边三万就为绝张。

胡25条,2条已现4张,5条已现3张,胡最后一张5条即为绝张。

由于胡绝张时所有可胡的牌都必须现出,所以自己手牌里不能有要胡的牌。

所以只有卡张,边张,两边梭可能胡绝张,其他牌均不可以。

实际中基础牌型一般8倍封顶(满格)。

打1为1,2,4,8(幺二四八),打2为2,4,8,16(二四八幺六),打5为5,10,20,40(五幺二四)。

也有16倍封顶或者不封顶的。

除此以外一些四川麻将术语还有:庄家:第一局随意,以后每一局由上一局第一个胡牌者当庄,若是一炮双响或一炮三响,由放炮者当庄。

甩色子:由庄家掷两枚骰子以确定端牌的起始位置。

跳牌:庄家摸第14张牌时需隔一沓牌摸上面一张,此谓跳牌。

定张:在一局的开始定下不要哪门牌,以后不能改。

一般将一张此颜色的牌面朝下摆放,第一轮打出。

缺(天缺):一局开始摸上牌后就只有两门牌甚至一门牌,此时报缺。

搭子(坎):三张数字连续的牌或三张相同的牌称为一个搭子或一坎牌。

堂子:牌桌上打出的牌堆将:胡牌时的一对牌。

下叫:听牌。

缺一门,三个搭子加一对将即可胡牌。

死叫:下的叫实际上不能胡(所有能胡的牌都已经现出)根(音gēn,通常儿化为gēr,某些地方念成guī):杠,或者四张相同未成杠(四归一)。

张子:指某张特定的牌。

如:二条这个张子怎么能松哦?绝张:四张牌已经现了三张,最后一张称为绝张。

自抠(自逮,自摸):胡自己摸上的牌。

放炮(点炮):打出的牌被他人胡了。

格:指牌型的大小。

满格:实际中基础牌型一般8倍封顶,为满格。

查叫:一局结束时,有两家或以上未胡牌,此时查叫。

无叫的给有叫的赔叫(赔大或赔小需自行商定,死叫算不算叫需自行商定)。

若无叫,杠不计算。

花猫(花猪):查叫时手中还有三色牌。

花猫给所有未胡的人赔满2013年在四川虹口,2380人同时打麻将创造吉尼斯纪录四川人热爱生活,“麻将”是个伴。

一圈,一圈,一圈……,聪明随性,乐天开朗的四川人打走的是寂寞,打走的是冷漠。

文/朱砂图/朱砂、桃子、网络============================================ ===============麻将中饼、万、条是如何来的?麻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叶子戏”。

叶子戏最早出现在唐代,因为牌是长条状,似叶子,所以称为“叶子戏”。

唐代叶子戏的具体玩法已经失传,但根据古书画的记载,应该类似于升官图,需要用到骰子。

到了明代,叶子戏的玩法就有所改变了,有些类似于现在的扑克牌,以大制小。

(所以有言论说扑克牌也起源于叶子戏。

)明初叶子戏共有38张牌:一钱~九钱,一百~九百,一万~九万,二十万~九十万,百万,千万,万万。

因其中一万以上的牌绘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中二十位的形象,所以又被称为“水浒牌”(如下图)。

到了明代后期,叶子戏比原先多出了两张牌,为40张牌(如下图,其中“马吊牌”为清代对此游戏的称呼)。

其牌面分为四门:十、万、索、钱。

注意,麻将花色的原型出现了,“万”就对应麻将中的“万”,“索”对应“条”,“钱”对应“饼”。

虽说明末叶子戏中已经出现了“麻将”的花色,但麻将的玩法并非从中而来。

麻将的玩法要追溯到清代。

明末清初,叶子戏被改称为“马吊牌”(如下图)。

马吊牌慢慢演变成两大类游戏,一类保留“四门”,即十、万、索、钱,仍为对牌游戏;另一类则去掉了四门中的“十”,留下万、索、钱三门,多为凑牌游戏。

后者在清代中期衍生出多种游戏,马吊牌慢慢演变成两大类游戏,一类保留“四门”,即十、万、索、钱,仍为对牌游戏;另一类则去掉了四门中的“十”,留下万、索、钱三门,多为凑牌游戏。

后者在清代中期衍生出多种游戏,其中的凑牌游戏——“碰和(湖?壶?)”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麻将……“碰和”牌包含万、索、钱三门,每门有一到九的序数牌各4张,还有红万、枝花、空堂三色花牌各4张,共120张(还有各5张牌的,共150张)。

其牌面大多绘有水浒人物,所以也是“水浒牌”,当然,后来也出现了绘有“红楼梦”角色的牌面。

晚清时期,出现了“千万纸牌”(如下图),其牌面的名字演化为:万、条/索、饼/筒三门,千万、百花、红花三色花牌。

至此,万条饼(万索筒)三门牌的名字已经基本定型,但花牌却在之后的岁月里出现了数十种称呼,有“酒色财气”、“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琴棋书画”等等,至今仍未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除了东南西北四风牌,和中发白三色副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