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叶圣陶;《月芽儿》的作者是老舍;《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沙汀;《倾城之恋》的作者是张爱玲。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鲁迅。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沈从文。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田汉;《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丁西林;《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夏衍;《岁寒图》的作者是陈白尘。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创造社。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诗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别了、哥哥》的作者是殷夫;《老马》的作者是臧克家。

11、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徐志摩;《蕙的风》的作者是汪静之;《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15、《示众》的作者是鲁迅;《春桃》的作者是许地山;《华威先生》的作者是张天翼;《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

二、不定项选择题1、《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有( ABCD )。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 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 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 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C )。

a抗战未开始时 b抗战前期 c抗战中期d抗战后期 e抗战结束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BDE )。

a泥泞 b幻灭 c自杀d动摇 e追求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BCE )。

a沈从文 b吴组缃 c沙汀d刘呐鸥 e艾芜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C )。

a《离婚》 b《赵子曰》 c《小坡的生日》d《二马》 e《老张的哲学》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C )。

a艾青 b胡风 c田间d阿垅 e聂绀弩7、大规模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都市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是( C )。

a《日出》 b《家》 c《子夜》d《骆驼祥子》 e《上海屋檐下》8、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立于( B )。

a 1937年b 1938年c 1939年d 1940年e 1941年9、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的基本文体形式有( ABC )。

a运用写实手法的写实故事 b运用批判现实主义手法的讽刺小说c运用浪漫主义方法的浪漫传奇 d运用意识流方法的心理小说e运用象征主义方法的寓言小说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DE )。

a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民的典型 b精神胜利法是近代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c阿Q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 d《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有深刻的描写e塑造出阿Q形象是鲁迅对中国文学的一个伟大贡献11、闻一多的两部诗集是( BC )。

a《奇迹》 b《红烛》 c《死水》 d《落叶》 e《海滨故人》12、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成立的话剧剧团是( A )。

a民众戏剧社 b春柳社 c戏剧协社 d南国社 e复旦剧社13、“土改小说”的代表作是( BD )。

a《小二黑结婚》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白毛女》d《暴风骤雨》 e《漳河水》14、下列作品收入《彷徨》的有( ACD )。

a《祝福》 b《故乡》 c《伤逝》 d《离婚》 e《风波》15、运用信天游形式创作的长诗是( C )。

a《漳河水》 b《王九诉苦》 c《王贵与李香香》 d《赤叶河》 e《老马》16、下列刊物属于左联的有( ABCDE )。

a《萌芽月刊》 b《拓荒者》 c《北斗》 d《前哨》 e《文学月报》17、汉园三诗人是( BDE )。

a郭沫若 b何其芳 c艾青 d李广田 e卞之琳18、下列哪些作家属于“左联五烈士”。

( ABCD )a冯铿 b柔石 c殷夫 d胡也频 e萧军19、下列哪些诗篇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

( BCD )a《我是一条小河》 b《死水》 c《再别康桥》d《地球,我的母亲》 e《大堰河—我的保姆》20、下列作品有自叙传色彩的是( ABCDE )。

a《沉沦》 b《海滨故人》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呼兰河传》 e《行路难》三、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发起人有沈雁冰等人,以《小说月报》为代表会刊。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其成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如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其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曾卓等人,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新感觉派小说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中国最完整的一种现代派小说。

这种小说的特点是注重表现作家的主观情感,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它的出现表明西方现代派小说进入中国已经越过初期,问鼎于独立的地位。

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是新感觉小说的代表作家。

4、简称剧联。

是由左联成立后由南国社、艺术剧联、戏剧协社、新酉社等组成的左翼剧团联盟改名而成的。

剧联在工人、学生中开展了戏剧演出活动。

5、鲁迅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集,作品大多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但实质是借古讽今,同时也可以视为鲁迅先生尝试新的艺术突破的一部实验性作品。

总体风格显示出一种闲适、从容、幽默,表明鲁迅先生的思想与艺术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具有一种超越性。

6、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创造社由郭沫若等在日留学生于1921年在日本创立,办有《创作》季刊等刊物。

成立初期,创造社初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注重文学美感作用,其成员的创作大多强调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7、这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特有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从不正视自己的弱点,欺软怕硬,欺善怕恶。

精神胜利法内涵丰富,至今人们仍然在对其做出不同的阐释。

8、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诗集,作者为胡适。

《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9、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的推动下,共同自发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开启了抗日文学的新声,其创作体现出一种浓郁的眷念家乡的爱国之情,洋溢着粗犷的地方风格。

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白郎等。

10、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粱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成员大多数曾是旅英美留学生。

不久.其内部逐渐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以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作为他们代表性的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

他们所接受的外来文学思潮影响很复杂,思想上比较倾向自由主义。

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

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这一派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

11、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它们在当时出现的文学背景,是因“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者欣赏心理的进步,要求着艺术上的突破。

代表作家有鲁迅、王鲁彦、台静农等。

12、中国诗歌会是1932年在上海成立的一个左翼群众性诗歌团体,总会设于上海。

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之间有自觉的血肉联系。

中国诗歌会的诗人努力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诗人蒲风、穆木天等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其中,蒲风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

13、虎妞是老舍小说《骆驼祥子》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

虎妞这一形象性格比较复杂。

她有追求幸福的渴望,但这一愿望的无法实现导致了她的变态心理;她对祥子的感情有真挚的一面,但她妄图把祥子纳入自己生活的轨迹,又体现出了极强的占有欲,暴露其冷酷、自私的一面。

14、《围城》是钱钟书的著名长篇小说,是一部有多层意蕴的小说,对抗战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有生动的描述,道出了现代人对人生生存处境的哲理思考,讽刺艺术具有极高的造诣。

15、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

这一主张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时新诗过于散漫的问题提出的,奠定了新格律诗歌派的理论基础,在新诗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16、左联系1930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

成员包括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田汉、周扬等。

左联办有《拓荒者》,《萌芽月刊》等刊物,积极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论,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为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7、20世纪30年代文学中心南移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它北方城市的作家形成一个独立的作家群体,通常称为京派作家。

所谓“京派”只是一个称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社团,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风格淳朴,贴近民众生活,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

18、学衡派得名于《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梅先迪、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他们以《学衡》为阵地,主张靠伦理道德的理论来凝聚中国,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坚持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偏激之处不无中肯的批评。

但保守的立场使他们无法看清历史发展的趋势,认为学术文化的进步只能依靠部分精英分子,从而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

19、是一个由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组成的以写作爱情诗闻名的诗社,他们曾出版自己的诗歌合集《湖畔》和后来的一些诗作,代表了五四运动所唤起的一代新人的纯真。

20、是茅盾开创的一种小说范式,将创作建立在精细的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性思维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戏剧性的情节中突出人物成长史,在出现后日益成为左翼文学的创作主流。

除茅盾外,代表作家还有沙汀、吴组缃、艾芜等。

21、1936年日本加强大规模侵华,出现了“国防戏剧”运动的提倡与发动。

所谓“国防戏剧”,除了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的主题外,也还有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功能的要求,在艺术形式上则“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话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