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中考冲刺题及答案

历史与社会中考冲刺题及答案

2006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全卷共四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政史合堂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把你选择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中。

一、选择题1.《开心辞典》出了这么一道题:现在一般认为什么原始人类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答题者选择了求助热线,你会帮他选择()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2.今天我们吃的葡萄、核桃、胡葱等瓜果蔬菜都是在古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而神秘的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应该是在()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3.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赝斧钺,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4.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下列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和民族尊严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有()①玄奘②鉴真③戚继光④郑成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书法流畅潇洒、创造出了新的意境,被后人尊奉为“书圣”的著名书法家是()A.顾恺之B.王羲之C.王献之D.柳公权6.“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与贾宝玉凄婉的爱情故事演绎了人世间的真情,这则故事应该出自()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7.有同学想从绘画的领域了解宋代城市生活的面貌,你建议他可以去研究()A.《步辇图》B.《历代帝王图》C.《清明上河图》D.《女史箴图》8.【非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在20世纪的那场抗日战争中,中国终于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你认为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B.在抗日统一战线旗帜的号召下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C.美国的参战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抗击日本8.【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C.百团大战D临沂血战9.作为一个导游,当你站在圆明园废墟上介绍这一著名遗址时,你不可能将解到()A.圆明园堪称“万园之园”B.清朝历时150多年,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才修成此园C.圆明园的园林建筑艺术中西合璧,精美绝伦D.圆明园毁于八国联军侵华中10.【非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C.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D.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10.【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张学良去世后,中共中央在唁电中称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中共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可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B.东北易帜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11.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A.《大公报》B.《新蜀报》C.《新华日报》D.《渝报》12.【非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C.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D.“一五”计划的制订12.【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标志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的事件是()A.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1954年宪法的制订13.“一国两制”的前提条件是()A.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B.主权的统一C.允许两种社会制度D.国际社会的认同14.【非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中国最早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广东、山东C.北京、上海D.河北、浙江14.【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今年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少周年?()A.45周年B.50周年C.55周年D.57周年15.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有这么一句“……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这里提到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哪国颁布的?()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16.电力最为一种能源被广泛运用最早开始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D.二战以后17.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因为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而决定将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给他,但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都无法同爱因斯坦的另一个伟大的成就相比,这应该是()A.万有引力定律B.运动三定律C.进化论D.相对论18.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政权属于()A.封建军事独裁性质B.资产阶级性质C.社会主义性质D.共产主义性质19.有“程门大宗”盛誉的宋代易学家是重庆的()A.谯定B.王坚C.程颐D.阳坊20.【非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当计算机问世的时候,许多科学家怀疑它的价值,甚至削夺科学家认为全世界只需要两台计算机。

你知道计算机最早诞生于哪个国家吗?()A.美国B.前苏联C.英国D.中国20.【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做】集中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特点的科学技术是()A.计算机网络技术B.空间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D.原子能技术得分评卷人二、填图、识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4分,第22题3分,共7分。

21.观察下图,按要求将正确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后横线①1937年,展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损失惨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扭转了整个“二战”局势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22.观察下列反映20世纪初期史实的三幅画,简要写一段短文(要求体现出各图反映史实的内在因果关系)。

(3分)班次 学号 姓名 考号— — — —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 — — —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 南湖得分 评卷人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5分,第24题5分,共10分。

23、材料一:“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随着年战、宋楚渝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热门的话题。

热情的网民为此作诗一首:“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中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运用。

陈水扁“谋独”之心,路人皆知。

他分明是企图借中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加速推进“台独”,分裂祖国。

材料三: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请你感悟小诗蕴意,评说时政热点:①“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什么心愿?(1分)②通向“和平双赢”的路上,还有许多曲折和障碍。

根据材料二说说这“曲折、障碍”主要指什么?(1分)③为了让台湾同胞早日“踏上回家的路”,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办法?(1分)④材料三出自什么国际文献?针对材料二的言论,材料三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2分)24、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争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件小摩擦。

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摘自2005年日本修改的新版历史教科书请回答:①材料一中,“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具体指什么事件?对日本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2分)②材料一中的日本在19世纪末“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指什么条约?(1分)③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1分)④针对材料二日本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7分,共13分。

25、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①罗斯福“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推行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②邓小平“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具体指什么事件?其所采取的核心措施是什么?这一政策的执行有何重大意义?(4分)26、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由学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试分析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层发动了什么运动或革命来学习西方?(7分)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器物:(2分)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分)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文化:(2分)2006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考试政治参考答案一、1、B 2、C 3、A 4、C 5、B 6、D 7、C 8、B 8、B 9、D 10、C 10、C 11、C 12、C 12、C 13、B 14、A 14、B 15、B 16、C 17、D 18、C 19、A 20、A 20、A二、(略)三、23、①和平统一的心愿②分裂祖国的“台独势力”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开罗宣言》,从法律和历史上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4、①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③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④历史不容篡改,要正视侵略别国的历史等四、25、①产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经济的发展等等。

26、①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③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