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1~3题。

1.该图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
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
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C.增加灌溉面积 D.大力发展耕作业
3、关于该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其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
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5.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和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为中国与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回答9~10题。

9.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
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
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
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
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
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10.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11~13题。

1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12.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D.环境污染严重
13.新企业不愿落户综合整治前的鲁尔区是因为该区
A、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B、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基础设施陈旧
D、通信服务落后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回答14~15题。

14.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
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
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15.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
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
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16.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A.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B.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D.水电人才密集
17.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治了洪灾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8.下列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的是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
19.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B.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水陆运输便利,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20.加利福尼亚州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的放牧业→大田作物→蔬菜、水果、乳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

影响这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效益B.交通运输条件
C.国家的政策与法规D.优越的自然条件
21.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A.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B.城市化发展迅速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22.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该地形区的自然景观有石质戈壁、砂质戈壁、绿洲和盐化戈壁,其分布位置与图中数字配对正确的是()
①a——石质戈壁②b——盐化戈壁③c——绿洲④d——砂质戈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4.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①气象灾害少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③水源较充足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5.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有()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土壤盐碱化④酸雨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30分)
(1)从图中国家的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地区位于 和 (温度带) (2)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农业
带: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 , B ,
(4)①农业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5)⑤农业带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近年来,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

2009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材料二 呼包鄂区域
(1) 图示地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__ ____平原,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
素是__ ______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哪些?(8分)
(2) 根据材料二,描述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特点。

(4分)
(3) 简述呼包鄂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8分)
A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