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案例中,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会计差错,包括三类,一是固定资产漏计提减值准备,二是职工薪酬的处理未完全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三是存在费用挂账问题。
公司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并列示了对损益的影响。
一、该案例披露内容:会计差错更正;
二、该案例调整方法:追溯调整法;
三、该差错调整的影响:
1、关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春晖股份公司化纤一厂一批专用设备因陈旧过时,于 2008 年起停止使用至今,将来再次改造利用的可能性不大。
公司过去未对该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2009 年年初和年末未分配利润以及年末资产、负债有较大影响,累计调减比较会计报表期初未分配利润10,486,838.02 元。
在 2010 年末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对该批设备进行了价值估算,测试结果反映其至停用时的 2008 年初该批固定资产即只存在废料变现价值,发生减值 5,678,375.70 元。
公司据此追溯调整增加 2008 年度资产减值损失 5,678,375.70 元,同时追溯调整减少 2008 年至 2010 年计提的该批资产折旧,每年减少折旧费用 111,376.08 元。
追溯重述:2008-2010年三年。
2008年末做减值处理;2008,2009,2010折旧减少。
2、关于职工工资计提
公司 2010 年 1 月发放 2009 年 12 月份工资 2,788,225.44 元,计入了 2010 年度损益。
由于公司每年 12 月工资都在次年元月发放时计入发放月份的损益,同样在 2009 年元月也计入了 2008 年 12 月的工资费用3,161,279.21 元。
上述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规定,需对上述事项进行追溯调整,调整减少2009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3,161,279.21 元,调整增加 2009 年度工资费用2,788,225.44 元。
3、关于费用挂账
公司有 2008 年发生的信息披露费 250,555.56 元、2009 年发生信息披露费 226,666.67 元挂账未及时计入当年度损益。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六章,内部监督控制,该公司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应该存在内部控制,其中最为重要的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提请公司进行调整。
公司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计入 2009 年度管理费用226,666.67 元,调整减少 2009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250,555.56 元。
公司对以上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对 2010 年度净利润没影响,对 2009 年度会计报表当年的净利润影响不大,但对 2009 年年初和年末未分配利润以及年末资产、负债有较大影响,累计调减比较会计报表期初未分配利润10,486,838.02 元。
不重要差错可以直接调,重要差错一定要反应这个差错对前期的影响:借:年初未分配利润贷:相关金额
会计差错相关概念及内容:
会计差错的定义:差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错误。
是由于工作失误、技术技能差以及受到某种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形成的。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1、主观故意;2、技术差错;3、由于会计政策的运用与会计估计的选择错误而造成的会计差错。
会计差错的分类:1、本期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2、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3、性质错误与技术方法错误;4、计量与记录错误
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1、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不允许的会计政策;2、账户设置及分类错误;3、记账、计算错误;4、会计估计错误;5、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调整;6、漏极已完成交易;7、对事实的疏忽与曲解;8、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9、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定已实现的收入
会计差错更正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2、规范性;3、针对性
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1、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2、是否追溯的方法
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会计差错。
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可视为重大会计差错。
非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小、影响相对比较小的差错。
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企业可依据重要性原则来自行区分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针对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当进行追溯重述,但是,如果采用追溯重述不切实可行,那么,也应一并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处理。
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应当进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