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开始学着适应,适应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呼吸规律。
竟发现,大学语文是这么有意思的一门课。
大学语文,没有专业课那样的专业性要求,因而不会感到“鸭梨山大”;没有外语课那样要求基础和爱好,因而不会听不懂、焦躁茫然;没有思政类课(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样虚伪,因而能更真切的认识自己……总之,语文是一门趣味十足的课程,大学语文更是一朵绽放在众多大学课程里的“奇葩”。
在大学的语文课上,我不必再苦背唐诗宋词,不必再为默写抽查而苦恼。
我可以同名家进行交谈,只须通过他们的作品。
我可以神游古今,可以驰骋疆场,只要我愿意。
说起语文老师,大学语文老师就像导游,途中看什么风,怎么看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都由自己说了算;而高中语文老师则像领导,仗着一种莫名的威势,指挥我们“东征西讨”。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语文课确实让我收获不少,人生哲理、处世方略等自不必说,就连同一句话的解释也不同,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学前,一直被告诉的翻译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而在大学里,听到的解释却为“温习旧的知识,并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反映出二者教育目的的区别,高中语文讲“守成”,大学语文要“创造”。
老师说,大学语文要学出自己的东西!
其实,语文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想法,“解放”后的我们无比自由。
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门课,开始享受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