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第三章国家性质答案

宪法第三章国家性质答案

宪法练习题(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国家性质,即国家阶级本质,又称”国体”。

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或在统治集团中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

经济制度,即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爱国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的自己力量,同其它革命阶级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所结成政治联盟。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或精神世界的成果。

精神文明的内容决定着一个国家活动的方向,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起着巨大的作用,对国家性质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

前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后者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A.
2、C
3、D
4、B
5、B
6、C
7、D
8、D
9、D
(二)多选题
1、ABD
2、AC
3、CD
4、ABD
5、CD
6、ABCD
7、AC
8、CD
9、ACD 10.BD
三、判断说明题
1.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错,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

2.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后应增加“非公有制经济”。

4.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错,“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应改为“富强、民主、文明的”。

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简答题
1.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主要规定?
(1)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经济体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7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5)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6)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7)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适宜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3)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

(4)既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五.论述题
1. 试论非公有制经济地位规定变化的意义。

(省略)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逻辑起点。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前提。

(3)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核心。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