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龙纪发〔2015〕号中共南阳市卧龙区纪委关于印发《卧龙区推进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查”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各乡镇党委、纪委,各街道景区党工委、纪工委,各区直涉农单位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为扎实推进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根据卧龙区委《关于建立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查”机制的意见》要求,区纪委研究制定了《卧龙区推进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1 ―查”监督检查机制工作方案》,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南阳市卧龙区纪委2015年4月日―2 ―车站街道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查”机制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纪委关于建立推进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查”机制的意见和工作方案的要求,《关于建立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查”机制的意见》,扎实推进全街道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促进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现就街道落实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查”机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查防结合、纠建并举、注重实效,通过“四督四查”的有机结合、综合施治和整体推进,逐级部署实施、层层传导压力、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体制机制,对全街道党风政风存在问题进行标本兼治,逐步建立起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模式和体系。
二、工作目标以基层党风正、政风清为目标,以实施“四督四查”机制为抓手,加强街道、基层站所和社区的党员干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探索建立适合实际的具体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推动全街道基层党风政―3 ―风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基层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人管、有人制止、有人纠正、有人追究。
三、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一)督教育1、重视廉政教育。
区纪委领导每年至少集中开展1次廉洁教育巡回宣讲活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带头上1次廉政党课;每年至少开展1次基层违纪违法问题和典型案件警示教育。
责任主体:区纪委,乡镇党委、纪委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2、制定培训规划。
把《廉政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等党纪条规和政策法规列入基层干部培训规划。
责任主体:区委,乡镇党委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3、加强业务培训。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涉农部门、村组干部以法纪规定、财政法规、财经纪律、财务管理等为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
责任主体:区委,乡镇党委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4、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利用农廉网、电子屏、宣传版面、宣传栏、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宣传教育平台,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
―4 ―责任主体:乡镇党委、纪委,村党支部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二)督公开1、健全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和办事公开制度。
乡镇每年要确定党务政务公开目录,通过阳光农廉网、公开栏、电子屏等渠道对党务政务事项进行公示公开。
区财政、发改、审计及其他涉农部门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涉农政策及各项法规制度等,要将涉及本部门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资金用途、标准、对象、发放结果逐一向群众公开。
责任主体:区涉农部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2、认真做好“三资”及重大事项的公开。
村级财务、集体“三资”使用和处置情况要定期公开;村组重大支出、专项资金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随时公开;涉及“四议两公开”决策事项应当在10个工作日之内全部予以公开。
责任主体:村党支部监督主体: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3、公开事项公示情况及时向纪委备案。
按季度将公开事项公开的时间、范围、内容、形式等于项目安排后15日内连同相关文件报上级纪委备案;乡镇纪委对重点项目公开情况事前介入把关、提出意见,事后检查落实、登记备案;每年要对本年度公开情况和监督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区纪委,区纪委以调查群众知晓率的方式进行抽查检查,每月不少于3次。
―5 ―责任主体:区涉农部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4、积极推进农廉网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公开相关事项。
建立农廉网公开监管体系,形成区乡村三级涉农政策和农村工作公开体系,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阶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责任主体:区涉农部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三)督明责1、明确界定党委和纪委责任。
区委对健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和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责化、规范化、制度化负主体责任,区纪委负监督责任;乡镇党委对辖区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廉洁履职情况负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责任,乡镇纪委负监督责任,职责清单上墙。
乡镇党委、纪委每半年向区纪委报告一次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履行情况。
责任主体:区委、区纪委,乡镇党委、纪委监督主体:区纪委2、明确界定涉农部门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区涉农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等负监管主体责任,对本部门涉农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明确本部门有关科室和人员在落实惠农政策资金各环节中的责任,确保惠农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重点―6 ―加强对涉及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强农富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
涉农部门严格按照“四督四查”机制的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备案、自查自纠。
乡镇各职能机构每半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一次职责范围内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由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区纪委。
责任主体:区涉农部门监督主体:区纪委3、明确界定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
村支部书记对本村党风廉政建设负第一责任;“两委”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责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履职情况负日常监督责任。
村党支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半年向乡镇纪委报告一次廉洁履职和开展监督情况。
责任主体:村党支部监督主体: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四)督制度1、严格执行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健全各项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严格执行“五个不直接分管”和落实末位发言等各项制度。
责任主体:乡镇、街道景区党(工)委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街道景区纪(工)委2、严格执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
认真落实党和―7 ―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的暂行规定等反腐倡廉相关制度,完善落实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建立对新任基层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制度,落实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推行基层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
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3、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村务监督委员会机构设置符合“六有”要求;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履职履责,充分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会签入账监督。
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后,乡镇党委至少对新当选的监委会成员进行1次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监督主体:乡镇纪委4、完善基层信访机制。
建立有专门的信访窗口,业务内信访事项由乡镇纪委受理,业务外由乡镇纪委督促办理,所有事项有信访记录和处理结果、反馈资料。
责任主体:乡镇党委、纪委监督主体:区纪委5、规范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村级切实履行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职责,制定监管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村级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8 ―完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有固定场地、专业人员,有业务办理规章、程序、工作记录、档案资料;村“两委”每次换届选举前,由乡镇党委牵头,对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完善“三资”账簿,统一移交“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
财政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对“三资”中心工作人员和村报账员的财政法规、财经纪律、财务管理等业务培训责任主体:乡镇党委,区财政部门,村党支部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6、推进基层审计制度。
区审计部门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领导任期、离任进行审计,每年对1—3个乡镇、3—5个区直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任中审计;每年选择1—2项民生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和本区实际,由审计部门牵头,相关专项资金管理部门配合,由各乡镇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根据村级集体“三资”规模和村务管理规范程度,每年对1/3村的集体资产、村级债权债务、土地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等事项开展专项审计;村“两委”换届前,乡镇党委负责组织人员按照程序,对村“两委”主要干部开展离任审计,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责任主体:区审计局,乡镇党委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五)普遍检查―9 ―1、认真检查。
区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组织检查组,对区涉农部门、乡镇和村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普遍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责任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监督主体:区纪委2、涉农部门认真履职尽责。
区涉农部门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本部门工作开展和机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向同级纪委专题报告。
责任主体:区涉农部门监督主体:区纪委3、建立督查情况及时上报制度。
乡镇纪委、区涉农部门每月要向区纪委报告1次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主体:乡镇纪委,区涉农部门监督主体:区纪委(六)重点核查1、做好自查自纠。
区财政、发改、审计及其它涉农部门和乡镇各职能机构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四督四查”机制的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备案、自查自纠等工作;重点加强对涉及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落实和强农富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查出线索快速处理,并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再监督;加强制度建设,从机制上预防和减少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
―10 ―责任主体:区涉农部门,乡镇职能机构监督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2、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区乡两级纪委对各涉农部门和乡镇的自查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特别是对未纳入“一卡通”的财政惠民补贴资金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
责任主体:区纪委,乡镇纪委监督主体:区纪委(七)专项巡查1、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程序开展专项巡查。
区委按照“一次一组建”、“一次一授权”的原则成立专项巡查组,每年确定2至3个乡镇,2至3个区涉农部门,通过听取汇报、质询问题、座谈走访、查阅账目等形式,对其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纪律执行、制度落实以及维护群众权益等情况开展专项巡查,接受群众举报,收集案件线索,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