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引言 (1)一、韩剧与韩流的兴起背景 (2)二、韩剧与韩流的兴起原因 (3)(一)韩国对文化产业的鼓励政策 (3)(二)文化产品满足国人“心理需求” (4)(三)在跨文化传播的表现 (5)三、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分析韩剧与韩流的入侵势头 (6)(一)“星你”创造出的那些市场效应与效益 (7)1、韩星身价上涨 (7)2、电视剧植入广告引发的经济效应 (8)(二)“星你”创造出的文化效应与效益 (9)(三)从以上两者看韩剧与韩流的入侵 (10)1、偶像消费意识——偶像崇拜影响流行消费 (11)2、商品消费意识——植入广告影响流行消费 (11)3、旅游消费意识——视觉效果影响流行消费 (12)结语 (13)摘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大的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也进入以消费文化的生产为主的新时代。
在当今的众多文化现象中,流行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是联系最紧密的。
传播媒介种类的增多,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也趋向多元化。
客观来讲,“韩流”俨然已成为其中最成功,影响力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文化品牌力量。
中国也受到了来自“韩流”的冲击。
“韩流”是指韩国流行文化,随着大量的韩国影视剧作品打入中国市场后,韩剧成为“韩流”的主要魅力发散者,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打进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的腹地。
关键词:韩剧流行文化文化传播《来自星星的你》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ninety's,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background, "globalization" China also entered a new era of consumption culture oriented production. In the various cultural phenomenon in popular culture today, and our life is most closely connected. Increased media types, ways and means of cultural exchange also tend to diversity. Objectively speaking, the "Korean wav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most influential, the most extensive cultural force. China also suffered from the "Korean wave" impact. "Korean wave" refers to the South Korean pop culture, along with the South Korean drama film a lot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Korean dramas as "major charm divergent Hallyu", played the main role, scored China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hinterland.Key words:Korean Drama,pop culture,Cultural communication,You come from the stars引言西方国家把从小看电视长大的人称作“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电视文化时代的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随即跨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尤其是新长成的90后以及在新世纪环境下的00后更是操控着电脑成长、步入青春期的一代。
多样化的群体显示出人们已从单纯的“电视文化时代的人”走向转型和复杂化。
受到来自电视机和互联网影响的人们知识面广、感觉敏锐、自信心强且在审美方面具有异端性、独特性等特点。
他们对新潮东西感兴趣,习惯于把电视、网络和现实等同起来,喜欢将感兴趣的、新潮的事物移植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们判断事物的价值取向是面向未来的、新潮的、非传统的、不保守的,崇尚那些来源于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因素给这些人强烈地撞击直至征服感的事物。
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轻视、忽视甚至蔑视传统,缺乏明确的是非标准和方向。
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得不到重视,加上传播受阻,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而融入人们生活之中的流行文化以多彩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大放异彩。
流行文化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它的生产周期较短,较传统文化而言更加的消费化和商业化。
能做到影响中国的影视产业和流行风向的韩剧作为文化产品就拥有以上特点。
由于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源性,在当代的文化交流和保护中都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和争议。
类似于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申遗,给孔老夫子装一个韩国身份等等从政府等官方渠道侵犯我国的文化等过分的行为举动,是中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面临的严峻地挑战。
但也不只在传统上,文化的跨国性传播是的文化侵略的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了,渗透式的文化侵略更加防不胜防,尤其是来自流行文化。
以这种渗透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侵略属韩剧首当其冲。
2005年全国上下风行《大长今》的观看风潮的时候,人们在被大长今的励志故事感动的时候,有少数人在剧中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它在将“针灸”这一中医治疗手段通过一部有影响力的电视剧化为诞于韩国,这也引起了中国人的警戒之心。
韩剧一直是韩国的饮食、服饰、旅游等生活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承载体。
这些影响大众的文化观念的因素以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必需品——影视剧的形式传。
“韩剧”这一文化产品在中国的好感度使得其倾销的文化理念,尤其是本身没有界线和戒心的流行文化正面临被彻底的被“征服”的危险、被“牵领”困境。
这种不同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文化侵略显得有些独特的韩国的流行文化在九十年代便已进入中国大地,到今天已经发展成熟。
面对这种想象,不禁产生“这个来自‘星星’的文化势力到底已发出了多大的光芒”?“中国大地上的文化生活就只靠‘星星’的光芒照射吗?”之类的疑问。
从文化产品品性来讲,韩剧具有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通俗性、流行性的特征,透过“韩剧”与“韩流”造成的种种文化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形成发生,背后隐藏的秘密。
一、韩剧与韩流的兴起背景——“X时代”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全世界已有15.98亿架收音机,6.61亿架电视机,报纸发行总量平均每日5.02亿份,图书出版每年79.85万种[1]。
随着科技力量的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便都开始迈入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
伴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极大的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
网络同报刊、影视、广播因信息传播功能被称之为四大媒介。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的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已超过7800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03年12月底,国际出入口带宽预计达到20G,网站总数将突破50万个,CN下的域名接近40万个,上网计算机将达到3000万台,互联网用户可能达到7800万人[2]。
这些都还是世纪初的数据,现如今,这四大高度成熟化的媒介已成为人类进行文化交流传播的强有力的渠道,并加大了交流传播的速度和信息量,尤其是电视和电脑。
近年来,韩国的影视剧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平台等传播媒介向中国大地铺天盖地而来。
在电视机里播的是韩剧,报刊杂志被韩星的花边占据着重要版面,而我们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平台上韩流相关势力更是广泛渗入,获得了网民们的高度关心。
高的点击量和下载量,使得“韩剧天堂”“韩剧天空”“韩剧在线”等专门的韩国的影视剧网站也相继出现[3]。
二、韩剧与韩流的兴起原因(一)韩国对文化产业的鼓励政策——“文化立国”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在恢复本国经济的同时开始了产业的转型,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地进行培育。
韩国1998年度正式提出并形成“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在文化观光部下设“文化产业局”并于2001年制定“培育韩流文化方案[4]。
担任过韩国文化观光部长的南宫镇曾说过一段这样的话,“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纪是以经济,到二十一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时候” [5]。
将影视产业看作是文化产业中的重点发展对象,在新的政策的大力扶植促进下得到飞速的发展。
社会的大量资金和多种资源的投入其中,更加保证了韩剧的高质量制作水准。
在当今大媒体的时代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韩剧凭借高品质高质量迅速打开了的海外市场并且做到长盛不衰。
韩国的历届政府都对文化产业很重视,形成了把韩剧和韩流当做民族自尊心来用心培养的文化氛围。
现任韩国总统的朴槿惠也像历届前任一样,将文化兴盛作为本届政府的重要课题。
2014年4月,由她主持参加了并邀请作为韩流代表人物的李敏镐以及众多的业界相关人士研究讨论对韩流的发展问题的座谈会。
韩剧以及韩流显然是在大韩民国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打造成功的文化品牌和文化想象。
(二)文化产品满足国人“心理需求”接受美学认为:一部文艺作品呈现在接受者的面前时,接受者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审美期望和审美享受,进而才会进一步理解与体会作品的思想内蕴。
在进入较高层次的艺术境界之前,观众一般是先被作品的意趣和形象所吸引[6]。
如今,韩剧本身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文化审美活动的一大主流,甚至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代名词。
作为文化产品,它通过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的完美结合来满足审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需求。
可什么是“心理需求”,韩剧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那就要谈到韩剧特点了,故事生动感人,情节设置上镜头聚焦在平民百姓的身上,展现出对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的期盼,人物语言生活、风趣,给影视文化注入儒家文化精神,用画面演绎出东方民族共同的风情。
展现不屈服于困难的“以人为本”的传统道德观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文化——儒家文化,因此很符合中国观众的心理观念和伦理需求。
人类社会一直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与生命,并且延伸出了我们对美的感知与渴望。
韩剧多数走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
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将自己的情感,或是希望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得到情感借代享受和转移。
韩剧擅长使用喜剧和悲剧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一种类似于悲、喜转换的效果,获得心理满足感。
也可以说,观剧本身就是审美实践活动。
无论是哪一类的韩剧(如所谓的青春偶像剧,都市言情,还是家庭轻喜剧等等)表现出来的本质追求都可归类为“世俗之美”,韩剧的基本内容和它的本身特点让观众从中感受着真挚的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艺术化的“世俗之美”来源于人类现实生活之中,充满了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