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分子筛吸附原理

(推荐)分子筛吸附原理

分子筛吸附原理
吸附是一种把气态和液态物质(吸附质)固定在固体表面(吸附剂)上的物理现象,这种固体(吸附剂)具有大量微孔的活性表面,吸附质的分子受到吸附剂表面引力的作用,从而固定在上面。

引力的大小取决于:
-吸附剂表面的构造(微孔率);
-吸附质的分压;
-温度。

吸附伴随着放热,是一种可逆的现象。

类似于凝结:
-如果增加压力。

吸附能力增加;
-降低温度,吸附能力增加。

因此,在吸附时,要使压力升到最高,温度降到最低。

解吸时,则要使压力降到最低,温度升到最高。

带有吸附床的净化工艺
也叫空气净化的“干燥-脱除CO
2
”工艺。

为使空气获得较低的净化前温度,常用制冷机组或空气水冷塔
对其进行降温。

(图中的“X10”表示预冷设备。


净化装置位于空气压缩机、空气预冷系统之后,为了保持净化
器工作的连续性,需要使用两台吸附器。

当一台工作时(即正在脱除H
2
O
与CO
2
),另一台处于再生状态。

吸附阶段
由于氧化铝吸附CO
2的效果很差,故它主要用于吸附H
2
O,而位于
其后的分子筛则处理干燥后含有 CO
2
的空气。

注:分子筛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在吸附和再生期间绝不
能让分子筛与水份接触而降低其吸附CO
2
的能力。

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使
水份带入了分子筛,惟有高温特殊再生(见10 章)才能够使其恢复原有的吸附性能。

下图显示了吸附质在临近穿透的时刻(在吸附阶段结束),CO
2 O在两种吸附床层中及给定时间内的含量分布图。

与H
2
吸附器必须在吸附质的前锋抵达吸附出口之前进行再生(即在穿透之前)。

再生阶段:
再生就是利用压力和温度两方面的因素,将吸附器里的吸附质排出去。

首先,将吸附器降压至较低的压力(大气压力)。

用加热的干燥气体,解吸并带走所吸附的吸附质。

然后,用未加热的干燥气体,将热端面推向铝胶床层,直至其出口,这样。

吸附剂又恢复到随之而来的吸附阶段时的正常温度。

过程见图示:
吸附器1
时间-降压;
-用加热的干气体吹扫吸附器;
-用未经加热的干气体吹扫吸附器;
-升压。

在有其他中间过程的大型装置中,该循环过程可能更为复杂。

下表列出了大型装置的各个阶段,并附有步进条件。

吸附器 1 FOR BOTTLE 1
各步逐可以由下面的图示说明。

例如:
-吸附器R01处于再生状态;-吸附器R02处于工作状态。

第一步
吸附器R01:处于吸附状态 吸附器R02:并联状态 阀门动作: V1,V3:打开 V2,V4:打开 步进条件:
V1,V2 ,V3,V4 开 PDSL -2:无压差报警 切换时间到
第二步
吸附器R01:切断状态 吸附器R02:吸附状态 阀门动作: V2:关闭 V4:关闭 步进条件: V2与V4关 闭反馈
第四步
吸附器R01:吹除状态 吸附器R02:吸附状态 阀门动作: V6:打开 V8:打开 步进条件: V6和V8 开
R01:降压状态 R02:吸附状态 :打开 开
-1:低压报警 -1 计时
R01:加热状态 R02:吸附状态 :关闭 TSL 报警
第六步
吸附器R01:冷却 吸附器R02:吸附 阀门动作: 无
步进条件: 冷却计时结束 无TSH 报警
报警:检查降温时间
调节
为了减少热量损耗和机械疲劳,最好使吸附器切换的循环周期尽可能长,而升压和降 压时间尽可能短,以减少再生后的等待时间。

第七步
吸附器R01:切断状态 吸附器R02:吸附状态 阀门动作: V6:关闭 V8:关闭 步进条件: V6与V8 关 报警
第八步
吸附器R01:升压状态 吸附器R02:吸附状态 阀门动作: V11:打开 步进条件: PDSL -1: 无压差 报警
注:吸附器升压、降压时间缩短的可能性,应使气流在吸附器内的穿行速度不超出允许范围,以减少机械损耗。

调节再生气的流量是为了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吸附剂的再生。

调整安全的加热温度。

调节加热的时间,以便使吸附器出口气流温度实际超过要求的温度(峰值 t2, t3, t4, )。

调节PDSL和PSL到20kPa。

在再生期间,再生气流在吸附器进、出口处的温度分布,见于下图:
从吸附器入口曲线,可以识别出加热阶段和冷却阶段。

温度曲线中的衰减部份是由于
再生吸附器上游的金属余热而形成的(管道,无旁通的加热器)。

吸附器出口的温度曲线,依次对应着各个再生步骤(在该再生过程中CO
的解吸不重
2
要,固不考虑)。

当时间达到t1时,吸附器的热端面的前锋还未抵达水份饱和的吸附区域,水的解吸是在冷状态下进行。

在时间处于t1和 t2之间时,热端面的前锋已经抵达水份饱和的吸附域,水份的解吸现在已是在热状态下进行了,并且解吸加剧。

从再生开始起,吸附器出口的气流中,水份就是饱和的。

当到达t2时,水份已被完全解吸,导入吸附器的过剩热量以“热峰”的形式呈现出来
(t2, t3, t4)。

到t3时刻,冷却开始,进入吸附器的冷端面前锋随即在出口呈现出来。

出吸附器的气流温度以类似于吸附器冷却时的入口温度的规律递减。

并趋近于冷却温度Tref,当其与Tref的温差达到时,再生便告完成。

虚线示意的是使用完全干燥的吸附剂时吸附器出口的温度曲线。

“典型”故障
-阀门故障(堵塞,泄漏等);
-升压和降压期间,由于压力调节开关动作失常导致循环中止;
-蒸汽加热器泄漏,导致再生气流含湿(由水份分析控制);
-加热与冷却超时(再生气量不足);
-再生温度太低(再生气量太大);
-两台吸附器的压降不等,切换行期间引起进冷箱空气冷箱的压力波动,给装置调节带来困难;
-吸附剂破损现象,即由于受气流冲击使吸附剂颗粒破碎,形成粉尘(降压,升压速度过快)。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