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的利弊作者:游海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摘要:目前,面对如火如茶的“大树进城”热,人们持有两种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大树入城能够快速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绿色带来的舒适;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大树入城会对树源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且移植大树的成活率偏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然而大树移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如何认清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存在着的利与弊,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大树移植;城市建设;利弊1 大树移植的概述1.1 相关概念大树移植,由来已久。
我国早在1959年,天安门广场园林工程就成功移植了大批油松、元宝枫等。
近年来,大树移植如火如荼,上海在8万人体育场周围移植过一批大树,1998年种植的广玉兰、香樟、银杏等大规格乔木,经质监部门核验,成活率达到96.9%;南京市城市绿化工程每年移植大树数万株,使城市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
可以说,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过大树移植的尝试,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教训。
大树移植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绿化手段,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会存在下去。
【1】通常称的“大树”一般指“乔木”而言,《辞海》中“乔木”的解释为“主干明显而自立,分枝茂盛的木本植物”。
不同地区对大树范围有不同的定义。
就温州而言,大树移植范围为:落叶乔木胸径20cm以上,常绿乔木胸径15cm(或高度6m)以上,即视为大树移植范围。
采用大树移植法一旦成活,少则1-2年,多则3-5年就可以达到决策者或者设计人员的目的。
1.2 苗圃苗与移栽苗的区别从解放后我国城乡大规模绿化所积累的经验来看,苗圃苗木(指大苗)移栽比“大树移植”来的成功。
从工程角度比较,进行“大树移植”费工、费时,装运十分不便,劳动强度大,有时不得不借助机械,常使树体出现机械损伤,栽种也十分困难,成活率低。
而苗圃生产的规范苗木,由于起苗装运便捷、起苗至种植前根系裸露时间短,种植成活率高。
从树木适应性看,一般来说,在原地生长多年的大树对易地后生态环境的突然改变适应能力较差,加上移植过程中失去大部分根系,即时成活,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缓苗。
而苗圃苗木,因起苗后的根、冠比例失衡不大、缓苗快,短期内能恢复长势,生态效益明显。
再从经济角度看,苗圃苗木比“大树移植”所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少,这无疑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2】从审美角度看,“大树移植”,尤其是不规范的“大树移植”,对树冠、树形受到破坏,观赏价值也大大降低。
2 大树移植的有利方面2.1 园林工程绿化景观见效快国外权威人士曾对一棵大树的价值做出地精确的评估,一棵中等大小(胸径25厘米左右)的树木,按生长50年计算,其生产氧气的价值为3.1万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为6.21万美元,保持水土的价值3.7万美元,增加肥力的价值为3.1万美元,再加上为牲畜遮风挡雨、提供鸟巢和制造蛋白质等所有价值,其价值近19.6万美元,在我国虽然还没有国外那么高的价值,但是这也充分说明了大树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和诱惑力。
枝繁叶茂的树木能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从而实现快速绿化、美化城市的目的,极大地缩短了成景成林时间。
例如,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温州市政府斥巨资大批量移植大树,以便能达到快速绿化美化城区绿地系统的目的。
【3】若利用小树,则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目的。
这样的绿化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也能找到相关的例子,1998年,上海共向市内移植胸径15厘米左右的乔木22种,5万多株;哈尔滨2000年投资400万元搞大树移栽进城。
2001年贵阳市引进数以万计的大树,移栽到城市之中;抚顺市2000年以来也在城市移植了油松、云杉、水曲柳、银杏等大量的大树。
2.2 提高绿化工程覆盖率大树能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大树树体高大,树冠阔,枝繁叶茂,其垂直投影面积要比灌木、草坪大得多,从而除提高绿地率外还以较大地提高绿地覆盖率和绿视率指标。
2.3 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大树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移植大树对短期内改善城市生统具有积极意义。
大树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移植大树恢复生长后,其生态效益将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它们不仅能增加空气中湿度和氧气的含量,同时大量叶片能减少灰尘,对雨水起到很好的滞留作用,降低了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移植大树同时会给下层的植物提供较好的湿度及庇荫条件,有利于中下层景观植物的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土地面积的生态效益。
2.4 提高园林工程品质大树对一些城市的“市树”起象征加强作用。
城市建设中常常在重要或显著位置栽植“市树”起到一定的象征意义。
就温州而言,尤其是建设大型公园、防洪堤景观、规模较大的楼盘,都喜欢种植温州的市树—榕树。
这样,既提高大型园林工程的一种品质,又得到了城市百姓的一种依恋,也体现城市文化的一种底蕴。
2.5 增加农村经济效益大树移植可以使贫困落后的山区和农村增加一些收入,因为城市园林建设所需要的大树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边远山区或农村,且移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起重机械、运输车辆,这都大大增加了贫困农村的经济收入。
3 大树移植存在以下弊端目前,全国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出现了一种移植大树的新倾向,即有些地方不讲科学与道德,一味追求树龄,有的甚至不惜资金从数千里外的深山老林向城市移植古树。
大树移植进城并非易事,是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盲目的移植工作带来一列的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3.1 苗源不合理、不合法虽然通过大树移植对城市绿化建设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苗源紧缺、管理力和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等原因,近年来大树移植出现了很多不良的趋势。
由目前缺乏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且我国苗圃大苗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部分城市建设者急功近利,追求政绩。
虽然想方设法通过从郊区现有绿地中抽、千方百计寻觅外地因公路拓宽等要淘汰的大苗进城等措施,大树还是捉襟见肘。
苗供不应求的现象致使有些苗木经销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盲目地从山上乱挖。
因他们既不懂技术,又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对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内移植大树缺有效的监管,大树移植后非死即伤。
即使移植成活,大树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恢复常生长。
3.2 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都市绿化继“草坪热”之后,又刮起了大树移植风。
汹涌而来的“大树进城风”令人忧虑,也导致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园林绿化大规格苗木匾乏的情况,建设者一味追求树龄,甚至不惜资金从数千里外的深山老林向城市移植古树。
植的大树大部分来自森林,这必然对周围生态与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城市和村来说,也隐藏着极大的生态风险。
一棵大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毁掉,会加速珍稀物种的灭绝,对环境保护极为不利。
现存的古树名木也有大多分布在江河源头,一旦挖走,容易造成当地水土流失。
挖一棵大树平均要挖走近2立方米的土坨,这样对原生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势必要影响到周围树木的生长和生态平衡,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无法估量。
另外,古树名木在维护山区生态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将其挖走会破坏山区的生物多样性。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
3.3 移植技术不规范,成活率低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植物界中也是一样,一种物种在一个地方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经适应了当地土壤的酸碱度、矿物质、土中的水分养分,以及当地的降雨量、光照条件、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
由于大树古木树龄长,像年迈的老人,生命力脆弱,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挪窝”。
根据调查,由于大树移植需要进行环境,土壤变化等因素,一旦移植,它们的成活率一般在30%—40%左右,贵阳市移植大树的死亡率超过70%,重庆市移栽大树的保存率不到25%,抚顺市除个别街路移栽银杏和梓树成活率在50%左右以外,其它基本上没有成功。
而且树龄越高越难成活。
【4】因此大树移植客观上存在着成活率低,移植后容易死亡等缺点,这一方面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在进行移植时,必须断根,去枝,有时树干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这就破坏了根的吸收水分能力、导管筛管的输送能力、树叶的蒸腾作用,很容易使水分失去平衡,导致移植失败,植株死亡。
大树移植,费时费力,成本高。
即使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有保障的前提,其成活率最高也只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如果移植技术不规范,切实际就更难以保证移植大树的成活率。
3.4 养护管理措施落后,养护费用高移植大树为保成活,需要大抹头、强修剪。
大树再生能力弱,可塑性较差,若得不到很好的管护,会逐步丧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成为城市中新的绿色弱势群。
因此大树移植带来的绿树成荫的短暂繁荣并不能成为城市绿化的功绩见证。
大树移植后,一般情况下,需要少则2-3年,多则5-8年的生长适应期,有的靠树木本身的水分和营养能维持几年(假活),但最后还会死亡,有的虽成活了,但是由于原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使得树木长成了缺乏生机的小老树,逐步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形成城市大面积绿色弱势群体也造成人、财、物上的极大浪费,给城市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3.5 为不法分子滋生腐败提供便利有的决策者或者规划设计人员自己预先从外市或外省收购大树,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在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时,指定或设计种植自己预先收购回来的某几种大树。
因为本地没有该几种树,只有他自己有,他可漫天要价,赚取暴利。
如某市园林主管部门的领导自己跨省收购某几种大树,每棵成本只有2000元左右,他指示设计人员在设计某公园时大量种植该领导收购的这几种树,每棵预算高达4万元,该领导从中赚取了惊人的利润。
【5】4 结束语建设园林工程中的城市公园,小游园、公共绿地,或者在城市道路两傍植树,这是有益于子孙后代之举,不只是使用几年十几年,而是可使用几十年几百年。
生态专家、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刘世荣曾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尊重科学规律,欲速则不达。
建设生态城市的愿望是好的,移植大树进城从生态学意义上讲也并非不可行。
但真正使城市变成生态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对于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10年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园林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不盲目追求“速效绿化”是园林系统从业人员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1] 孟兆祯,毛培琳,黄庆喜等. 园林工程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2] 王大平.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3] 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06月11日第三版)[4] 汤仲光,孔志贵,韩三江等. 大树移植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5] 郑力娟,温建铭,孙冰强,陈壮等.关于大树移植中的若干问题.沈阳大学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