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内容: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地点:沁县进修校时间:2007年7月25--30日讲者:山西省沁县红旗小学陈瑞清前言: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熟悉的面孔,久违的笑容,时隔一年,我们再次相逢。
烈日炎炎,酷暑难奈,暑假期间大家来到这里学习、交流,实在是辛苦了。
是缘分,是机遇,更是一种责任,使我们再次走到一起,我感到高兴、愉快,但面对大家充满期待的眼神,想起领导的嘱托,我又增加一份担忧,因为我本人能力有限,知识储备量欠缺,所以在下面的赘言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谅解,更希望各位老师能及时指出不足,帮助我进步,从而使我们能互动起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这次学习任务是我们手中的这本书,及《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由我和育才小学的小江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努力从阅读、综合实践、作文等方面介绍一些创新理念和新设计,也就是说我讲的内容分三大块,即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创新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创新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创新设计,我们先进行第一板块内容的学习。
每一块内容我都依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先说理论基础即新的理念,再说创新设计,再分析这样设计的意义。
第一版块: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创新设计阅读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这里我们探讨课内阅读的高效设计。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课堂另人不能如愿,往往是耗时多,效果差,面对一册册教材,经历了一次次课改,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无疑要从一课课的精心设计做起,要从有价值的创新做起。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
《标准》在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小学阶段,在强化语文文字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从“听、说、读、写”发展到综合素养的形成。
具体地说,包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从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类别中发展思维,开拓想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清晰地明确创新的涵义,才能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设计中进行创新。
那么,创新是什么?创新是教师能够把已知的素材(或者已知的经验)重新组合,产生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思想和方法。
或者说创新就是产生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思想和方法的过程。
创新需要有三点需要强调,一是变化性。
一成不变不叫创新,创新就要在现有的素材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东西。
从一无所有的地方创新出新的事物和思想,是很难办的事情。
要么把现有的素材加以组合,要么把现有的素材加以分解,要么把素材相同的东西重新组合,要么根据有关素材进行类推等等,构成与目前存在形式不同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
二是新颖性。
只是变化而不新也不能称其为创新。
不墨守成规,勇于破旧立新,追求前所未有的成果,这是创新的重要特征。
三是实用性。
只是新颖也不一定就是创新,创新必须有价值。
创新的价值就是使创造出的新事物更加适合某种欲望和目的。
也就是说,创新而形成的事物必须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创新有不同的标准、样式。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创新具有多种形式,从创新的困难程度、解决问题时的复杂程度出发分析,教学设计的创新大致分为三种形式,即简单组合型设计、分解后重新组合型设计和开发型设计。
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
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
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
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往往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新课程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在这五大领域中,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他又必然同其他几个领域相关联,甚至起着核心支撑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新一轮小语课改实践中树立新理念,切实解决以往阅读教学用时多、收效微的现状,就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
曾有人形容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
如果我们的阅读课总是在“模模糊糊”的状态下进行,就不可能极大地发挥阅读文本的功能,也不可能使儿童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很多公开教学,课都已经讲过了,可你问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往往是说不清楚。
实际上,在我们的阅读课上,该积累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段落要明确,该拓展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段落要明确,该朗读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段落要明确。
当然,透过知识与能力,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应该明确,阅读效率才能提高。
因此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确立新理念,突破思维束缚和传统观念,为进行阅读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1、对话式阅读理念。
〈〈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开宗明义: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强调…“对话”意味着两点:即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在对话式阅读的理念下,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将得到提倡,学生阅读中的个性化行为将得到尊重。
2、实践性阅读理念。
〈〈标准〉〉在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
因此,阅读教学也必须重视阅读实践。
实践性阅读也可以称做能力性阅读。
那么,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儿童的那些能力呢?从显性方面看,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诵读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关注,在阅读评价建议中,得到了明显的重视。
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即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诵读的过程中,均要以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为重点。
这一点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年级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他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3、发展性阅读理念。
同儿童终身发展相比,阅读不是目的,是途径,是手段。
发展性阅读,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追求儿童的身心健康;二是通过阅读,激发儿童喜欢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三是通过阅读,使儿童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发展儿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坚持原则,不故做姿态,促进阅读教学健康有效地发展,实施有价值的创新。
课内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
这种训练有三条线索,一是突出朗读、精读、浏览、略读的单项训练,二是紧紧围绕“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进行综合训练,三是突现阅读规律和方法的训练。
无论进行哪种训练教师都必须认真筹划,要坚持以下原则进行创新设计:1、激发兴趣原则。
2、吸引注意原则。
3、实用发展原则。
4、突出重点原则。
5、彼此关联原则。
6、突出主体原则。
坚持以上原则力求使设计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而为之的故弄玄虚,那样的创新必将流于肤浅、浮华、庸俗。
三、寻找新办法,精心设计细节,构建立体开放充满活力的新课堂,让教学更美丽。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
正如一部部文学作品或影戏剧都是由细节组成,并通过细节来感染人一样,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的。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辩与灵性的课堂场景。
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
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课堂上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教学才会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
把握住了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律动的美。
请大家欣赏一个案例,让我们来共同感受这分精彩。
五年级上册有篇略读课文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讲述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生死面前的一个感人故事。
虽为略读课文,但相信大家只要读过它,就必然会被此情陶醉。
课文编写的意图是使学生受到父子情的感染,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文章感情真挚饱满,可胃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是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孙世梅老师教学这一课时有一处创新性设计,就是出示两组数字来引领学生感知动人故事。
1、出示1989、4、30万,引导学生由此想到什么。
2、出示7、8、12、24、36、38、14、50,引导学生叙述故事。
设计这个教学细节的作用在于以特别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课上老师出示了这么多数字,确实会让学生感到诧异,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这里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画面,把一窜数字连起来,便起到了提领全文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时而焦急,时而担忧,时而欣喜,时而激动,再加上准确生动的语言,使父子之间坚定的信念和父子之爱生动地得以再现,真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孙老师以一窜数字为线索,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使这课教学充满了活力。
这种设计就是创新,就是有价值的创新,课堂是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文本、对学生、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
细节的背后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理念是细节的升华,,细节是理念的具体化。
它是思想与理念的外显,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
不同文体,任务不同,任务不同,设计思路与手段也不同,《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阅读课上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搞好阅读训练的一个重要条件。
写景、叙事、写人、说明文、古诗、文言文、长文、短课等不同类型要有不同的教法,针对不同文章,结合不同环境,适应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方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设计一定要在目标的引领下进行,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要把“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请大家看课本的例子,这里目标的确定就体现了互为包容性,而不是单独列出了三个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所以,设计要从目标开始认真实施,杜绝出现目标与过程方法脱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