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五种水平课程理解
理想课程 文件课程 理解课程 实践课程 经验课程
本专题涉及的相关问题
1.教学是什么 2.教学为什么 3.教学教什么 4.教学怎么教 5.教学谁来教 6.教学教的怎么样
一.教学是什么
对教学的科学理解是改变 教学行为的关键
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随教师知识的丰富性呈线 性相关”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习惯 思维受到质疑.
逻辑归属角度
1.把教学归属为一种教育活动 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和五院授教育学为代表 2.把教学归属为一种认识活动 以上海师范大学编的教育学为代表 3.把教学归属为一种实践活动 以钟启泉为代表 4.把教学归属为一种交往活动 以叶谰为代表
对教学的认识需要结合视角区别对待.
案例1:借班上课 A校一名特级教师在B校一间完全陌生
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此案例,你想到了什么?两国之间教育最大的差 别你认为是什么?
改变的不是内容,不是方法,而是观念
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理念的 价值取向(传统教育观)
其特点体现在: 1).教学目标上关注客体知识的增量; 2).教学方法上关注百分制定量法的使用; 3).教学功能上关注教师和学教学的功利性,教
2).方法上关注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侧 重点在”分析”;
3).在内容上关注认知,淡化情感和个性评价,侧 重点在”过程”;
4).在功能上关注发展性与诊断性,侧重点在” 形成”
3.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 价值取向(后现代教育观)
特点: 1).目标上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与多元化发
展; 2).方法上关注创新(档岸袋评价); 3).在内容上关注认知.情感.个性与操作(实践)
什么是教学(词源学角度,语义角度,逻辑归属角 度)
词源学角度: 西方:instruction 侧重于情境,强调双向式交互
过程
东方:teaching 侧重于行为,单向行为.
语义角度: 文献梳理,”教学”在汉语理解中有四: 1.教学即学习.古代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下的语
义. 2.教学即教授.近代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下的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
张家琼 zjqiong@
两个关键词
新课程(新在那里?)
教学(是什么?)
新课程关键概念:关注,促进,为了 新课程”新”在哪里? 新理念:实现一个”人”字 新目标:突出一个”全”字 新内容:讲究一个”融”字 新方式”时兴一个”探”字
新评价”体现人性化评价
接受者” 教师在过程中是权威,是中心 学生在过程中是“容器”,接受信息 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是信息的传输 师生关系是“授受关系”
结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案例2:借班上课
这个案例可能提供的信息有:
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意义的建构”,意义建构 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对象是学习的资源 教学重要的不是传递,而是生成 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交流是重要的学习 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参与的程度和广度 师生关系是人—人关系
的教室,面对完全陌生的一个个脸庞,居 然从容不迫的地有板有眼地展开他的“作 文教学”事先设计好的 线路推进,在场的听课教师全神贯注地欣 赏着教师那娴熟的教学技巧的表演,课毕, 赢得一片掌声.
得出的信息可能有:
教学的过程是“传授—接受” 其信息流程图是“发送者—信号—信道—
语义. 3.教学即教学生学.受杜威的影响,是陶行知的
提法
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受凯洛夫影响
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有那些? Read (10%) Hear(20%) See(30%) Do (50%) Speak(70%) Think(100%) 美国教育口号 70%的学生掌握70%的内容 中国教育口号 100%的学生掌握100%的内容
结论二:教学是建构活动. 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建构 2教学过程具有内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3.要注重创新教学 4要避开只有一种最好或只有一种正确的思维
方法,接受不确定性
5要注意对教学文本和信息的解释和理解的多 样性
二.教学为什么
对教学不同目标的梳理学习是科 学设计教学以及改变教学行为的关键.
和学的功利性; 4).标准上关注双基 5)着眼点上,关注教学效果
2.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 价值取向(现代教育观)
案例:
张大伯家院子里有一个长4米,宽2米用栅栏 围成的长方形羊圈,他买来20只羊,可是羊圈 嫌小,因为每只羊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怎 么办呢?你能帮张大伯出个主意吗?
1).目标上关注社会目标达成度与学生能力发 展目标达成度,侧重点在”适应”;
课堂心理学化 —关注课堂教学中心理环境的创设
“教师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教师身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什么更为重要”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美)爱墨
生 “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苏霍姆斯基 “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
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苏霍姆斯基
的全面系统内容; 4).在功能上关注诊断,形成与发展性评价; 5)在主体上关注多元化评价.
三.教学教什么?
生活教学观 ——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 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 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改变课程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 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 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 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 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 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 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 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中国教科书: 甲午战争是哪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
教学目标之一:
案例:历史题该怎么考? 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
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 同样这道题,在美国世界史的题目不是
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 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 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 三方面分析。
日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