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综合概述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总面积16,800多平方公里。
平原地区有“北京湾”之称,从地理位置上看,其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濒渤海,南向华北大平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纵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这里是沟通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
2、地形地貌:北京的西、北、东北面群山环绕、连绵不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
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关沟附近交汇。
东北部平谷县境的造山为燕山的西缘,与军都山交会于潮白河谷。
西、北、东北面连绵不断的诸山岭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
山区面积为10,4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最高峰为位于西境的东灵山,海拔高度2,303米。
3、水系状况:境内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
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
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4、气候特点:“四季俱可喜,最佳新秋时”,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8—12摄氏度。
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
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
最好的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5、土壤特点:北京地区成土因素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可划分为9个土类,20个亚类,64个土属。
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全市土壤随海拔由高到低表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土壤亚类之间反映了较明显的过渡性。
其分布规律是: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间有山地粗骨棕壤)—山地淋溶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普通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碳酸盐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褐潮土—砂姜潮土—潮土—盐潮土—湿潮土—草甸沼泽土。
由于不同地区的成土因素的差异,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
6、矿产资源:北京已发现的矿种共67种,矿床、矿点产地476处,列入国家储量表的矿种44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分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5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5种。
共有产地300处,其中黑色金属产地49处,有色金属产地3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产地43处,化工原料非金属产地6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地75处,煤炭产地30处。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形象地称北京山环水绕的形胜是“山川峙濯,险甲寰区”,“山水一大交汇”,“诚万古帝王之都”的“天府”、“神京”
(二)人文社会概况
1、行政区划: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等16个区县。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2]。
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多次调整,直到2010年形成了今天16区的格局。
截至2010年,北京共有140
行政区划
面积 户籍人口 常住人
口 邮政区码
驻地
42平方公
里 96.8万 90.8万 100010
钱粮胡同3号 51平方公里 138.5万 128.7
万 100032
二龙路27号 431平方公里 230.7万 348.4
万 100089
长春桥路17号 465平方公里 197.4万 374.5
万 100020
日坛北街33号 306平方公里 109.7万 221.4
万 100071
文体路2号 86平方公
里 37.1万 63.9万 100043
石景山路18号 912平方公
里 68.3万 129.1
万 101100
新华大街 1021平方
公里 59.4万 95.3万 101300
府前中路5号 1994平方
公里 78万 98.6万 102488
政通路1号 1040平方
公里 62.2万 147万 102600
黄村镇兴政街 1352平方
公里 56.1万 183万 102200
城北街道 2128平方
公里 27.8万 37.7万 101400
怀柔镇府前街15号 1075平方
公里 39.8万 42万 101200
平谷镇府前大街 1455平方
公里 24.8万 29.8万 102300
大峪街道 2227平方
公里 43万 47.4万 101500
鼓楼街道 1993平方
公里 28万 31.7万 102100 延庆镇
2、经济概况:2011年全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人均GDP达到80394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2011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2018.6万人;2011年12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
[15]
按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北京实现的人均GDP已处于上中等富裕国家地区的上游,接近富裕国家地区的水平。
[15] 2012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幅比上年略低0.4个百分点。
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024元,折合13686美元。
[16]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文化企业重组、改造和上市,预计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9000亿元,增长20%以上。
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
第三产业比重为75.7%。
更新淘汰老旧机动车22.4万辆,新增纯电动车1100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全面下降。
[17]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
2012年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第1名。
初步核算,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
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8:22.7:76.5变为
0.8:22.3:76.9。
北京历年北京市地方生产总值及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亿
元)
增长速
度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亿
元)
增长速
度
备注
2013 13766.20 7.7% 2805.50 11.1% 前三季数
据2012 17801.09 7.7% 3314.90 10.3%
2011 16000.40 8.1% 2503.50 25.7% [18]
2010 13777.94 10.2% 2353.90 16.1%
2009 12153.03 10.2% 2026.80 10.3%
2008 11115.00 9.1% 1837.32 23.1%
2007 9846.81 14.5% 1492.64 33.6%
2006 8117.78 13.0% 1117.15 21.5%
3、文化概况:北京做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