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阅读: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附答案)

(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阅读: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附答案)

类文阅读-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

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

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

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

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

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

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

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

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

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

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

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

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

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选自《新编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双色版》)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

仿写词语(AABC式)、、
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的好习惯。

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画“”。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参考答案】
1.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念念不忘滔滔不绝耿耿于怀
2.边读书边思考
3.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少年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

5.少年毛泽东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刻苦练字,在劳动的时候,仍然不忘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周恩来改村名
1911年暑假期间,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堂读书的周恩来,应同学郭宝真的邀请,来到奉天城郊西南70里的天赐堡(今苏家屯区永乐乡永乐村)。

一天傍晚,周恩来与郭宝真等同学从郭家走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信步来到村中的古庙处。

只见庙前挂有一口大铜钟,上边铸有“天赐堡”字样。

周恩来便问这村名的来历。

在古庙前歇息的一位老者言道:“那还是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有山东刘、李、郭、师四姓移民来到此地落户,他们取‘天官赐福’中的‘天赐’二字,将村名起为‘天赐堡’。


周恩来听后,环顾古庙左右,但见绿树环绕,芳草萋萋,轻风徐来,碧波荡漾。

原来,在这庙近处有一荷塘,时当盛夏,塘水清可见底,微风过处,荷香阵阵,景色十分宜人。

周恩来见景色如此秀丽,不由得心旷神怡,心情颇为振奋,联想到刚才说起的村名,便对同学们说:“人世间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大多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创造,不能祈求和等待上天的恩赐。

”他提议把这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让人们饮水思源,永远不忘祖先当年创业的艰难,永远热爱家乡。

同学们皆拍手称好。

接着,周恩来便同几位同学向村长建议,也得到了村长的赞许。

随后便向县里申报请求,经当时承德县(即沈阳县)核准,将天赐堡改成了甜水堡。

(选自《生活在民族友爱的大家庭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邀请——()信步()
环顾——()秀丽()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

()
(2)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
(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3.从文中找出“天赐堡”村名的来历,用“”画出来。

4.周恩来为什么把“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
【参考答案】
1.约请漫步环视秀美
2.不知不觉碧波荡漾心旷神怡
3.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有山东刘、李、郭、师四姓移民来到此地落户,他们取“天官赐福”中的“天赐”二字,将村名起为“天赐堡”。

4.因为他觉得人世间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大多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创造,不能祈求和等待上天的恩赐。

他想让人们饮水思源,永远不忘祖先当年创业的艰难,永远热爱家乡。

所以提议把“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

类文阅读-1 观潮
钱塘江观潮
杨洋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

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

我正纳闷,这有什么好看的……
突然,人群一阵(骚搔)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

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为瓢(泼沷)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

等到潮水临近,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倾)刻间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

霎时,潮峰从我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驶去。

江边有一些年轻人随着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赛谁跑得快,惹得众人都在旁边加油助威。

潮水过后的钱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赶,阳光(洒酒)在上面,波光(粼粼麟麟),煞是好看。

这是我第一次观潮,听爸爸说,这次看到的只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的景观。

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
一定要再来观潮。

(选自《小学生分类作文示范大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作者通过“人山人海”一词间接地表现了。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4.仔细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1.骚泼顷洒粼粼
2.人群如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3.B
4.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描写出来的。

5.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声势浩大,潮水汹涌和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

钱塘江观潮
邸延生
到杭州一个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萧山——去到钱塘江岸看大潮。

每年这个季节,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

多少年来,钱塘江潮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许多敢于冒险和勇于亲临险境来看大潮的人——潮水作为地球上出现的一种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是靠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引力和月球的吸力在大海中产生的潮汐所引起的,很有周期性。

所以,人们观潮也就有了一个预期的时间安排,我就是按照这个发生潮汛的时间表赶来的。

然而我还是来晚了——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

即便这样,看那滚滚而来的潮汐依然是汹涌澎湃.(pài bài)的样子,像是一道竖立起的洪峰,又像是一
道横截大江的水坝,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澜壮阔地直涌过来。

潮浪所到
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zhà chà)风云、雷霆万钧
之能势!
啊,钱塘潮!过去有多少游人墨客曾被你的巨大威力所震慑.(niè shè),又有多少游
人墨客曾为你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

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形容、来描绘你磅.(bànɡ pánɡ)礴的气势,但我确实为你的来势汹汹所震撼,更被你的巨大威力所叹
服!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吗?海啸或是地震?抑或是龙卷风或者是火山爆发?我想,凡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控制的。

但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是赞美大自然所产生的这伟大的力量,赞美钱塘江大潮所带来的这极为壮观的一幕……
(选自《风雨人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微小——()保守——()
嘲笑——()排斥——()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将它改为陈述句,且不改变句子意思:
4.仔细阅读短文,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pài chà shè pánɡ
2.壮观冒险赞美吸引
3.反问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到钱塘江岸看大潮,描写了小的潮汐的奇妙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