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业数据挖掘

银行业数据挖掘

银行业数据挖掘
一、引言
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产生于20
世纪80年代的美国,首先应用在金融、电信等领域,主要特点是对大
量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出有助于商业
决策的关键性数据。

银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

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银行的商业决策服务,是数据
挖掘的重要应用领域。

汇丰、花旗和瑞士银行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
先行者。

如今,数据挖掘已在银行业有了广泛深入的应用。

二、数据挖掘在银行业应用的主要方面
现阶段,数据挖掘在银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
数据挖掘在银行业的重要应用之一是风险管理,如信用风险评估。


通过构建信用评级模型,评估贷款申请人或信用卡申请人的风险。


个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解决方案,能对银行数据库中所有的账户指定
信用评级标准,用若干数据库查询就可以得出信用风险的列表。

这种
对于高/低风险的评级或分类,是基于每个客户的账户特征,如尚未偿
还的贷款、信用调降报告历史记录、账户类型、收入水平及其他信息等。

对于银行账户的信用评估,可采用直观量化的评分技术。

将顾客的海
量信息数据以某种权重加以衡量,针对各种目标给出量化的评分。


信用评分为例,通过由数据挖掘模型确定的权重,来给每项申请的各
指标打分,加总得到该申请人的信用评分情况。

银行根据信用评分来
决定是否接受申请,确定信用额度。

过去,信用评分的工作由银行信
贷员完成,只考虑几个经过测试的变量,如就业情况、收入、年龄、
资产、负债等。

现在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可以增加更多的变量,提
升模型的精度,满足信用评价的需求。

通过数据挖掘,还可以侦查异常的信用卡使用情况,确定极端客户的
消费行为。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评定造成信贷风险客户的特征和背景,预防可能造成风险损失的客户。

在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和经营预测的基
础上,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信贷风险的类型和原因进行识别、估测,发
现引起贷款风险的诱导因素,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


过建立信用欺诈模型,帮助银行发现具有潜在欺诈性的事件,开展欺
诈侦查分析,预防和控制资金非法流失。

(二)客户管理
在银行客户管理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用到数据挖掘技术。

1.获取客户
发现和开拓新客户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至关重要。

通过探索性的数
据挖掘方法,如自动探测聚类和购物篮分析,可以用来找出客户数据
库中的特征,预测对于银行营销活动的响应率。

那些被定为有利的特
征可以与新的非客户群进行匹配,以增加营销活动的效果。

数据挖掘还可从银行数据库存储的客户信息中,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
标准找到符合条件的客户群,也可以把客户进行聚类分析让其自然分群,通过对客户的服务收入、风险、成本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预测和
优化,找到新的可赢利目标客户。

2.保留客户
通过数据挖掘,在发现流失客户的特征后,银行可以在具有相似特征
的客户未流失之前,采取额外增值服务、特殊待遇和激励忠诚度等措
施保留客户。

比如,使用信用卡损耗模型,可以预测哪些客户将停止
使用银行的信用卡,而转用竞争对手的卡,根据数据挖掘结果,银行
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持这些客户的信任。

当得出可能流失的客户名单后,可对客户进行关怀访问,争取留住客户。

银行为留住老客户,防止客户流失,就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

数据挖掘,可以识别导致客户转移的关联因子,用模式找出当前客户中相似
的可能转移者,通过孤立点分析法可以发现客户的异常行为,从而使
银行避免不必要的客户流失。

数据挖掘工具,还可以对大量的客户资
料进行分析,建立数据模型,确定客户的交易习惯、交易额度和交易
频率,分析客户对某个产品的忠诚水准、持久性等,从而为他们提供
个性化定制服务,以提升客户忠诚度。

3.优化客户服务
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服务的质量是关系到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客户是一个可能根据年费、服务、优惠条件等因素而持续流动的团体,为客户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是取得客户信任的重要手段。

根据
二八原则,银行业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价值,要对这20%的客户实施最优质的服务,前提是发现这20%的重点客户。

重点客户的发现
通常是由一系列的数据挖掘来实现的。

如通过分析客户对产品的应用
频率、持续性等指标来判别客户的忠诚度,通过交易数据的详细分析
来鉴别哪些是银行希望保持的客户。

找到重点客户后,银行就能为客
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数据挖掘在银行业的具体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必须建
立一个统一的中央客户数据库,以提升客户信息的分析能力。

分析开
始时,从数据库中收集与客户相关的所有信息、交易记录,进行建模,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客户将来的行为进行预测。

具体应用分为五个阶段:
(一)加载客户账号信息。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数据清理,消除现
有业务系统中相关客户账户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将其整合到中央市场
客户信息库。

银行各业务部门对客户有统一的视图,可以进行相关的
客户分析,如客户人数,客户分类,基本需求等。

(二)加载客户交易信息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把客户与银行分销渠
道的所有历史交易数据,包括柜台,ATM,信用卡,汇款,转账等,加载到中央市场客户信息库。

这一阶段完成后,银行可以分析客户使
用分销渠道的情况和分销渠道的容量,了解客户,渠道,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模型评测。

这是为客户的每一个账号建立利润评测模型,需要收入和成本的确定金额,因此需要加载会计系统的财务数据到中央数据库。

这一阶段完成后,银行可以从组织,用户和产品三个方面分析利润贡献度。

如银行可以依客户的利润贡献度安排合适的分销渠道,模拟和预测新产品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等。

(四)优化客户关系。

银行应该掌握客户在生活、职业等方面的行为变化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抓住推销新产品和服务的时机。

这需要将账号每天发生的交易明细数据,定时加载到中央数据仓库,核对客户行为的变化。

如有变化,银行则利用客户的购买倾向模型,渠道喜好模型,利润贡献模型,信用和风险评测模型等,主动与客户取得联系。

(五)风险评估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与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风险,因此与资产负债相关的业务系统的交易数据要加载到中央数据仓库;然后,银行应按照不同的期间,分析和计算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缺口,知道银行在不同期间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结构、资金情况和净利息收入的变化。

四、结语
目前,银行业已逐步走向个性化服务和科学决策阶段,数据挖掘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为银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银行业数据挖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