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伶.俜(líng)赍.赏(jī )岌岌可危再接再厉B. 便.言(pián)磬.石(pán )欲盖弥彰饮鸩止渴C. 弭.谤(mǐ )踯躅.(zhú )青青子衿棉里藏针D. 风靡.(mí )自缢.(yì )克难攻艰方枘圆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磬石”应为“磐石”。
C项,“棉里藏针”应为“绵里藏针”,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薄。
D项“风靡mí”应为“风靡mǐ”,“靡”是多音字,意思是“无、没有”“倒下”时,读“mǐ”,如,望风披~;意思是“浪费”时读“mí”,如,~费。
“克难攻艰”应为“克难攻坚”。
2.2.下列各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弥望宛然水龙头挺而走险B. 撰写祷告催化剂仗义直言C. 嘻戏尘封发源地别出心裁D. 横亘涸澈薄禄相以身作则【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项,“挺”应为“铤”;B项,“直”应为“执”;C项,“嘻”应为“嬉”。
【点睛】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A、音辨法。
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B、形辨法。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C、义辨法。
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格列兹曼单刀面对爱尔兰门将轻松破门,上演梅开二度的好戏,成为了球队的大英雄。
面对他出色的表现,队友帕耶也是崇拜有加,他不由自主的给格列兹曼擦起了鞋子。
②近些年涉毒的明星,其“粉丝”群体往往集中在青少年,他们常常喜欢上一个人就爱屋及乌,欣赏对方好的一面,也无条件说服自己接受对方不好的一面,甚至大加模仿。
③那些特色鲜明的寄语,能够成为毕业生人生道路上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而那些味同嚼蜡的毕业寄语,人们不仅没有印象,更是有狗尾续貂的嫌疑。
④时间的长河涤荡尘埃,文化的血脉绵延至今,精神的纽带浩荡飘拂。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另三个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割断、湮灭,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尽火传。
⑤《大清名相》是脱胎换骨于著名故事“六尺巷”的一次全新艺术创作,演绎了清朝名相张廷玉为整顿吏治,在丧子之痛中不惜让出相位也要与贪腐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
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
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④⑥D. ②③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此处应为“情不自禁”。
②爱屋及乌: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③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对自己使用时也带有自谦的含义。
此处不合语境。
④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⑤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此处应为“脱胎”。
⑥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来自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进行了网购,中国电商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B. 老师和他谈了一晚上,第二天,他瞒着父亲和姐姐去县高中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直到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C. 在接受采访时,木心说自己对林风眠先生在五十年代创作的那幅有关中国江南庭院题材的风景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成功研发出1万瓦光纤激光器,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核心技术的企业。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他瞒着父亲和姐姐”表意不明;C项,句式杂糅,“对……印象深刻”和“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杂糅,应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为“印象深刻”;D项,不合逻辑,“美国”和“企业”不照应。
5.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①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②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③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⑤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无用”的阅读给人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⑥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A. ①⑥③②④⑤B. ①③⑥⑤②④C. ⑤②①④③⑥D.⑤②④①⑥③【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义的连贯性。
根据语段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判断,本段的中心思想是讲述“无用”阅读的作用。
根据原文中的“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一句,我们可以确定原文的行文思路是先解释“无用”的阅读,再讲“无用”的阅读的作用。
②⑤两句解说“无用”的阅读,根据关联词“虽然”可知,②在⑤之后,排除A 项;根据关联词“但”可知,⑥放在①之后,排除B、C 两项。
所以选D。
6.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
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家。
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不然。
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窈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注]①:觌,读dí,相见。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 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 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待以.宾礼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B. 观其所.取一无所.受C. 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D. 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B.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C.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D.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1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2)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11. 第5段“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答案】7. C 8. D 9. B10. (1) 曹彬笑着说:“李煜一向懦弱没有决断,一定不能自杀。
”李煜君臣,最终赖以保全。
(2)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
11. ①“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
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C 项的“预”在这里是“提前,预先”之意。
【8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本题中,A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用”;B项的两个“所”都是结构助词,属于“所V”结构,把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C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翻译为“什么”;只有D项的两个“之”虽都作助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为“……的时候”,后一个“之”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翻译为“得”,“哭得悲痛”。
【9题详解】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