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中考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9·江都模拟)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 高锰酸钾B . 食盐C . 碳酸钙D . 植物油2. (2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A . 青铜器的制造B . 陶瓷的烧制C . 火药的发明D . 指南针的使用3. (2分)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存在血液中B . 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C . 塑料都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不会造成“白色污染”D . 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4. (2分) (2017九上·黑龙江月考) 小明同学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你帮小明同学选择符合题意的操作顺序,并指出在哪一步操作中存在着错误()A . ④⑤①②③;②B . ④①②③⑤;⑤C . ③④①②⑤;①D . ②①④③⑤;③5. (2分)(2016·苏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 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C .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D . 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6. (2分)(2017·兴庆模拟)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 . 熟石灰氧化钙 CaOB . 纯碱氢氧化钠 NaOHC . 酒精乙醇 C2H5OHD . 苏打碳酸氢钠 Na2CO37. (2分) (2018九上·杨浦期末) 如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 . 2H2+O2 2H2OB . 2SO2+O2 2SO3C . H2+Cl2 2HClD . 2CO+O2 2CO28. (2分) (2016九下·德州开学考) 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组织反应的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 铁门表面喷漆B . 冰箱保存食物C . 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D . 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9. (2分)(2018·苏州模拟)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 Cu2+、Na+、NO3-、OH-B . H+、K+、CO32-、Cl-C . Mg2+、NH4+、OH-、SO42-D . Na+、Ca2+、NO3-、Cl-10. (2分)(2017·卢龙模拟)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 .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 . 向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D . 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二、填空题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6九下·衡阳期中) 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该塑料的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二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 (共3题;共12分)12. (4分)(2019·广州) 实验室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和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实验。
下表是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Ca(OH)2NaOH CaCO3Ca(HCO3)2Na2CO3NaHCO3溶解度/g0.161090.006516.621.89.6(1)配制溶液。
其中配制10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称取氢氧化钠固体—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
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___g。
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画出水的液面________ 。
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_。
(2)进行性质探究实验,20℃时,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先生成CaCO3,再转化为Ca(HCO3)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先生成Na2CO3,再转化为NaHCO3,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③理论上吸收 4.4gCO2,需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g,或需10%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g。
(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13. (5分)(2018·鼓楼模拟)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
(2)根据如图 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50℃时,等质量的 A、C 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A________C(填“>”、“=”或“<”)。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3)若要配制 98g 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________mL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________、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4)粗盐提纯的步骤如下:a.操作⑤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b. 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偏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14. (3分)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________;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实验目的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操作过程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________.(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________;.四、推断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2019·遵义)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例如C点可能标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请回答:(1) 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________。
(2) 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3) D和水反应能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4)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该盐的用途有________(任写一种)。
(5)查资料可知: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则CO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五、流程题 (共1题;共6分)16. (6分) (2015九上·青冈县期末)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1) 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只写一种),则沉淀B的化学式________;(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六、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17. (4分) (2015九上·丛台期末) 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李铭和同学们通过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实验过程中,李铭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探究过程]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并分别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溶液的颜色________.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4)[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填空题 (共1题;共5分)11-1、三、实验题 (共3题;共12分)12-1、12-2、13-1、13-2、13-3、13-4、14-1、14-2、14-3、四、推断题 (共1题;共5分)15-1、15-2、15-3、15-4、15-5、五、流程题 (共1题;共6分)16-1、16-2、16-3、16-4、六、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17-1、17-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