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1)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1)

本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功能全面
多大业务系统涉及劳务人员管理、特种设备监管、进场材料控制、安全施工、绿色施工, 涵盖项目施工现场的各个管理环节。
技术先进 采用无线传感、模式识别、智能感知、异构数据处理等物联网技术 手段,有效地解决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管理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适用性强 适应工地实际应用环境,针对工地防护要求等级高、网络环境差、 布线难度大、工作温度变化范围大、作业环境复杂的实际情况,在方案 中大量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工业级宽温型设备,采用电池或者太阳能供 电,保证了在工地作业的条件下系统的可靠性和健壮性。
员资质证明、联系方式等),对实名制卡进行初始化。 7) 系统录人员管理,根据身份证号识别,在不同工地实现数据共享)、管理 人员授权和系统数据备份等日常管理功能。 3.3.2 系统架构
施工现场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架构如下:
3.3.3 硬件设备
图 3.1 施工现场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架构
1) 人员卡
用于存放持卡人相关信息的载体,支持系统中的考勤管理、会议签
到、消费管理、违规管理、门禁管理等各类身份识别和电子消费应用。
基于非接触CPU卡芯片,可满足系统应用中卡片安全认证、金融交
易及数据加解密功能的运算需求。芯片支持硬件随机数发生器,支持卡
片安全认证,防止伪卡符合金融标准的电子现金应用,保证交易安全。 通信协议符合ISO/IEC 14443 标准。具有意外断电保护功能,卡内数据 保存期不小于10年,卡内数据擦写次数不小于10万次。
3) 门禁考勤机 包括门禁控制器及门禁读卡器。
门禁控制器按照控制门输出数量,可分为单门(ACT3001)、双门 (ACT3002)及四门(ACT3003)三种型号,是一款存储容量大、功能齐 全、兼容性强的门禁产品。具有可脱机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可控制单门/双门/四门,支持远程开门、定时常开、多卡同时
ARD1101门禁读卡器符合国家集成电路IC卡读写机具的相关标准, 是一款基于非接触式智能卡的门禁读卡器。具有安全性高、可识读符合 ISO14443 TypeA、TypeB的非接触IC卡等特点。具有获取版本号、加密 模块认证、应用区号校验、用户卡认证等业务功能。
具有1个非接触IC卡读卡区,可正确读写符合ISO/IEC 14443TypeA、TypeB协议的非接触IC卡 具有1个符合ISO/IEC 7810 ID-000标准尺寸的接触式CPU卡接 口,可正确读取符合ISO/IEC 7816标准的SAM卡,实现基于SAM 卡的安全认证 具有1个韦根26接口,可与门禁控制器通过韦根接口进行数据通 信 具有指示灯和蜂鸣器,可指示设备电源和工作状态 由门禁控制器供电
好的监督作用。 5) 统计报表
实名制管理系统为工地管理人员定制化开发系列管理报表,提供相 应的导入和导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实时花名册 根据实名制卡的登记发放、注销、变更等操作,形成人员信息记 录,可根据时间段统计人员在场情况。
(2) 住宿情况统计 在施工人员进场时为其分配宿舍和床位,系统能够统计宿舍、床位 的空位情况,以及每个宿舍、床位的入住信息。
号,实现对跨区域的多个承建单位、多个公司、多个项目部工地数据的汇总、分析;为管理人 员提供数据决策支持。同时通过权限控制各个工地的应用与数据访问权限。主要功能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实现对所有建筑工地项目信息的维护、配置和管理。每个项目工地 将分配一个工地代号,根据工地代码按照层级实现工地的数据汇总。 管理分析报表:采用统计报表、曲线图或柱状图等方式,按照年、月、天、小时等 定制条件对实名制人员数据、大体积混凝土无线测温数据、噪声扬尘监测数据等业务 运行情况进行查询、汇总功能。 系统管理:实现数据汇总机构层级的管理以及用户角色和权限的统一管理。 远程数据接收:实现对各工地数据上报来源、时间、数据包大小等详细情况的自动
现场劳务施工人员在进场时将人员实名制信息录入系统,进行发卡
登记。来宾、访客等临时人员,经过登记审批发放临时卡,持临时卡进 出。
使用三爪滚轴式闸机作为门禁管理设备,每个通道只能单次通过1 人。设置三连屏显示器分别与三个闸机通道相连,显示照片、姓名等刷 卡人员信息,可供安保人员对照检查人员与卡是否一致。
验证后开门及互锁功能,可控制12V/300mA电磁锁、12V电插锁 可连接1-2个/2-4个/4个门禁读卡器,控制器到读卡器最大联机 距离100米,控制器可为读卡器供电 具有1个韦根26接口,可与门禁控制器通过韦根接口进行数据通 信。具有1个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UDP通讯 采用220V交流电源。具有获取版本号、参数设置、时间校准、 权限设置、单卡开门、多卡开门、远程开门、获取刷卡记录等 多种业务功能
(3) 考勤信息统计 实现施工人员考勤信息的按时间段、按班组、按工种、按人员等多 维度统计。
(4) 消费情况统计 按类别、时间、卡号等维度统计施工人员的消费记录。
(5) 巡更巡检信息统计 实现巡更、巡检信息的按时间、按线路、按人员等多维度统计。
(6) 违规管理统计 实现违规事件的按类别、按时间、按人员、按班组等多维度统计。
施工现场在安装设备的地方,要建设配套的网口和电源口,实现局域网布线。
3 系统功能
建筑工地物联网系统是以软件集成框架、运行支撑环境、开发工具
组件为基础环境,以物联网、异构数据存储、数据集中展现三个中间件
为物联网技术支撑,构建了1个管理平台、多个业务系统,实现工地物
联网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管理应用。
3.1 工地物联网管理平台 系统通过构建“承建单位—公司—项目部(工地)”的机构层级,利用云服务架构与多用户帐
门禁闸机系统也可使用LED屏显示。使用LED屏时,当无人刷卡时,分工种刷新显示当前在 场人数及累计在场总人数;刷卡后,切换显示刷卡人员信息,停顿后再切换显示各工种当前在 场所人数及总人数。
2) 考勤管理 考勤管理主要依托门禁刷卡记录,实现人员考勤过程的自动化,方 便人员的出勤管理,能够准确掌握人员的出勤情况。 施工人员进出施工现场时,在部署于闸机上的门禁考勤机刷卡,系 统即可自动记录刷卡时间,并在后台形成刷卡记录,管理人员可使用系 统的查询统计功能对施工人员的进出记录进行查询及多维度(按时间 段、按班组、按人员等)统计。 依托考勤功能,能够统计工人、班组的工作时间,进而为工人工资 发放、班组功效统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能够有效防范恶意讨薪现象 的发生,为解决纠纷提供客观证据。 管理人员的考勤可通过在办公区域安置考勤机实现,考勤信息可在 系统内进行单独统计。
端的功能,卡片丢失时保护持卡人资金账户。 在线联机充值:持卡人在支持“联机充值”的就餐终端上刷 卡时自动将待充值金额写入智能卡中,同时提供在线充值查 询和异常充值手动处理功能 消费数据上传:支持消费数据的定时自动上传或手动上传, 可根据实际设置不同的数据上传策略,系统自动实现数据续 传和重复数据过滤。 消费结算:对用户消费数据进行结算和统计分析,包括日结 算、月结算、年结算、存款明细表、取款明细表、补助明细 表、营业情况简表等。 消费优惠:用于食堂就餐时,提供三餐时段优惠、折扣优 惠、固定金额优惠、单次优惠、多次优惠等不同的优惠方 式。 补助管理:依据实际管理需要,提供专门的食堂就餐补助管 理功能,包括补助金额和模式设置、补助发放以及自助终端 领取补助等。 工人吃饭采取充值消费的方式,进行刷卡扣费。管理人员则采取发 放就餐补助方式,无需充值,每月定时定额发放补助,专款专用。 4) 巡更巡检管理 巡更巡检管理主要通过巡检设备采集巡更人员、巡检地点信息,真 实记录巡检员的任务执行情况,使人工巡检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巡更工 作得到准确的量化展现,实现巡更的科学管理。 巡更巡检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安保人员的巡防,以及安监、设备等 专业人员的定点巡视和旁站。 电子化巡更管理中,巡更线路、巡更计划可灵活设置,并能提供统 计分析功能(按时间统计、按线路统计、按人员统计等)。巡更管理规 范了巡更过程,同时为巡更工作的考核评估提供客观依据,特别是针对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贵重建材机械较多的情况,能够对巡更人员起到很
记录,数据接收出现异常时可根据接收记录对上报数据进行追溯。 移动端数据推送:根据监测频度与并发量情况,平台服务器定期将获取的监测数据 推送到移动端。 智能预警:根据实际监管需要,对各类监控对象设置不同的预警条件、报警方式和 上报对象,实现预警消息的移动端推送。 3.2 智慧工地APP
智慧工地APP是为建筑企业公司决策层和项目部管理层提供的多应 用协同工作,信息共享的手机应用,APP通过移动互联网,与云平台连 接,集成了人员、设备、环境、工程测量、安全警报等各种数据和消 息。APP提供安卓系统版本和iPhone版本,可通过平台自动下载安装。 系统界面图如下所示:
(7) 工资发放统计 对分包企业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统计以及工资发放情况的按人员、按 时间、按班组等多维度统计。
(8) 用水情况统计 按照类别、时间、卡号等维度统计施工人员的用水情况
6) 卡管理 一卡通管理系统提供卡数据初始化、发卡登记、卡挂失/解挂、卡 注销和卡信息变更等管理功能。 工人入场时需提供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工种、特种作业人
集成度高 各类现场信息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现,实现 了施工现场综合信息的集中掌控。 2 系统简介 2.1 总体架构
施工现场物联网应用方案由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组成,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 和管理平台,实现系统在施工现场管理各环节的综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如图 2.1所示。
图 2.1 系统总体架构
2.2 部署架构
建筑工地采用了作业区终端+本地管理平台+云端管理平台的三级应用模式。系统依托于工 地有线/无线局域网,无线/有线传感网、数据接收设备以及相关传感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各 部门人员通过统一的系统门户登录工地物联网管理平台,部署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 2.1 系统总体架构
2.3 配套设施
系统服务器集中存放在监测中心机房进行管理和数据存储,通过内部局域网,将各软件子 系统和终端设备进行关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