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试题答案2
《极限配合》
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孔或轴允许尺寸的两个极端称为
2、. 配合基准制分_和__两种。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____ 5、某一尺寸减去
__________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6、国标规定基准孔基本偏差代号为 H 基准轴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9、位置公差中定向的公差项目有: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跳动公差项目有:圆跳动全跳动。
10、X max 和Y max 。
11 过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2B ) A. 2、最大极限尺寸( C )基本尺寸。
A. 大于 B 、小于 C 、大于、小于或等于 3、公差带的大小由( C )确定。
A .实际偏差 B. 基本偏差 C. 标准公差
4、下图中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是(C )
A、2
B、2.500
C、2.000
D、2.5
5、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 A )。
A .孔的两个极限尺寸都大与基本尺寸
B .孔的两个极限尺寸都小与基本尺寸
C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基本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小于基本尺寸 6、同轴度公差属于(
D )。
A.形状公差 B. 跳动公差 C. 定向公差 D. 位置公差 7、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 B )
A .最大极限尺寸 B. 基本尺寸 C .最小极限尺寸 D. 实际尺寸 8、零件的互换性指(C )。
A、零件尺寸绝对相同
B、零件需要挑选
C、零件需是同一规格
D、零件可以是任意规格 9、下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D )
A、0.2
B、0.5
C、0.08
D、0.4
10、选用公差带时,应按( B )公差带的顺序选取。
A. 常用、优先、一般 B 、优先、常用、一般 C 、一般、常用、优先11、最大极限
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关系是( D )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前者等于后者
D 、两者之间的大小无法确定 12、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
所得的代数差为( B ) A. 上偏差 B. 下偏差 C. 基本偏差 D. 实际偏差
13、下列各关系式中,能确定孔与轴的配合为过度配合的是( D ) A 、EI ≥es B 、ES ≤ei
C 、EI >ei
D 、EI <ei <ES 14、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A ) A .上偏差 B. 下偏差 C .基本偏差 D. 实际偏差
15、如被测要素为轴线,标注形位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 B )。
A.与确定中心要
素的轮廓线对齐 B. 与确定中心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C. 与确定中心要素的尺寸线错开
16、下列形位公差特征中含有基准的是( D )
A. 直线度
B.平面度
C.圆度
D.垂直度 17、直线度误差属于哪一类误差( C)。
A、轮廓误差
B、定向误差
C、形状误差
D、跳动误差 18、形位公差的基准代号中字
母( B )。
A、按垂直方向书写
B、按水平方向书写
C、书写的方向应和基准符号方向一致
D、
按任意方向书写
19、某实际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最近点距离为0.04mm ,最远点距离为
0.08mm , 20、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统称为极限间隙(对)。
四、综合题(分)
1. (10分)已知下列配合,画出其公差带图,指出其基准制,配合种类,并计算极
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1)φ30H7(0
+0.021
)/p6(+0.022)
+0.035
+0.021
则该实际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 B )。
A.0.04mm B.0.08mm C.0.012mm D.0.16mm 20、零件上的被测要素可以是( C )
A、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B、理想要素和轮廓要素
C、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D、中心
要素和理想要素二、判断题(每题1分, 共20分)
1.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错)
2.不经选择与修配,就能互相替换装配的零件,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对)
3. 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越小,公差等级数值越高。
(错)
4.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
基本尺寸必然相等。
(对)
5. 同一公差等级的孔和轴的标准公差数值一定相等。
( 错 )
6. 图样上没有具体标明形位公差值的要素,表示该要素没有形状和位置精度要求。
(错)
7. 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其代号依次为:IT0、IT01、IT1、
IT2、……IT18,其精度依次降低。
(对)
8. 零件的实际尺寸位于所给定的两个极限尺寸之间,则零件的尺寸为合格。
(对)
9. 代号H 和h 的基本偏差数值等于零。
(对) 10. 基孔制或基轴制间隙配合中,孔公
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对)
11. 公差一般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错) 12. 基本偏差决定公
差带的位置。
(对)
13. 过渡配合只可能具有间隙,因此,零件加工出来是间隙配合。
(错) 14. 配
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公差和轴公差之和。
(对)
15. 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 ,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
(错)
16. 形位公差带的大小,是指公差带的宽度、直径或半径差的大小。
( 对 ) 17.平
面度公差可以用来控制平面上直线的直线度误差。
( 对 ) 18、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
本尺寸(对)。
19、当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时,其配合性质为过渡配合(对)。
(1)解: ① φ30H7(0)孔的上、下偏差为ES=+0.021mm,EI=0;
φ30 p6 (+0.035
+0.022) 轴的上下偏差分别为es=+0.035mm,ei=+0.022mm。
② 其公差带图如图所示:
+35
+21
+22
+0
-
③其为基孔制配合
④ 最大过盈与最小过盈分别为: Ymax=EI-es=0-(+0.035)=-0.035mm
Ymin=ES-ei=(+21)-(+22)=-0.001mm 过盈配合
(2) φ50G6(+0.025
+0.009)/h5(-0.011)
(2)解:①φ50G6(+0.025
+0.009) 孔的上、
下偏差为ES=+0.025mm,EI=+0.009mm;φ50h5(0-0.011) 轴的上下偏差分别为es=0,ei=-0.011mm。
② 其公差带图如图所示:
+25
++9
-
③ 该配合为基孔制配合
④ 最大间隙为Xmax=ES-ei=(+0.025)-(-0.011)=+0.036mm 最小间隙为Xmin=EI-es=(+0.009)-0=+0.009mm为间隙配合
2.如图所示零件,试在图样上标注各项形位公差要求。
(1)、孔Φ1轴线的直线
度公差为0.01mm ;(2)、外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4mm ;(3)、圆锥孔Φ2对
孔Φ1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4)、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5mm ;(5)、左端面对孔Φ1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3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