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第4期高教论坛H igher Education ForumAug.2007.No 4收稿日期:2007-05-12作者简介:李明华(1966 ),女,满族,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系系主任,日语副教授,硕士.日本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 综合学习时间!李明华(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为培养年青一代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日本文部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及改革措施。
其中一个突出的改革内容,是在中小学基础课程中增设了 综合学习的时间!。
综合学习时间!强调结合地方特色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 横向的、综合的!学习,突出 体验!,以促进学生个性和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察日本中小学 综合学习时间!的实践活动,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能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综合学习时间;生存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7)04-0186-031998年12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学习指导要领#,自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在这次∀学习指导要领#的改订中,学校完全实施一周五日授课制度,同时教科内容消减了约三分之一,各科的总学时也大幅度减少。
其中作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在中小学特设了 综合学习时间!,并于2002年4月全面展开实施。
与此同时,与 综合学习时间!相适应的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研究等在各地兴起。
那么, 综合学习时间!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特点是什么?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介绍与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一、 综合学习时间!创设的背景和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日本的教育尽管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及新世纪的到来,众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首先,由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快速实现了物质的极大繁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而与此同时,青少年丧失进取的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积极行动的能力、忍耐力下降,显得无朝气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回避摩擦的一代!缺乏生活经验综合症! 无朝气、不关心政治!等批评文字经常见诸于日本的报端。
其次,在少子化、老龄化、核家族化的社会背景下,本该承担人际关系、品德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授教育职责的家庭、社会的 教育力!显著下降,间接导致日本青少年 欺负虐待弱小同学! 拒绝上学!等教育问题的出现以及学校暴力、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严重后果。
另外,由于以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高学历的要求,推动了偏重学历的社会风潮的形成,导致应试教育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陷于仅传授知识、偏重知识记忆的境地,产生了 高学历 低学力!的怪现象。
面对以上日益严峻的教育问题,日本教育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日本社会实际状况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强。
日本文部省在8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目标。
199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 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的理想目标!的答辩中,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 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 生存力!,即 今后的儿童需要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能自己发现课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地判断、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及能力等!。
在这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1997年起,日本开始制定了∀教育改革计划#,以后每年都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及发展形势进行修订,逐渐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
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生存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有宽松!的环境。
宽松!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和经济上的,但最主要的是时间的宽松!。
为此,在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中,首次明确规定学校完全实行五日授课制,提出消减学科内容,导入综合学习时间!等改革措施。
重点增加了学科外的时间,更利于学生体验自然、体验社会等活动的开展。
综合学习时间!的创设有如下目的:1.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使学生成为能够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能与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的人沟通。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能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他人的情感和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综合学习时间!的内容与特点综合学习时间!是指各学校根据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的时间,实施超越学科范围的横向的、综合的!的教育。
综合学习时间!作为实施宽松!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举措,其目标是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课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及能力!。
综合学习时间!的增设,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以往的必修学科! 道德! 特别活动!三个板块变成了由必修学科! 道德! 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
活动突出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社会志愿者活动等。
综合学习时间!并没有像学科那样详细规定教学内容及达到的目标、更没有配套教材。
在新∀学习指导要领#总则中只是对综合学习时间!的学习内容作了如下指导:首先是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福利与健康!等四大领域横向的、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
其次是儿童感兴趣、关心的课题;还有具有地区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题。
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既可以围绕上述四大领域制定具体的课题,也可以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题。
综合学习时间!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分为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学习!两大类。
具体的方式有:体验自然、体验社会、观察、探究、参观、调查、讨论、制作、生产等。
综合学习时间!在小学和初中不作为一种科目,而是学科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于2002年开始实施。
高中则作为必修课,于2003年开始实施。
小学与初中主要以体验学习为主,而高中更多的是课题研究活动。
综合学习时间!在时间分配上为:小学三、四年级为年间105课时,占总学时的11.5%,小学五、六年级为年间110课时,占总学时的11.6%,初中一年级为年间70-100课时,占总学时的7%~10%,初中二年级为年间70-105课时,占总学时的11.5%,初中三年级为年间70-130课时,占总学时的7%~13.2%。
综合学习时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只规定增加综合学习时间!而没有统一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各学校根据地区的特点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可自行编写学习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学校及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权。
2.学习内容一改传统的分科教学,重视综合运用各科中学过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强调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突出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社会志愿者活动。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
3.综合学习时间!的学时虽然有明确规定,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不局限以班为单位,可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分组学习,跨年级、学年的组合都是允许的。
4.组织指导上更强调学校及教师的自主权。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全校教师整体协调、合作、组织指导,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占有者的权威地位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
5.在评价方式上,不像学科那样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进行对比,而是根据活动、学习过程让学生撰写报告、发表作品、讨论的形式并参考学生的优点、学习的欲望和态度、进步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小学和初中基本采用师生评价相结合!(43%)、学生自评!(35%)的方式。
而高中则主要采用师生评价相结合!(57%)和教师评价(21%)。
从评价方式上可以看出小学到高中逐渐由学生主导向教师主导转变。
三、综合学习时间!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学习时间!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自2002年4月正式在日本中小学实施以来,可以说学校、教师、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笔者2006年12月有幸应邀参加了熊本大学举办的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期间访问了位于熊本市郊的阿苏郡小学!,看见学校的教室及走廊到处都张贴着学生们的探究报告、体验活动的心得以及各种手工制作等,确实让人感觉到综合学习时间!所倡导的学科外活动在这所学校开展得轰轰烈烈。
由于学科时间大幅度的消减,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关心社区、关心学校,教师也不断在思考和研究如何由以往的应试教育向宽松培养孩子个性的教育转化。
学校开始重视特色学校的建设。
但是综合学习时间!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不可避免的有其不成熟、不完善的一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
1.关于基础学力的问题:由于综合学习时间!设立的主旨之一是在宽松的环境下,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为此学科内容被消减了近三分之一,加之一周五日授课制度的实施,出现了基础知识学习时间不能确保以及学习系统性的欠缺等问题。
如综合学习时间!实施以来,儿童学习汉字的数量、入门期的语言习得都没能做很好的相应的调整,基础计算也普遍被忽视,所以小学从低年级开始就有很多儿童因跟不上课而厌烦学习,而且这种现象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据日本文部省的一项测验结果表明,日本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下降。
为此,来自日本各界的质疑、批评之声从未间断过。
另外,综合学习时间!的设立可以说为创办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情的特色学校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学习内容涉及国际理解、环境、信息、社会福利与健康等四大领域。
但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暧昧的教学内容更加重了这种担忧。
人们担心因不能很好地处理学科学习与综合学习时间!的学习而导致学生学力下降,影响学生基础学力!的巩固。
2.关于教师指导力度问题:综合学习时间!强调体验和探究实践,这无疑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
但中小学普遍存在指导教师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案。
据调查显示,95%的指导教师缺乏预先的设想和构思及解决方案,使得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
3.综合学习时间!强调自己发现课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判断、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这使得教师的教授!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对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利的。
4.关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问题:综合学习时间!强调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学习!,具体方式有体验自然、社会、观察、实验、参观、调查、讨论、制作等。
在活动中,学生既可以根据学习课题编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跨年级集体学习或个人研究,这样一来使得日本以往倡导的以学年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的共同、合作学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年、班级的凝聚力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