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康复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康复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1814年AbrahamColles首先详细描述此类骨折,故命名为Colles骨折。

它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内因,摔倒则是外因。

患者跌倒时肘部伸直位,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撑地传至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

暴力轻时骨折嵌插而无明显移位,暴力大时骨折远端桡侧和背侧移位,常伴有尺骨茎突和下尺桡关节分离。

老年患者骨折常呈粉碎并可波及关节面。

正常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掌倾角)10°~15°,向尺侧倾斜(尺倾角)20°~25°。

当桡骨远端发生骨折时,不但掌倾角和尺倾角角度发生改变,而且背侧伸肌腱鞘管也随之扭曲错位,如骨折复位不良,可造成腕与手指的功能障碍。

Colles骨折的临床治疗
(1)无移位的骨折,采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将手和腕固定于功能位4周。

(2)移位型骨折:
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首先根据患者伤情并结合X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来选择和制定整复手法,一般对骨折复位的病人在放射科内进行,争取最好的对位!打血肿麻醉,将患肢各关节置于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复位,复位技巧:
一:牵拉要到位, 持续牵引,将断端充分牵开. 在牵拉时远端的术者最好能旋转手腕,这样可以将卡压在骨折段的软组织牵拉出来。

二;牵引后先进行侧方移位的纠正,三人复位时,在两人牵拉的同时,术者双手拇指抵住桡骨远端桡侧,其他四指抱住尺骨尺侧,在将尺骨向桡侧牵拉同时两手大拇指将桡骨远端向尺侧推移,力度要大.
三;在纠正侧方移位后,同样两人牵拉,术者双手大拇指按住桡骨背侧,其他四指抱住桡骨掌侧,先用四指将桡骨近端向背侧提拉,同时双手大拇指按压桡骨远端,远端牵拉者顺势屈腕.这几个动作需配合完成,力度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而定.
四. 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

复位后凭借手感(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即可了解复位后的大概情况),而给予小夹板临时固定,之后再透视观察成角或者移位情况!了解情况后,再给予复位,到骨折对位对线都好时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将腕部固定于旋前及掌屈尺偏位4周。

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两周更换树脂石膏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

期间如果位置发生移动,可以再进行一次复位,或者建议手术。

向患者交待加强据拳功能段练.注意肿胀.交待固定后的并发症。

(3)不稳定骨折,采用穿针外固定的方法。

例如,在前臂近端和掌骨横穿细钢针,牵引复位,然后将钢针固定在管形石膏内,起维持牵引,防止骨折移位的作用。

(4)Colles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是患腕向桡侧倾斜,腕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下尺桡关节分离且疼痛。

手术方法有:①尺骨下端切除术,适用于因下尺桡关节炎或脱位引起腕部疼痛和旋转受限者。

②桡骨下端截骨植骨术及Campbell手术,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关节面向背侧倾斜和桡骨短缩明显者。

Colles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正中神经损伤;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股骨颈骨折。

特别是股骨颈骨折要注意。

(1)肩关节僵硬,由于骨折固定未能积极主动活动肩关节所致。

(2)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表现为腕、手指肿胀、僵硬、皮肤红肿而变薄发亮,常由骨折后未能主动活动所致。

(3)伸拇长肌腱断裂,通常发生在伤后4周或更长时间,由于原始损伤,伤及肌腱血运,缺血坏死而引起,也可能波及Lister结节,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沟上经常磨擦而断裂。

(4)正中神经损伤3月不能恢复者手术探查。

Colles骨折的康复治疗
1康复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后,用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

2消肿止痛
(1)超短波:对置、无热量,每次10min,1次/d,10次为1疗程。

(2)抬高患肢,将患肢持续性抬高,使伤手高于心脏水平线。

(3)按摩:在伤肢抬高位,作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回流。

(4)等张压力手套:穿戴时应使指蹼区与手套紧贴,否则指蹼区没有压力,将成为水肿液滞留区。

3松解粘连、软化瘢痕
(1)超声波疗法:接触移动法,1~1.5W/cm,每次5~15min,1次/d,15~20次为1个疗程。

(2)音频电疗:用条状电极,并置,每次20min,2次/d,20次为1疗程。

(3)蜡疗法:蜡饼法,每次30min,2次/d。

(4)牵拉瘢痕组织的被动运动:牵拉力量要逐渐加大,牵伸到极限时应维持短时间,然后再放松。

这类运动与蜡疗,按摩手法配合进行,效果更好。

4改善关节ROM的治疗性锻炼腕关节松动术:2次/d。

治疗前,先用蜡浴或蜡饼法,进行患部蜡疗,30min/次。

该松动范围包括: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和腕间关节。

继关节松动术后,患者进行腕关节和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各运动方向的全范围主动活动,2次/d,30~40min/次。

练习强度以患者的耐受量为宜。

(1)桡腕关节松动:
①牵拉/挤压: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坐位,肢体放松,屈肘,前臂旋前放置于桌面,治疗师面对患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手握持腕关节的近排腕骨处,作纵向牵拉、挤压桡腕关节。

②前后/后前滑动:增加屈腕和伸腕ROM。

患者前臂中立位,治疗师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手握持近排腕骨部,在轻微的牵引下,分别向背侧、掌侧滑动近排腕骨。

③尺侧/桡侧方向滑动:增加桡偏和尺偏的ROM。

患者前臂旋前位,治疗师一手固定桡骨远端,另手握持近排腕骨部,在轻微牵引下,分别向尺侧或桡侧滑动桡腕关节。

④旋前/旋后滑动:作用为增加腕关节旋转ROM。

治疗师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手握持近排腕骨部,分别将腕骨作旋后、旋前的转动。

(2)下尺桡关节前后/后前位滑动:增加前臂旋前、旋后的ROM,患者前臂旋后,治疗师双手分别握持桡尺骨的远端,拇指在掌侧,其余手指在背侧,尺侧手固定,桡侧手的拇指将桡骨远端向背侧推动。

患者前臂旋前位,治疗师的拇指在背侧,其余手指在掌侧。

治疗师的桡侧手固定,尺侧手的拇指将尺骨远端向掌侧推动。

(3)腕间关节前后/后前位滑动:增加腕骨间和屈腕、伸腕的ROM。

患者前臂旋后,治疗师双手拇指分别放在相邻腕骨的掌面,食指放在相应腕骨的背面,一手固定,另一手向背侧推腕骨。

患者前臂旋前位,治疗师双手拇指分别放在相邻腕骨的背面,食指放在相应腕骨的掌面,一手固定,另一手向掌侧推腕骨。

继关节松动术后,嘱患者进行腕、手指各关节的全范围主动活动,2次/d,30~60min/次,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标准。

5增强肌力,灵巧度及整体协调功能的锻炼。

从日常生活活动和职业劳动中有针对性选择一些作业活动进行训练。

强度由小到大,难度由易到难。

如用锤子训练腕关节屈伸和桡尺偏功能;使用门把关开门,训练前臂旋转。

练习梳头和向后背抓痒,训练整个上肢的协调动作。

6早期康复介入Colles骨折畸形愈合继发腕关节运动障碍,传统的处理是手术治疗。

我们发现老年Colle骨折患者大多有骨质疏松,骨折暴力使桡骨远端长度压缩及关节面破坏,很难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恢复。

因此,后者既使复位不满意,只要坚持康复治疗,可以弥补复位上的缺陷。

从原则上说,康复介入越早,效果越好。

对老年Colles骨折患者应标本兼治,治疗的同时给予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治疗,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7主动功能锻炼,防止患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应注意以不引起局部剧痛为原则,活动方式以肌肉与关节的主动活动为主,要防止有害于骨折稳定的外力,旋转、重复受伤等因素的影响。

(1)骨折的早期一般指骨折后1-2周以内,此时患肢局部肿胀,疼痛,也容易产生骨折的再移位,所以该功能锻炼主要是做一些患肢肉的舒缩活动,而骨折部上下关节原则上暂不能活动,健康肢体的各关节都应进行适当锻炼。

上肢功能锻炼的目的是维持手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2)既要积极活动,又要循序渐进。

随着骨折稳定程度的增加和病人全身情况的改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
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3)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例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桡骨侧偏活动,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以及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等都不利于骨折的稳定,应加以控制。

(4)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

有时练习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锻炼不应让病人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

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