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要从根本解决问题
欣赏评价能力
阅读文章,能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能
对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欣赏和评价,从
中获得美的体验以及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 益启示。
能享受作品描绘的形象、叙述的内容、抒发的情 感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对作品价值作出切合实际的 判断。
能对作品形象的特点、语言中蕴含的深意、富有 特点的表现方式、作品的影响和意义作出赏析和品评。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 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 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27分 26分 27分
44.44%
40.74% 50% 48.15%
2.考试评价中记叙文阅读文本的特点
记叙文题目 特点
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
2005年 《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思想性很强,有丰富的 2006年 《西皮流水》高洪波 2007年 《晶莹的泪珠》陈忠实 2008年 《乡间的庙会》林莽 2009年 《又临黄河岸》高缨
欣赏评价
3.考试评价中记叙文阅读命题的特点
2010年记叙文阅读题目 考查点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 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整体感知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 “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形成解释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 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 字)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 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 (6)作者的 情感 •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 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 •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 “……|”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 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 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 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 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 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 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 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 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 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 冠李戴。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 起到了……的作用。
•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 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 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 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记叙文阅读要从根本解决问题
试题坚持以培养学生阅读核心能力为目标
1.考试评价中记叙文阅读分值权重的特点
记叙文 2005年 2006年 15分 14分 现代文测试总分 记叙文所占比例 32分 32分 46.88% 43.75%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分
11分 13分 13分
27分
解释表达方式的作用
解释句子结构的作用 • 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 “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形成解释能力
阅读文章,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
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
等,进行合理的解释。
能对作品中采用的语言形式作出辨别并说明
其使用的理由和使用的效果,能依据作品说明人物 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能依据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对作品中艺术 的或理性的语言及其写作意图作出合乎情理的阐释。 能结合历史或现实,阐释作品中的形象、事 件所具有的影响和意义。
17.阅读第⑨⑩两段,简要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获取信息 18.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 欣赏评价 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19.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 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 实际运用 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
3.考试评价中记叙文阅读命题的特点
2006年记叙文阅读题目 考查点
形成解释
形成解释 实际运用
3.考试评价中记叙文阅读命题的特点
2008年记叙文阅读题目 考查点
13.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 “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 整体感知 二字)
14.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 欣赏评价 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15.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文章,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2)再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 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 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 眼”,找准得分点。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 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 文。
能运用作品中的形象、语言丰富日常生活中的 语言表达,利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去影响现实生 活和人生态度。
能间接地运用作品中的形象、语言,有效地丰 富自身的语言表达,扩大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现 实生活的影响作用。
能创造性地运用作品中的形象、语言,提升语 言表达的质量,挖掘作品思想情感中的内在价值, 积极地去影响现实人生。
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
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和积极正确的 人生态度,具有较强的 艺术性、审美情趣,文 笔优美,语言富有文采 且风格别致。作者均为 现当代著名作家,具有 强烈的时代感。
2010年 《忆冼星海》茅盾
3.考试评价中记叙文阅读命题的特点
2005年记叙文阅读题目 考查点
15.将第④段中与第①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 整体感知 一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16.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 形成解释 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 淡而隽永……
获取信息题目汇编
• 阅读第⑨⑩两段,简要概括这两段的内
容。
• 第⑦段描写戏迷“找乐”的场面,请用自
己的话加以概括。(限26字以内)
获取信息能力
阅读文章,能够辨识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需要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
能从作品中提取记叙的基本要素,准确地摘取 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中的重要细节,以及表现作者思
欣赏评价
阅读能力的界定
整体感知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形成解释能力 欣赏评价能力 实际运用能力
坚持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能力为目标
整体感知题目汇编
• 将第④段中与第①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 对句子内容的感知 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 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 对段落内容的感知 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
15.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 整体感知 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
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 写出了什么? 17.第⑦段描写戏迷“找乐”的场面,请用自己的 话加以概括。(限26字以内) 18.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 欣赏评价
获取信息
(100字以内)
• 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 谈由文引发的认识 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 感受带给你的启示。
对作品情感的认识 • 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 “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 今天对“庙会”的认识。
实际运用能力
阅读文章,借助文章提供的内容和信息 解决现实问题,形成迁移并有所发展的能力。
实际运用
3.考试评价中记叙文阅读命题的特点
2007年记叙文阅读题目
14.阅读第①—⑭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 在给“我”办理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 化。
考查点 整体感知
15.结合第20-24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 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16.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 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 “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 150字)
能对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质疑, 从独特的视角认识作品的基本品质和实际价值,对作 品的思想情感及艺术表现效果提出独到的见解。
实际运用题目汇编
•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 利用文本提升自身 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 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
想情感的关键语句。 能对信息进行辨别,并作适当归类,提炼出作 品文段或层次的主要意思,以及行文的思路或线索。 能从表面的叙述中发现隐含的信息,揣摩出作 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形成解释题目汇编